五马分尸,古代的腰斩、五马分尸(等酷刑)分别是什么?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97

古代的腰斩、五马分尸(等酷刑)分别是什么?

腰斩:

腰斩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

五马分尸:

在古代时候五马分尸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酷刑,是用五匹马来分裂人的头和四肢。

扩展资料:

最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

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

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腰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或牛拉扯裂人的头和四肢,但是其真正拉扯的并不是活人而是尸体,又称“车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读音:wǔ mǎ fēn shī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你这个亏心汉,今天要把你五马分尸,发配千年。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

扩展资料:

成语相关的历史典故:

商鞅(五马分尸)

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

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这是最出名的历史人物绚丽之死,为新贵族利益献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五马分尸

中国网——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top10

历史上哪些名人被五马分尸而死?

1、历史上被五马分尸的名人有两位分别是:高渠弥、商鞅。

2、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在卫国的首止召开诸侯盟会,郑国国君郑子亹畏惧齐国的势力,不听大臣祭仲的劝告,带领大臣高渠弥一同前往参加盟会。齐襄公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将高渠弥“五牛分尸”。

3、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这是最出名的历史人物绚丽之死,为新贵族利益献身。

扩展资料:

1、此外,民间文学、古典小说对这一刑罚的描绘,起了直接传播作用,如《东周列国志》说高渠弥和商鞅被“五牛分尸”,这是五马分尸俗说的近源,什么时候五牛被五马取代更不可考。

2、但至少在近代,“五马说”已广为流传,以至于洪秀全将“五马分尸”刑当作太平天国正式刑名颁于天下,而且处决过犯人,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独一无二之例[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马分尸

历史上,哪些名人被五马分尸而死?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或牛拉扯裂人的头和四肢,但是其真正拉扯的并不是活人而是尸体,又称“车裂”。

商鞅--变法得罪太子与权贵,太子继位后,商鞅曾经想逃,却因为自己的法规被拒在一个城门,然后被抓,车裂了

传说苏秦也是被车裂

李存孝---是唐末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原名安敬思,因受李存信谗害被迫反叛,李克用把他擒获,带到太原,“车裂于市”。

彭越---汉初开国功臣,刘邦采纳吕后意见,以谋反罪把他车裂处死,并灭其宗族。据说彭越死后被制成饭给英布吃,英布吃完发现真相,吐了,彭越的碎肉变成螃蟹

唐朝之后,车裂不再使用

历史上有名的酷刑五马分尸是真的用五匹马分尸吗?

历史上的五马分尸是真实存在的。这个酷刑在古时候还被使用过。

五马分尸是古代的一种酷刑,顾名思义,就是说用五匹马去分裂人的头颅和四肢,所以又被称为“四裂”。

不过随着历史文化的改变,现在变成了一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五马分尸这个词也有其来源,它出自明朝胡文焕的《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

虽然五马分尸听起来特别的恐怖和不人道。但在历史上是真的存在的酷刑,著名的商鞅变法大家都应该知道。

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变得非常强大兴盛。但他阻碍了皇室和贵族大家的利益。为了国内的安定,商鞅最后死了,是被用五牛分尸车裂而死的。

虽然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马分尸,但确是五马分尸俗说的来源。但后来因为此刑罚太过于血腥,汉景帝时期进行了刑罚改革,一些死刑真相也慢慢被人淡忘。

据说直到近代,洪秀全发起运动后,曾经将“五马分尸”刑罚当作太平天国的正式刑名而且颁布于天下。

据说当时还用来处决过犯人,这应该是中国法制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例了。同时也印证了五马分尸确实是真的用五匹马分尸。

不过五马分尸并不能真的把人分裂。因为根据科学证明,物体的受力原则五匹马分尸过后,会有一部分肢干留在躯体上。

所以五马分尸虽然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存在过,使用过的次数还是屈指可数的。

“五马分尸”这个刑法在古代存在吗?

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残酷的刑罚,比如剥皮,腰斩,车裂,凌迟处死,炮烙,人彘等。这些刑罚非常的残酷,经常令人闻风丧胆。那么“五马分尸”这个刑法在古代真的存在吗?这个刑罚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给哪些犯人使用的呢?

“五马分尸”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用绳子绑住拴在马上,然后马向各个方向走来分裂人的头和四肢。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有人说,自从汉景帝更改刑法后,以前一些死刑的真相慢慢慢慢被人忘记,最终失传。后人们就随意篡改,比如在《南燕录》中记载“车裂嵩于东门之外”一句,在《太平御览》中已被改为“五车裂之”,后来影印本中又变成了“以五车裂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历史的真相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还有一些民间文学之类的,不断对其更改,就如《东周列国志》说高渠弥和商鞅被“五牛分尸”,这种说法是五马分尸俗说的近源,什么时候五牛被五马取代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是现代大家都默认为是五马分尸。然而,在历代的《刑法志》当中都记载有车裂,但却找不到五马分尸这种刑法,那么车裂究竟是不是五马分尸呢?

车裂又称辕刑、辗裂,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载有:辗,车裂人也。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我们从中可以知道,车裂中的“车”指的并不是马车,而是一些尖锐的兵器。

那么这种酷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用在什么样的人身上呢?在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帮助过秦孝公进行两次改革,为秦国兵强国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却惹怒了旧贵族。后来秦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即位,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最后秦惠王用车裂之刑将商鞅处死了。

再到嬴政时期,太后宠爱谬毒,后来因为酒后失言自知罪无可恕便起兵叛乱。秦王最终将他捉住予以车裂之刑。历史上还有很多人都是死于车裂之刑,这些人一般都是犯了不可饶恕之罪,才会被施以酷刑。

商鞅为何被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

中国古代死的最惨的宰相居然是他?

商鞅作为秦国变法成功的最大功臣,将秦国脱变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却难逃被五马分尸、灭族的悲剧。是什么让刚上位的秦惠王如此冷酷的对待这位有功之臣,秦惠王杀商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或许车裂商鞅的真相就是古代帝王们的权利恐惧症,他们害怕手中的权利被旁人分走。公孙鞅成为中国古代死的最惨的宰相。

一个公孙鞅到底有什么本事,让秦王如此恐惧?我们今天就从公孙鞅的谋略着手,看公孙鞅到底有多大本事。

商鞅被五马分尸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

秦孝公

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此为《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商鞅,同样是秦王,为什么先前三次没有成功,第四次成功了?

其实背后有一个被隐藏的智慧,就是鬼谷子内楗智慧,鬼谷子说内就是让别人接受而进献说辞,楗就是让人接受自己谋利而采用的方法。那么商鞅是怎么搞定秦王的呢?

1、隐度:暗中收集关于秦国的信息,暗自揣度;

2、循顺:找到秦王能接受的方法,并且循序渐进;

3、阴虑,明言:私下权量谋略是否可行,要做到说清楚利害关系;

如上三点是在游说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目的是“御其志”,也就是驾驭对方。当双方开始谈判的时候要怎么做呢?首先拿出来的办法要适应当时的情况,并且符合对方的心意,认真思考让对方接受自己谋略的技巧,把握好进献的时机。

鬼谷子内楗智慧

进献的语言和让对方接受的谋略,缺一不可,就如罗振宇所言,大部分辩论不是观点差异,而是视野差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问题。就如商鞅所进献的“霸道”,虽然用之可图诸侯,但秦王心里要的是天下,所以秦王拒绝了他。

进献的辞令和打开对方心扉的谋略必须要通达人心才可。

那么第二种情形出现了,商鞅连续被拒绝了三次,按照正常人的心理,肯定是放弃了,但商鞅能成就大事,自然不会放弃。那么我们来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进献的说辞不合秦王的心意,所以秦王自然不会任用。

商鞅

所以商鞅,重新揣摩,根据时宜,关键在于,1、揣透秦王的心思;2、制定合理的游说秦王的策略,这二者都要符合时宜。所以因地制宜,灵活机变才是关键。

当商鞅揣摩清楚秦王要的是天下的时候,那么就如同用钥匙打开锁一般简单。另外鬼谷子提醒后人,游说的时候,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揣切清楚,说过去,要灵活使用顺词和变言。所谓顺辞就是那些已经能确定的事情,变言就是还不确定,说话时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历史上谁是被“五马分尸”刑法处死的?

“五马分尸”是民间的叫法,史书记载名称为“车裂”,行刑之时,在五匹马身上分别系上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则分别系在犯人的四肢以及颈部。由于刑法过于血腥,历来用的不多。

在为数不多的受此刑罚的人中,最出名的要数商鞅。商鞅原名卫鞅,因为为秦国数次立下大功,被秦孝公嬴渠梁分封到商地,故又名商鞅、。商鞅为了让秦国富强起来,在政、军、经、农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商鞅变法”。此外,商鞅还率领秦军进行了多轮战役,为秦国夺回了富强的资本。

但由于他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被氏族们指控犯了谋反之罪。受到了车裂之罚。

其他人有

1李存孝——晋王李克的第十三义子。李存孝武勇过人,能征善战,深得李克用的重用。却被兄弟们嫉妒,被陷害而车裂。

2嫪毐。赵姬和嫪毐的不伦关系使得嫪毐被嬴政处以“车裂”之刑。

3赵高。赵高是秦始皇非常信任的大臣,时常陪伴于秦始皇的身侧。但在秦始皇病逝后,赵高逼迫丞相李斯篡改始皇帝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逼死始皇帝长子扶苏自尽,逼死的秦国大将蒙恬。胡亥继位以后,赵高仗着对胡亥的控制,气焰嚣张,秦末,子婴为王。赵高被子婴设计杀死。子婴杀了赵高后命人将赵高的尸体执行“车裂”之刑。

4马元义。东汉末年黄巾军马元义还未起事就被官府抓住,为了威慑其他黄巾军,马元义连同一起被捕的黄巾军成员,被处以“车裂”之刑。

5彭越。汉彭越卷入谋反,,此事却走漏了风声。被处以“车裂”之刑而死。

标签: 酷刑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