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宿州知州周天爵,镇压太平军有功,晚年寄居宿州闵贤集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58

周天爵(1775年-1853年),字敬修(一作敬脩),山东东阿人(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窦营村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先后任怀远、濮阳知县,宿州知州,庐州知府,江西、安徽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闽浙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因勤于政事,明敏干练而颇受清廷器重,官职屡升。


道光三十年(1850),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遂复任广西巡抚,会同钦差大臣李星沅,镇压太平军。咸丰元年(1851年),因镇压太平军加总督衔,专办军务。次年3月,因未能阻止太平军发展而被革总督衔;5月又因积极镇压太平军而免罪,并任兵部侍郎衔;9月死于军营,归葬原籍。追赠尚书衔,赐谥“文忠”。



温良友悌


一年春节,周天爵弟弟周天祥忍不住饥饿偷吃了供品。为使弟弟免遭惩罚,周天爵却对母亲说供品是他吃的,被母亲罚跪在祖宗牌位前达两个多时辰。由于家中经常断粮,周天爵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母亲,自己再到村外拾小落枣、挖野菜吃。周天爵八岁那年,由于求学心切而家中又供不起他读书,他挖满一筐野菜就到私塾外偷听先生讲课。先生在室内教学生写什么,他就在外面的墙上写什么,以至把手指都磨破了。先生发现后大为感动,免收周天爵学费纳为弟子。[4]


纯情至孝


周天爵1807年中举人后,曾在东平州昆山赵财主家教私学。当年,赵财主看周天爵教书卖力,便派大管家相陪,每餐四个盘子一壶酒的招待。可是,周天爵每餐只吃三道菜,有一盘始终不动一筷。大管家问其究竟,周天爵方道出实情:每到用餐时,周天爵就想起家中吃糠咽菜的老母,面对着四盘炒菜,他却是难以下咽,因此,每餐“留一盘”算是孝敬母亲的。赵财主听说后大为感动,悄悄派家人帮他家盖起了三间瓦屋。据周天爵的六世孙周长录讲,他们族人如今还有这个习惯,外出赴宴时如家中有父母,宴席上的菜不能全动,要“留一盘”孝敬老人。


持身守正


周天爵于1811年中进士后,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为官期间,周天爵不仅爱民如子,嫉恶如仇也是出了名的。他曾高挂水贼人头治理漕运,也曾扒下淫棍人皮以儆恶人。他的胞弟曾横行乡里,有邻居小儿采他几顶荷叶也要罚以银两。他省亲知情后,痛杖胞弟,并责令其挨家赔礼道歉,退还银两。后胞弟仍不务正业,遂周天爵斩断手足之情,举家外迁窦营村。弟死后,也未让其入祖茔。


周天爵自小过的是穷日子,他当官后对穷人有着刻骨铭心的同情,遇到乞丐不是给银子就是给食物。有一年道光帝召他进京述职,返回时赐他两筐馍馍,他途径故乡时,把两筐赐御馍馍都分给了穷人。


古书记载

《蕉轩随录·卷二·书周文忠公遗事》有云:


公罢官后卜宅于宿州之闵子集,乡居无事,日从事于农圃。课晴问雨,见者多不知为大僚。


或许为人低调,或许镇压过太平天国,或许因为乱世,在今宿州闵贤集并没有周天爵的半分传说,更没有居所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