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甘罗与扶苏什么关系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263

甘罗与扶苏什么关系

1.甘罗与扶苏在历史上没什么关系,但是在小说《哑舍》中,甘罗是扶苏的伴读,甘罗一直追随扶苏。在扶苏被害后,甘罗将他葬在皇陵中。

2.甘罗是战国时期前247年生人,他在少年时期就以才智敏捷闻名,十二岁时就能凭借好口才让秦国获得十几座城池,被嬴政封为上卿之职。可惜甘罗虽然有才能,但是寿命却不长,他在受封后不久就去世了。

3.扶苏比甘罗小六岁,他是秦朝太子,在诸位皇子中最有政治才能,也最受嬴政青睐。但是嬴政死后,赵高与李斯伪造圣旨将扶苏赐死了。由此看来甘罗和扶苏是没有什么交集的,而且一开始甘罗是吕不韦的家臣,嬴政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与政敌的门客多做接触了。

4.甘罗是是名将甘茂的孙子,也是秦国有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从小就非常聪明,很小就拜入吕不韦门下,做了吕不韦的家臣。甘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因而受到嬴政的器重并受封上卿,可以称得上一位少年英雄。

扩展资料: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有政治远见,经常劝谏其父亲,后因坑术士一事,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将其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死前诏令扶苏即位,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登基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扶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以始皇身份赐死扶苏,扶苏遂自尽。

秦始皇长子扶苏是怎么死的?

扶苏是被逼自杀身亡

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篡改秦始皇遗诏 逼迫扶苏自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扶苏为人仁弱,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 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

扶苏素有贤名,当时民间尚不知扶苏已死,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经很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秦二世却把他杀害。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死。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他。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已死,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藏起来。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秦始皇的大儿子叫扶苏,二儿子叫什么?

二儿子叫胡亥。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

扩展资料:

胡亥大事年表

《史记》等正史中并没有对胡亥单独立传,其事迹主要散杂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和《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中。

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1、公元前230年,胡亥出生。

2、公元前210年,赵高、李斯假传遗诏,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3、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

4、公元前208年,赵高诬陷李斯谋反,被处以极刑。

5、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人杀秦二世胡亥于咸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亥

秦始皇钦定扶苏接班,为何说是司马迁的障眼法,我们被欺骗了?

因为有其他史料记载的和史记不同,有明确胡亥是继承人的语句。所以专家认为是司马迁主观上同情扶苏,所以才想让扶苏成为那个被秦始皇青睐的人。

胡亥和扶苏争夺皇位的故事我们都有所听闻,我们所知道的是秦始皇想立扶苏为太子,而因为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个人偷偷的把诏书的内容换了,使得胡亥成了继承人,扶苏惨死。这也让后人所惋惜,扶苏深得民心,却因此丧命。更有人痛恨胡亥,如果不是他,秦国如此强大,怎么可能到了二世就灭亡了。

胡亥刚上位一年,陈胜吴广起义就爆发了。从民间爆发的起义,让秦国从内部彻底崩塌。农民为什么起义?还不是因为胡亥的暴政。但是有专家研究说,其实秦始皇当时可能就是立了胡亥为太子。他们在《赵正书》中看到,秦始皇的死期和司马迁写的不相同,而且书中还写道,秦始皇明确了胡亥是继承人。而《史记》中所写的只是让扶苏主持秦始皇的后事,两个说法相去甚远。

而且书中最让人疑惑的就是秦始皇死亡的时间,司马迁记载的日子在后人的推算下并不成立,就是根本没有这个日子。所以这就更让专家怀疑,是不是司马迁是带有个人感情写的这本书?因为他比较同情扶苏,所以他想让书中的扶苏得到秦始皇的青睐。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测,为什么不说是《赵正书》中的作者带有情感?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这一切都不能被人信服。

秦始皇让赵高选一个学生,赵高果断选择了胡亥,他为何不选扶苏?

因为赵高想要把控朝政,那么什么都不懂的胡亥就是最佳选择。而扶苏治国理政样样都在行,加上扶苏不喜欢赵高,觉得赵高只会祸害国家,自然赵高不会选择一个跟自己不是一路的人做徒弟。

首先,秦始皇非常重视赵高,几乎什么事情都交代赵高去做去办理。有一次,秦始皇想培养自己的儿子,让自己更快成长起来,以后自己就算有什么意外都不用怕,毕竟提前准备好。所以秦始皇就想到让赵高当皇子的老师,这也看得出秦始皇信任赵高。

其次,赵高非常聪明,他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皇子,扶持傀儡皇子,那么胡亥就是最佳选择。原因就是胡亥对于朝政都不感兴趣,一心只想着玩,还有关键是胡亥非常听话,赵高说什么,胡亥就相信什么,说白就是胡亥一点主见都没有,赵高最看中他这点,只要有人帮他安排好国家大事,他是不愿意浪费一点脑细胞在国家大事上。

接着,我们可以想一下,要是赵高选择了扶苏,扶苏从小到大样样都会,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加上扶苏的是非观念很正,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赵高又不是傻子,他又不是真的想为帝王培养继承人,他只是想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而已。

最后,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赵高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秦始皇在的时候,他不敢太嚣张,表面上看是为国家为秦始皇着想,实际上是为了他以后把持朝政做准备,从赵高选择胡亥为学生,就可以看出来他的野心不小。

赵高害死蒙恬逼死扶苏,又设计除掉了李斯,却被一人花6天干掉了?

赵高在害死秦国的三个重臣之后,却被秦王子婴,只用了六天就除掉了他。虽然子婴在位时间短,只有四十六天,但是因为赵高的私心却没有被称为皇。

我们都知道赵高可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一个心术不正的大太监,却掌控了秦朝的权势。在秦始皇临死前是让公子扶苏当皇上的,还决定兵权给蒙恬掌握。然而赵高却伙同当时的丞相李斯,把秦始皇的诏令给改了,他们让胡亥当了皇帝,还把圣旨改成了让扶苏死。而这个公子扶苏是一个特别忠心又非常孝顺的人,接到圣旨就立刻自杀死了。

蒙恬是和扶苏关系很好的,觉得扶苏的死很有问题,就要求重新彻查,结果却被赵高以胡亥的名义,杀掉了蒙毅和蒙恬。在蒙恬死后,兵权就落到了李斯的手里,但是这时候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下降了。之后胡亥在继位之后,非常的昏晕,使得全国上下百姓苦不堪言,李斯就劝谏,却被赵高以谋反的罪名诬陷,之后被胡亥诛了三族。

三个秦国的大人物,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却都死在了赵高的手里,足可以看出赵高是一个多有心机的人。然而赵高却被秦王子婴给杀死了,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个皇帝,因为赵高已经和起义军有了联系,为了以后杀子婴可以没有那么大的罪过,便建议让子婴又改回了诸侯时的称王。但是他却没想到,他还没下手的时候就被子婴给除掉了。不过虽然子婴杀掉了赵高,也没能挽救回秦国的灭亡。

诗经中《山有扶苏》是什么意思啊

诗经中《山有扶苏》打的意思如下: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山有扶苏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扩展资料:

《山有扶苏》赏析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

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

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有论者认为“都“姝”古本双声,都”为“姝”的假借。

《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举,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

第二章是叠章,开头两句仍以草木起兴引起下文。“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反复调侃,加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子充”泛指美男子。论者认为“充”,古韵在东部,姝”,古韵在区部,区东可以对转,“充”即“姝”的对转,故子充与子都实为同指。始为“子都”,此为“子充”,重章叠句,整饬中有变化,更显得错落有致。

少女对心上人主动发起调笑戏谑,可以想象,被调侃的男子绝不会甘拜下风,当有回敬。妙语如珠,往来应答,场面应十分热烈,气氛也极为活跃,少男少女率真爽朗的性格及欢快健康的戏剧性场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为什么被派往北部边疆戍边?

秦始皇诸公子中,公子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的基业,他还是着意培养扶苏。扶苏因在焚书坑儒的问题上与秦始皇的看法不一致,而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对他的考验和锻炼。

标签: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