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150字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414

小时候,谁没有读过几个励志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成为勤学苦读的典型;李绅“悯农”,成为赞美劳动、同情农民的代表;汪兆铭“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具有革命青年的热血······

教科书上这样的励志人物,相信我们没少见过。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偏偏这样很典型的人物,却没有提及他们的后来。

这是为什么呢?

匡衡

匡衡,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

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却十分好学,刻苦努力。他白天靠替人做苦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晚上才有时间用来读书。但是家里又买不起火烛,他注意到邻居家经常点灯,就把墙壁凿穿,借助透过墙孔的光来读书。

后来匡衡通过自身努力当上了官,但随着官位一步步地升迁,他走上了贪赃枉法之路。

汉元帝时,匡衡被封为安乐侯,食封地三十一万亩。正是这次封侯,匡衡彻底迷失了自己,在丈量分封的土地时,匡衡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了土地四万多亩,还对属下的提醒置之不理。

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面对贪赃枉法之罪,匡衡供认不讳,最终被贬为庶人,晚年生活十分落魄。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150字

粒粒皆辛苦。

展开全文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听过,毕竟每一个上过小学的人都会在教科书上学到。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以及对贫苦农民的怜悯。

但是,你知道“悯农”的李绅后来怎么样了吗?

李绅二十七岁时中了进士,补国子助教,开始了官涯。当官以后,他渐渐失去了善良的本性。

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每次都称呼其“叔叔”。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

他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另外,发达之后的李绅穷奢极欲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非常爱吃鸡舌,为了吃鸡舌,每顿饭都要杀上百只鸡。

慈禧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能所有人都听过这句形容母爱的诗,但绝不敢相信这样的名句是出自慈禧之口。

原诗: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因没有时间去给母亲祝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上诗就是她亲笔写的一幅书法。

都说虎毒不食子,慈禧为了维系其独裁权力,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也高压严峻操控及管制。因为这样导致她儿子长期心理压抑,年仅19岁就驾崩了。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150字

汪精卫

1910年,汪精卫等人潜伏在清朝摄政王载沣每天上朝必经的银锭桥畔埋置炸弹,决定炸死这个满清余孽。(当时没有无线引爆装置,只能人工引爆,注定要牺牲一位同志,汪精卫当仁不让,决定牺牲自己)

不料被人发觉,清政府追查14天后将他们捕获。在法庭上,汪精卫一心求死,以借民愤壮大革命党的名声,鼓舞革命者的士气。在狱中,汪精卫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真的不愧是一代革命党人的代表。

汪精卫的结局,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想想前后对比的变化,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标签: 衡凿壁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