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312

您需要的告诉我们

我们努力为您创造

您需要的告诉我们

我们努力为您创造

中小学最全面系统的资料都在这里

请在公众号主页面输入以下关键词获取您需要的资料:

小学语文12 小学语文34 初中数学初中英语

初中语文01 初中语文02 初中物理初中化学

初中语文03 初中语文04 初中地理初中生物

初中语文05 初中语文06 初中历史初中政治

更多资料陆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中小学最全面系统的资料都在这里

请在公众号主页面输入以下关键词获取您需要的资料:

小学语文12 小学语文34 初中数学初中英语

初中语文01 初中语文02 初中物理初中化学

初中语文03 初中语文04 初中地理初中生物

初中语文05 初中语文06 初中历史初中政治

更多资料陆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最新版人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猫/郑振铎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读准字音

污涩(sè)怂恿(sŏng yŏng)

蜷(quán)伏惩戒(chéng jiè)

展开全文

怅(chàng )然妄(wàng)下断语

第一只猫花白猫(1—2)

第二只猫小黄猫(3—14)

第三只猫丑猫(15—34)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我”失猫后的心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

一缕酸辛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

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本文作者对于所养三只猫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酸辛---怅然、愤愤的---内疚、自责、悔恨

3、本文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是什么?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本文侧重描写“我”造成了第三只猫的不幸,中心思想正是通过我的思想活动不断深化所表现出来的。

抒发了我不公正对待第三只猫的后悔之情。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或者是受人冷落太久,对新来伙伴感到高兴。

5、本文为什么要写第三只猫的懒惰和不活泼?

为下文写我误解猫吃了鸟设伏笔,同时也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做了铺垫。

6、把“畏罪潜逃”改为“逃跑”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畏罪潜逃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表明了猫知道吃了黄鸟,犯了错误而逃跑。而“逃走”则表达的意思比较平淡,不能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这是我的忏悔、内疚、自责。

9、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10、文章的启示: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18.鸟/梁实秋

一、字词

1、抟扶摇2、蜷伏3、栅栏

1、tuán fúyáo 2、quán fú3、zhàlán

4、鸟啭5、呱呱6、嘹亮

4、niǎo zhuàn 5、gū gū 6、liáo liàng

7、曳8、长喙9、干瘪

7、yè8、cháng huì9、gàn biě

10、丰腴11、臃肿12、倏

10、fēng yú11、yōng zhǒng 12、shū

13、迷惘14、伫立15、鸢

13、míwǎng 14、zhùlì15、yuān

16、魁梧17、蓦然18、料峭

16、kuíwú17、mòrán 18、liào qiào

19、战栗20、抖擞21、戟

19、zhàn lì20、dǒu sǒu 21、jǐ

22、蓑衣23、褴褛24、伶仃

22、suōyī23、lán lǚ24、líng dīng

25、烟囱26、窗棂27、鸱枭

25、yān cōng 26、chuāng líng 27、chīxiāo

二、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记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2.整体感知

第一层(1-2自然段):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 -5自然段):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悦耳的声音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7自然段+: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三、深入梳理

(一)深层探究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种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白鹭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的是“不知名的小鸟”。

2.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斑斓、玲珑饱满、细痩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都是褒义词,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找“我爱鸟”的原因。

爱鸟清脆的声音;爱鸟俊俏的形体;爱鸟自由喜悦的生命姿态。

4.前面五段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段却写了“悲苦” “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面五段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

那么后面两段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五段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 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 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二) 走进写法

梁实秋的《鸟》笔端带情,字里行间脉脉含情。“我爱鸟”,文章一开笔就表“情”,直截了当,毫不含糊。然后顺势而下,写笼中鸟的苦闷,绘广阔天地里鸟的欢乐,为囚在笼里的鸟而生悲,为自由自在的鸟而生喜,为风雪中丧失生命的小鸟而致哀,爱注鸟中,鸟的命运牵动着作者的心。

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声形并茂。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独奏,似合唱,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

欣赏:

没有比鸟更俊俏的”作由衷的赞美,然后铺展开来刻画。有高踞枝头的美,有振翅飞翔的美;白鹭伫立,鸢鹰盘旋,忽静忽动,美不胜收。而刻画鸟身躯的玲球饱满,简直是情满纸上,爱意流溢。“真是减-!则太瘦,增-‘分则太肥,那样的浓纤合度”,爱得不深,难以有这样深切的感受。

作者不仅以鸟鸣传喜,鸟形传爱,而且直接表露这种爱好是单纯的,不带任何幻想。为了验证这种感情的真实,特别讲述了曾带给人无限诗意的杜鹃的习性。睡不在贬诗人骚客,而在于抒发真情。

散文中的抒情切忌凌空爱物,不把“物”的特征牢牢把握,不在观察上下精细的功夫,不积累有关的知识,笔下的“物”就活不起来,而“爱”之情就缺少坚实的附着物,游离飘忽。文中的“物”——鸟,写得十分传神,这不仅来自长期的观察,积累了多种鸟声音、形态及生活习性的知识,而且熟知国内外写鸟的诗文,英国诗人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哈代“鸟!你连这一个决乐的夜晚都不给我”的诗句,杜甫《绝句》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

信手拈来,用得十分贴切,无半点斧凿痕迹。

四、小结

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地球才生机勃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

19.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掌握生字词: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孵(fū):鸟类伏在卵上,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

凫(fú):野鸭。

麝(shè)香鸭:一种水鸭,羽毛会散发出近似麝香的香气。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秃鹰:又名白头海雕,为北美所有,是一种大型猛禽。

鹳(ɡuàn):一种形似白鹤的鸟,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以鱼虾为食。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一、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动物哪些可笑的事。

第一件可笑的事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2-9)

第二件可笑的事是化装撒旦给小穴乌上锡环(10-13)

第三件可笑的事是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11-23)

二、重点问题探究

1.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2.“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这几句话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

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

3.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揣摩“我”“叫了”之后的心理。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你从作者身上发现了什么?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么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20.狼/蒲松龄

【人物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全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从,跟从。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旧、原来。

4、屠大窘:窘,困窘,处境危急。

5、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6、场主积薪其中:薪,柴草

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9、眈眈相向:眈眈,注视的样子

10、一狼径去:径去,径直走开

11、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暴,突然

13、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打算、企图。隧,从柴草堆中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16、盖以诱敌:盖,原来是。

17、狼亦黠矣:黠,狡猾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作假、欺骗。

(三)、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译为:只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译为:打洞

2、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狗一样。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柴草堆中打洞

(五)、一词多义

1、敌:

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2、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通“只”)

3.之:

久之,目似瞑(凑足音节,不译)

又数刀毙之(代词,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西蜀之去南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为学》

4.意: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醉翁亭记》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伤仲永》

卜者知其旨意(意图)《陈涉世家》

5.前:

狼不敢前(向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六)、古今异义词

1、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八)、文言句式

倒装句兼省略句:

1、“投以骨”等于“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2、“一狼洞其中”等于“一狼(于)其中洞”,译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常考点】

1、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编辑整理:王补平

转载请注明:转自“王补平”公众号(weixinwbp2014)

标签: 何哉何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