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稀饭化解战争的宰相,衣服被皇帝烫了洞,却嘲讽:我这是祖传的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203

“宰相”这个官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的次数极多。一说到宰相,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杜淹、萧瑀、戴胄等人的名字,因为这些人都是千古名相。但实际上,“宰相”被用作正式的官名,是在辽朝。


张俭就是辽朝的大臣之一,曾经担任过宰相这个重要的职位,他在辽兴宗即位之前,就颇受辽圣宗的信任。


魏征剧照


​张俭被“明君”辽圣宗重用

张俭是进士出身,他在辽圣宗十四年考了第一名。一路顺风顺水,从顺州从事一路晋升,却在后来被调到了云州作了幕官。表面上看,他是升职了,但实际上,他被调离了权力中心,是“明升暗降”。这是为何?


究其原因,就是张俭这人性格不仅很正直,而且还厌恶浮夸之人。在张俭身边,有欣赏他的长官、敬重他的同僚,事实上也有怨恨他的小人。


人才终究不会被埋没。幸运的是,张俭还是受到了辽圣宗的赏识。


辽圣宗剧照


辽圣宗是中国古代仅有的一位庙号为“圣宗”的皇帝。既然名字中带“圣”,那就说明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正所谓“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可以看出辽圣宗是个相当优秀的君主。


辽圣宗到云州考察的时候,按照当地的习俗,官员们应该献上辖区之内的特产。而云中官员却毕恭毕敬地对辽圣宗说:“我们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一个人堪称是宝物。我们将他推荐给您”。


《辽史》中记载,辽圣宗曾经做过一个梦,在梦中有四个人站在他身边。辽圣宗见他们侍奉得力,便赏赐给他们食物。梦中辽圣宗隐隐约约听闻其中有一人的名字中带“俭”字。现在他听到云中的官员这么说,方才恍然大悟想要赶紧召见这位人才。


两人一见面,辽圣宗就被张俭朴实无华的性格打动了。不仅如此,张俭还当面上奏了三十多件政事,可见他一心为国为民,在得到面见皇帝、展现自己的大好机会时,并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探知上意,而是像往常一样,专注于国政。这是十分难得的。


张俭剧照


一见如故后,辽圣宗从此特别信任张俭,将其晋升为监察御史等朝廷要职。张俭也不负众望,依旧勤勤恳恳,专注于家国大事。他施行了一系列措施,并且颇受好评,号称“明干”,就是“明智干练”的意思。


皇帝偷偷派人烫坏宰相衣服

太平十一年,辽圣宗病情加剧,因此将张俭召来,委以托孤重任。张俭接受辽圣宗的遗命,立了太子耶律宗真为帝,是为辽兴宗。


辽兴宗亦看重张俭,这对君臣有许多的趣事。辽兴宗与其父辽圣宗的性格并不相同。辽圣宗喜欢朴实的人和物,而辽兴宗少年得志,他更偏爱奢华之事。


辽兴宗画像


有一次上朝的时候,张俭正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地进谏之时,哪知辽兴宗早已神游四海。待他回过神来,目光落在张俭的身上,正巧注意到张俭的衣服——好像每一次进谏,张俭都穿同样的衣服,好久都没换过了。


辽兴宗又有小孩子的秉性,他暗中派人用火夹,将张俭的衣服烫了一个洞。之后每次遇到张俭,就说“你这衣服还没换啊!”张俭却每次都一脸认真地回答皇帝的话:“我这是祖传的袍子,我穿这件衣服已经三十年了”。


张俭实际上是在说谎。一件衣服怎么可能穿三十年!仔细品味一下张俭的回答,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在嘲讽皇帝。我们都知道,辽兴宗是崇尚奢侈华丽之人,张俭哪能放任皇帝的不正之风,因此他用这种“开玩笑”的方式,来嘲讽并劝谏皇帝:切莫如此下去,应该多学学你爹辽圣宗的朴实风格。


辽圣宗剧照


辽兴宗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他感受到了张俭的好意,又怜悯他的清贫状况,便下令:打开国库,让张俭进去随意挑选。谁也没有想到,张俭进去只拿了三匹布出来。从此,辽兴宗更加尊重和信任张俭。


张俭用一碗稀饭,便化刀兵于无形

张俭还做过一件救万民于水火之事——他用一碗稀饭,便化刀兵于无形。他成功劝说辽兴宗,阻止了一场战争。


辽兴宗即位之后,打算御驾亲征北宋。正式出兵前,辽兴宗到张俭家咨询。按照辽朝的惯例,皇帝到大臣家,御厨要先行前往,并做好饭菜。令人意外的是,张俭竟然赶走了御厨。辽兴宗到达之后,张俭献上了一碗用菜汤泡的稀饭,可能是辽兴宗大鱼大肉吃惯了,菜汤稀饭他竟然吃得津津有味。


用膳之后心情大好的辽兴宗,便向张俭讨对策,张俭陈说战争的利与弊。辽兴宗不仅吃得开心,听得也开心,最终决定罢兵,并把自己带来的珍宝都送给了张俭。就为官而言,张俭毕生廉洁,且一心系社稷,当得起一代贤宰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