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身穿龙袍的干尸出土,处处透着古怪,专家怀疑其生前是顺治帝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854

2006年5月,一具干尸在石景山玉泉路施工现场被意外挖掘出。


这具干尸很诡吊,有四个地方透着古怪。


一、尸身里面穿了龙袍,却又在外面又穿了一件一品武官的官服。注意,该龙袍可不是戏班子的道具,也不是高仿或山寨的赝品,专家说,那是按清朝皇帝式样以真金丝制作而成。


二、陪葬品除了有另一套龙袍之外,还有皇家御用珍宝东珠和有“康熙通宝”字样的钱币。则该干尸乃是葬于康熙年间。


三、干尸虽然身穿清朝帝王的龙袍,但脑后并没有辫子,而是盘着的发髻。


四、干尸棺椁的棺头上写:“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但所有清朝史料都查不出这个名叫“黄拙吾”的中宪大夫。


有人猜测,“黄拙吾”是一条假名,如果将该名倒过来读,“吾拙黄”,可能意指“我是被废黜的皇帝”。


如果此人生前真是“被废黜的皇帝”,则以上三个疑点均可破解了。


那么,葬于康熙年间“被废黜的皇帝”是谁呢?


矛头直指康熙的父亲顺治帝。


恰恰,顺治帝的下落之谜是清初四大谜案之一。


顺治一生痴迷董鄂妃,董鄂妃一死,顺治认为生无可恋,多次放话说要“披缁山林,孤身修道”。


顺治有没有走上“修道”的道路呢?一直以来,就是史学界争论不息的谜团。


官方的说法是:孝庄皇太后的阻扰下,顺治没能“修道”成功。但也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患天花离开了人世。


民间的说法是:顺治“修道”成功了,遁入五台山为僧或束发为道士隐居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来解释石景山玉泉路的干尸,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


即:顺治已万念俱灰,无心为帝,决意要出家修行。孝庄皇太后劝阻不住,只好将他废黜,另立八岁的康熙为帝。由于皇帝出家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还要保护出家后顺治的安全,孝庄就向外宣布顺治驾崩,并称已经火化。


顺治出家不是做和尚,而是做了道士。实际上,在顺治闹着出家的那段日子里,他早已公开给自己起了一个“痴道人”的道号。这就是干尸脑后没有辫子而盘着的发髻的原因。从干尸的体表特征看,离开人世时的年龄应该在六十岁上下。即顺治做道士后,又生活了四十多年,死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由于清朝之前已经为顺治举行了葬礼,并将顺治的“假骨灰”葬入了东陵。所以,这次顺治的真辞世,清廷只能秘密下葬于石景山。下葬时,尸体虽然穿了龙袍,却又在外面又穿了一件一品武官的官服,并在棺椁上了四品文官中宪大夫的官职及捏告出了“黄拙吾”的假名以掩人耳目。


顺便补一笔:著名刑侦专家赵成文经复原了干尸的样貌,发现该样貌非常接近康熙的画像,二者的血缘关系特别明显,也许,干尸生前真是顺治帝。


不管怎么样,以上所说,只是一种推测,并非最后结论,具体真相,还要靠专家进一步检测。


历史很有趣。


如果大家要想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我给大家推荐史学家蔡东藩一人以十年之心力著作的《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十一部,时间跨度计划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


因为这套书,蔡东藩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这套书的忠实读者,他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可以说,这套书就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课外读本。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汉演义》等十一部书,再加一部由许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义》,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绝对超值,是专门拿到头条做活动的,团购价是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