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祖国南大门 积极投身湛江建设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886

陈明仁


人物名片


陈明仁(1903—1974),字子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赴广州市军政部讲武学校学习,同年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在惠州之战中初露锋芒。1928年起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0师第56团团长、第3独立旅旅长、第88师师长等职,后因性情耿直而遭到排挤,被调离一线部队,进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和陆军大学第13期学习。抗战爆发后任预备第2师师长,在九江战役和桂南战役中表现突出。1944年升任71军军长,随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战役,率部攻克腾冲、龙陵、龙山、畹町等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威名远扬。


1949年8月,陈明仁与倾向和平的湖南省主席程潜率部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员。1949年9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12月,陈明仁率部开赴广西,歼灭土匪和特务3万余人。1952年1月,第21兵团改编为水利工程队司令部,领导荆江分洪工程建设。10月,原第21兵团改编为解放军第55军,归中南军区建制,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委。


1953年2月,第55军从桂林移防湛江,守卫祖国南大门湛江。陈明仁将军在湛江一驻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他恪尽职守,勤勉奉公,为湛江的国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明仁与家属在湛江的合影


驻防南疆 治军严谨 搞好军民关系


湛江地理位置险要,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价值,是我军在华南沿海重点防御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明仁将军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于是率领部下马不停蹄地在湛江开展国防建设。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徒步深入海防前线和半岛内部,实地考察地形,记录了大量的地理资料,为布置军队和建造防御工事打下了基础。他对雷州半岛的地理信息了如指掌,可以不看地图讲出湛江任何防御制高点的地形和高度,也可以不用参考资料,说明粤西沿海港湾的情况和驻军容量。他曾在一次军部布防会议上目测了一个无名高地的高度,然后请测绘员实地取证,结果发现其目测结果与测绘员用机器勘测的数据相差无几,众人都对将军扎实的军事专业素养表示钦佩。


陈明仁则根据自己长期的战争经验,结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湛江的具体情况,组织设计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切实可行的国防工程图纸。又结合地形,贯彻纵深防御的思想,建造出了以最少的兵力形成最大防御作用的工事,达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驻防湛江的16个春秋,陈明仁将军治军严谨,不仅重视训练,还注重军容军纪。他本人带头严格执行军令军规,与政委王振乾将军紧密配合,把第55军锻造成了一支军纪严明、作风优良的模范部队。在一次校阅评奖大会上,陈明仁发现坐在前排的一位副师长军容不整,没有按规定着装,他当即指名道姓做出批评:“你身为副师长,不能做好表率?着装不整,何以严格要求下属官兵?”陈军长表情严肃,语气凌厉,令全场为之一震。有位上尉连长不太注重军容,皮鞋较脏,陈明仁亲自为其擦鞋,使得这名上尉羞愧不已,发誓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军容。“上将为上尉擦鞋”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陈明仁做事雷厉风行,在公众场合端庄威仪,平时却很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经常下连队,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每年至少有4个月在营房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每个季度至少到一个连队蹲点,与官兵们打成一片。据55军215师656团的排长吴仕省回忆,他们当时在人民解放军第41速成中学毕业时,请陈军长一起吃饭。陈明仁轻车简从,只带了军部组织科的科长一人前来。55军参谋干训队结业时,大家凑钱吃大餐,特意邀请陈将军出席。吴仕省回忆起近60年前的往事,对陈明仁的表现依然记忆犹新,“宴会中的陈军长犹如开会一般,紧扣风纪扣,正襟危坐,腰板笔直,目不斜视,职业军人风范威严。席间他只吃了几颗花生米,即停箸讲话,话非常简短:‘同志们,你们是基层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今天吃得不错,每人花多少钱啊?’当得知是1元6角时,陈军长即大声说:‘我请了!’这下倒好,变成了他一个人请160多个人!后来军部食堂负责人果然按照陈军长的指示,退回了每名参谋的份子钱。”


在部队的日常管理中,陈明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将说服教育与军纪处分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连队管理方法,发表在《解放军报》的头版,得到了全军的广泛好评。他与政委王振乾将军精诚合作,由陈明仁专心军务,王振乾负责党政事务,两人相互尊重,和衷共济。


他还十分注重搞好军民关系。在一次军事演习中,部队计划封闭霞山到赤坎的公路。陈明仁认为这个方案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和交通,在经过仔细研究后最终下令更改方案,选择了另一条既不影响市民生活,又可以达到演习效果的街道。这种为人民着想的做法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赞誉。在生活方面,他也非常低调,不搞特殊,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不准乘公车出行,子女们出行都坐公交车,吃饭也是到食堂打饭。他的住所不设岗哨和禁牌,警卫便衣巡逻,从不扰民,为驻湛部队的官兵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955年全军大授勋,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他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陈明仁将军的重视,也是对他驻防湛江功绩的肯定。


湛江港深水码头


开发南疆 率军积极投身湛江建设


陈明仁将军与第55军的子弟兵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南疆的任务,还积极投身湛江市的建设中,在开发南疆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湛江解放后,如何恢复和发展当地的经济,成了人民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想要发展好经济,必须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黎湛铁路、湛江港、雷州青年运河、湛江堵海等重大工程相继开展。在这些工程中,都少不了第55军子弟兵的身影。湛江港的建设在陈明仁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得以提前交付,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港口;为了保证青年运河的质量和进度,陈明仁下令将第55军的王牌部队调到工地上,在王振乾政委的率领下与当地民工并肩作战,主动啃硬骨头,令工程进度大为加快。


除了配合湛江市的重大工程,第55军还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特别是兴修水利设施和农田的基本建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力,全城上下一派军民团结的良好气氛。


1956年,与湛江渊源颇深的王震将军出任农垦部部长。1957年,他来到湛江,召集全军大尉以上、地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紧急动员,阐述了在沿海建立绿色长城、防风林带和兴修水利的重大意义,并宣布由陈明仁担任湛江地区军民绿化委员会主任,统一指挥湛江地区的绿化工作。此后每年春天,陈明仁都身先士卒,带领官兵和群众植树造林。为了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他组织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和地方局以上干部共建军民样板林——“团结林”,令湛江人民备受鼓舞,3年内在市区种树653万棵,使湛江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绿化达标的地级市。在陈明仁的带动和领导下,湛江绿化工作成绩斐然,从满目荒凉的南国小城变成了绿树成荫的“花园城市”。有鉴于此,1958年全国造林园林绿化现场会议、1960年广东城市绿化会议都选择在湛江召开,以供其他地方的相关人士学习经验。


除了绿化湛江之外,第55军还在副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1959年全军开办大小农场1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者9个,500亩以上者5个,300亩以上者4个;共开垦荒地12140亩,种植果树22万8千余棵,收获蔬菜963万余斤,较1958年增长2.64倍。猪栏存数13509头,与1958年相比增长32%,全年肉产量45万余斤,养牛2242头,同比增长3.4倍,养羊2159只,同比增长4.3倍,养鸡18510只,同比增长3.8倍……


1969年,陈明仁将军因慢性风湿病一再发作,经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阔别了他驻防十六年之久的湛江,回湖南安度晚年。1974年5月21日,一代名将陈明仁与世长辞,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