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大战中,作为明朝援军的朝鲜军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335

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与后金在萨尔浒地区发生大战。战役的结果以后金获胜,明军惨败而告终。在此战中,朝鲜作为明的附属国,也派出了军队协助明军作战。


那么,朝鲜军队在此战中表现究竟如何呢?


一、朝鲜对于出兵的态度

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要研究朝鲜军队的表现,首先要看看他们对于出兵的态度。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朝鲜奉明为正朔,而且历史上中原王朝更是数次出兵帮助抵御日本侵略,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朝鲜对于出兵应该是积极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大举侵略朝鲜, 壬辰战争爆发。朝鲜军队不堪一击,不到二个月时间,大半国土陷入敌手。在朝鲜的请求下,万历皇帝派兵援朝,最终将日军赶出了朝鲜半岛。由于战争历时七年之久,对朝鲜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而且战争胜利后,朝鲜统治阶层又忙于内斗,所以国家血气一直未能恢复。


萨尔浒大战前夕,明朝通知朝鲜,要求朝鲜出兵跟随明军一起行动进剿后金。


接到通知后,朝鲜内部出现了巨大分歧。亲明派认为,如果没有明朝,朝鲜早就完蛋了,于情于理,我们就应该出兵帮助明朝。脱明派认为,朝鲜军队战力不强,作用不大,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得罪了后金这个恶邻,以后说不定会引火上身。


而国王光海君是支持脱明派的,所以对明朝出兵要求百般拖延。但是,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万历皇帝亲自下达了诏书,明确要求朝鲜出兵。光海君见扛不过去了,这才勉强同意。


最终,朝鲜出兵一万三千人,以姜弘立为元帅,金景瑞为副元帅。


所以,朝鲜对于出兵的态度是犹豫不决,两面摇摆的,这种态度也必然会反映在战场上。


二、朝鲜军队的策略

按照明军战略,此战共分四路进军,约定时间会攻赫图那拉,力图一举剿灭后金。其中西路由杜松率领,北路由马林率领,东路由刘綎率领,南路由李如柏率领。朝鲜军的任务就是配合刘綎的东路进军。


  • 朝鲜军队的第一个策略就是“拖”。

早在万历正式下诏之前,其实朝鲜就已经被逼进军了。姜弘立的军队从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就开始行动,但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底,才到达牛毛岭和刘綎会合。这期间,姜弘立以种种理由拖延行军,不是粮草没备好,就是士兵没衣服穿。


对于姜弘立的拖延,刘綎是十分不满的。刘綎曾当面对姜弘立提出过警告,但姜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在二军会合后,大战的前一天,姜弘立依然以粮草不足为由要求暂停进军。刘綎不得已只好同意,又拖掉了一天时间。


  • 朝鲜军队的第二个策略是挖坑让刘綎跳。

姜弘立不仅千方百计拖延行军速度,更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卖刘綎。姜弘立对刘綎说,前面道路艰险,而我们对后金的情形全无知晓。但是,据我所知,许多部落是被后金所逼迫,我们可以想办法让这些部落作为内应,这样赢面就更大了。


刘綎轻信了姜弘立的话。于是,姜弘立就派了他的手下河瑞国,对刘綎说是去做工作,其实是向后金通报明军的动向。河瑞国一到了后金营中,便大倒苦水,说我们朝鲜不想来的,但是明朝逼着没办法,所以我们就跟在后面,不跟你们打,等仗打完了,我们两家在好好聚聚。然后,把明军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后金。


仗还没正式开打,刘綎已经陷入了姜弘立为他挖好的坑里。


  • 朝鲜军队的第三个策略是“降”。

其实这一招是姜弘立的核心策略,从出兵开始,他压根就没想打仗,拖延也好,挖坑也好,最终目的是为了投降做准备。更准确地说,这是国王光海君的主意。因为,光海君心里明白,后金离朝鲜近,明军打赢了,后金可能会把怨气撒到朝鲜身上,明军如果打输了,那显然日子更难过。


所以,光海君就想两面讨好,实在不行就倒向后金。说到底,他对明朝的实力并没有信心。


大战开始阶段,明朝想调朝鲜军队的炮手驰援杜松军。光海君知道,直接指示姜弘立,不要全听明朝的,你要始终关注苗头,不要招惹后金来攻击我们。


后来,刘綎中伏,明东路军全军覆没,后金便腾出手来对付朝鲜军。而朝鲜军是什么表现呢?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录了这一过程。


姜弘立听说明军败后,立即倒掩旌旗,派人和后金说,这次我们不想来的,可是明朝逼着我们来。因为明朝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所以我们不能不来。请宽恕我们的罪过,我们愿意投降。现在,明朝的兵都被你们杀了,只剩下朝鲜兵。我们这里还有明朝的一个将领和少数亲兵,我们马上抓来献给你们。后金说,你们真的要投降,那么请主帅自己过来说,否则还要打。


姜弘立没有办法,派了金景瑞去投降,说自己要先稳一下局面。第二天,姜弘立便带领5000名士兵到后金营中投降。后金给予了其高度尊重,五天一小宴,十天一大宴地招待他。


但是,朝鲜方面的记载却有所出入。朝鲜方面说,姜弘立见后金杀过来,打又打不了,逃又逃不走,心里十分着急,就叫人拿了几个桶装满火药,准备自焚。这时后金方面却派人来议和,于是朝鲜军中一片欢呼,自焚这事就过去了。


虽然,后金和朝鲜方面的记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朝鲜军根本就没有准备打仗,更不要说与后金血战了。


三、朝鲜军队的表现

朝鲜军队兵员素质本身就不高,而且武器准备更是差劲,加上缺衣少食,士气十分低落。连他们自己都承认“不得与天朝联军”,这武力值根本不配协助明军作战。加上上至国君,下至主帅的消极避战乃至投降思想,朝鲜军队可以说战斗力极其低下。


三月初四,也就是刘綎兵败这一天,朝鲜军和后金军有过一次交锋。当时,朝鲜主帅姜弘立刚摆好阵势,后金骑兵便席卷而来,转眼之间,就灭掉了两营朝鲜士兵。朝鲜兵顿时斗志全无,仍凭主帅如何激励,大家都是畏缩不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朝鲜兵都是坐以待毙,也有英勇杀敌而战死沙场的,金应河就是其中一个。


金应河手下只有3000士兵。面对后金骑兵的冲击,金应河十分冷静,以火器对其实施打击,一时效果比较明显。然而,不一会却刮起了西北风。后金在风沙的掩护下突入朝鲜军中,朝鲜士兵死伤殆尽。而金应河在此情况下,依然死战不退。他背靠一棵柳树,连续以弓箭杀伤敌人。一时间,后金从正面竟无法靠近。后来,后金士兵从后面迂回,用铁枪刺穿了金应河的胸膛。直到金应河阵亡,他手里还牢牢地握着那把杀敌的弓。


后金十分感叹,“柳下一将,最勇善射,朝鲜若更有此辈数人,不可敌也”,并且称金应河为“依柳将军”。


很可惜,像金应河这样的将领在朝鲜军中只是个例。


四、朝鲜军队对萨尔浒大战东路军的影响

其实,明朝对朝鲜的实力一清二楚,本就没指望朝鲜出多大力,无非是多拉几个人壮壮声势而已。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明军没有算到自己反而被朝鲜拖累。


首先是在进军时间上,由于姜弘立的一拖再拖,导致东路军行动缓慢,错过了军期,贻误了战机。


其次是在作战计划上,由于姜弘立的挖坑,使得刘綎改变原有作战计划。


第三是在军事情报上,刘綎对当面后金情况一无所知,还中了对方的计。而朝鲜军不仅不帮助明军刺探情报,反而派人与后金暗通款曲,将明军的情况泄露给后金。


几项因素叠加,朝鲜军的表现确实对战局造成了重要影响。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还想如果一下。如果没有朝鲜军的拖累,那么刘綎按期进攻赫图那拉基本是不成问题的。而当时后金主力正忙于与杜松作战,赫图那拉几乎是一座空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另一路李如柏不这么畏敌如虎,加上朝鲜军,三方会攻赫图那拉,胜算应该是很大的。


这样一来,可能后金就不会这么快坐大,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恐怕要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