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婉容文绣3人睡一起爱新觉罗·溥光,爱新觉罗·溥仪与婉容及文秀的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546

爱新觉罗·溥仪与婉容及文秀的故事

1922年,已退位的皇帝溥仪大婚,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秀。婉容灿若桃花,文秀静若秋水,二人相得益彰,一后一妃的生活本应幸福。但若干年后却发生了文秀离婚,婉容偷奸的悲剧。

溥仪婚后的头两年,三人关系相处地还算融洽。婉容是名门闺秀,接受的是开明的西式教育,加之正宫娘娘的尊贵身份,不免有些高傲与霸道。文秀出身于一个破落的满州贵族,接受的是传统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对嫡庶差别分的很清,所以对皇后的霸道也能够容忍。

溥仪之于二人也能够一碗水端平,他与婉容有共同语言,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对文秀也还算可以:文秀不会英语,溥仪为此特地为她聘请老师教习,有时也去她的宫里坐坐,聊聊天,关心她的学习进步。溥仪出宫也常常将皇后、淑妃一同带在身边。

二女共侍一夫,免不了有所猜忌,吃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本不足为奇。可婉容与文秀为此生事,有时竟闹到溥仪面前,让圣上为她们“断官司”,这种现象在以前的宫廷中是不曾有的。溥仪起初还能公平决断,但渐渐地为了减少和婉容的啰嗦,就很少到文秀的宫里去了。就像溥仪自己说的“差不多我总是和婉容在一起,而经常不到文秀所住的地方去。”

后妃的争斗中,溥仪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婉容,对文秀越来越疏远了。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到了三人住进天津张园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此时在溥仪眼中,文秀已经是一个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妒妇了,二人之间的情谊早就没有了。于是,在婉容的排挤与溥仪的绝情之后,文秀最终选择了离婚。

溥仪离婚后,感到颜面大失,他没有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过错,反而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向了婉容。在他看来,是婉容的争风吃醋挤走了文秀,如果不是婉容的好妒,文秀就不会提出离婚,那么他的帝王颜面也就不会丧失。因此,文秀走后,溥仪对婉容也起了反感,很少到她的房间里去,也很少听她诉说自己的心事,曾经恩爱的夫妻离得越来越远了。

婉容失去溥仪的欢心后,只能靠抽鸦片来打发寂寞的时光。伪满洲国时期,溥仪与婉容从表面上看仍旧是夫唱妇随,但实际上已经只是挂名夫妻了。缺失感情抚慰的婉容不仅鸦片抽得愈来愈凶,甚至开始和别人幽会了。

1935年,婉容生下他人的孩子后便被打入冷宫,二人曾经的恩爱,曾经的感情完全烟消云散了。

扩展资料

《我的前半生》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者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溥仪初写此书还是个被关押改造的战犯,他的求生欲望特别强,正像他的一首打油诗所写“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活着成为最高价值,为了求生何者不能为?因而,作为“认罪材料”的《我的前半生》就不能不表现出强烈的“犯人求生心态”。

这与铁窗之外、没有压力的自由写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让我们很难分清书中所写哪些是溥仪真正的思想转变,哪些是为了取悦于监狱管理人员、取悦于社会主流、并不一定反映自己真正的思想认识的东西。毛泽东批评此书时说“书中检讨的部分太多”,“把自己说的太坏”,他说的也就是这种“犯人心态”。

参考资料

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自传)_百度百科

溥仪这个末代皇帝,让文绣大胆离婚,而婉容却为何与他得过且过?

婉容当上皇后后,她的父亲立刻成了辅国公和内务府总管。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堪称天下第一的肥缺。婉容的兄弟也跟着鸡犬升天。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录过皇后和淑妃的用度,文绣的待遇还不及婉容的一半。但相对于民间女子,她们是皇帝的橐妾自然是吃香喝辣,至于精神生活的痛苦是没人操心的。

文绣后来因刀妃革命与皇帝离婚轰动天下,一时间指责文绣者众,其中包括文绣自己的亲戚。由此可见皇妃若是丢了身份地位,自己的家属必然捞不到好处,反对也是自然了。后来人们了解到文绣离婚有皇上身体的原因,舆论风向开始有所转变。人人皆知皇上不能行夫妻之礼,淑妃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婚也就在所难免。

但是皇后婉容呢?她和淑妃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丈夫的爱也没有夫妻生活,心情十分苦闷,再加上婉容常常受气,因为溥仪把淑妃的出走怪到婉容头上,认为皇后没管好后宫才让皇帝丢了脸。但是婉容做不出文绣敢做的事情,一来是她是皇后,这个枷锁本身就比文绣沉重不止一星半点,由皇后之位得到的好处也比文绣多得多,自然她比文绣更加难以舍弃这一切。

溥仪认为婉容虚荣心太重放不下皇后这顶桂冠,放不下这虚名儿,即使到了最潦倒的时候,婉容也抱着后冠不放,而婉容的娘家对女儿的这顶后冠,看的比女儿本人还重要,不光是大婚前这样,婉容死后也是如此。

溥仪和婉容曾写了一首诗讽刺文绣,那首打油诗是什么?

保留下来的照片上文绣似乎比婉容还要高一点,人们认为她比婉容矮,只是因为她在照片中总是在婉容的后面或者侧面。文绣也学英语,但似乎略微差一点,婉容写给她的信大多还是用中文,只偶尔夹一两个英文单词。其内容读来有的令人莞尔。比如,婉容曾经写过一首《赠文绣》。“明明月,上东墙,淑妃独坐在空房。娇弱飞燕常自舞,窈窕金莲(文绣母为汉人,所以缠足)世无双。”

  其实那时候婉容自己也是“坐空房”,却还是忍不住拿这个话题来开文绣的玩笑,性格可称有趣。

另外,这是溥仪写的:

溥仪的打油诗《蕊珠女士自述》:

  蕊珠女, 坐空房, 自怨自叹;

  想起来, 我的脸, 好不惨然;

  长得像, 母螃蟹, 黑暗如烟;

  我好比, 卵中黄, 腥臭硬坚;

  我好比, 狗失群, 摇尾乞怜;

  我只好, 爬进去, 收藏起我的小金莲。

爱新觉罗·溥仪与婉容及文秀的故事

婉容和文绣关系如何 婉容为何要与人私通

不清楚,当年婉容和文绣一同被选入宫,其中还有一些故事。溥仪看中的本来是文绣,但是文绣在家境和容貌各方面都不及婉容,在瑾皇贵妃的坚持下,婉容最后还是成为了溥仪的皇后,而被溥仪选中的文绣也就成为了淑妃。

因为后宫中总免不了勾心斗角,文秀越来越受不了待在后宫(嗯。。。。也可能是溥仪性无能)就与溥仪打了官司离了婚。

这样看来婉容与文秀关系肯定不好,但是奇怪的是两人却有书信来往在书信中两人关系和谐。

在文绣离开之后,日本侵略东三省扶持溥仪做了伪满洲的皇帝,身为溥仪妻子婉容自然也就成为了伪满洲的皇后,说是皇后也不过是一个傀儡,在日本人严格看守与溥仪对她越来越冷淡的情况下婉容染上了鸦片。

婉容染上鸦片后整个人也就废了,因为生理上的需要与侍卫私通。

原先溥仪是不知道的后来婉容怀孕溥仪也就知道了,在婉容生下孩子后溥仪就把孩子烧死了,但他骗婉容说是把孩纸交给了婉容哥哥抚养,后来的婉容知道真相后是彻底的疯了。

溥仪在文绣照片上画圈为什么皇后是婉容

婉容最终被溥仪圈定“皇后”的说法,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载涛把四张照片送进宫里。这四张照片又拿给溥仪看,相中谁,就在照片上用铅笔画个圈儿,溥仪拿了一张照片就画了个圈,这个人就是文绣。但是端康太妃不同意,叫溥仪改,希望溥仪立婉容为皇后。溥仪只好在婉容的照片上画圈,改立婉容为“皇后”。那么文绣呢?溥仪既然选中了她,也不能嫁给别人啊!只好把文绣改为“淑妃”。这是溥仪在自转《我的前半生》一书中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按照载涛的儿子溥佳在《溥仪大婚纪实》中的说法是,载涛把一堆照片送进宫里供溥仪和太妃们挑选,经过几番淘汰,最终只剩下四张。溥仪的六叔载洵主张立文绣为皇后,得到了敬懿太妃的支持。载涛主张立婉容为皇后,得到了端康太妃的支持。敬懿与端康之间的矛盾激化。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载涛主张立婉容为皇后二年的春天(1922年),实在无法拖下去了,由溥仪做决定,溥仪毫不犹豫的选婉容为皇后。

第三种说法:见于《婉容文绣传》,作者是著名的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先生。书中说,最初的四张照片是在1921年6月被送进宫里的,这四张照片里没有婉容的照片,溥仪选定文绣之后,端康太妃提出反对,要把婉容加进来,立婉容为皇后。1922年2月,又送进宫里三张照片,这样一共是七章照片让溥仪从新选择。这次溥仪按照端康太妃的意思,在婉容的照片上画圈了,选择了婉容为皇后,文绣就为妃。三种说法,都有很大的出入。

相较而言,《婉容文绣传》一书的说法比较靠谱,因为这种说法比较详细,此书的作者王庆祥先生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资料。溥仪、溥佳等人都是回忆,难免有些疏忽。溥仪本人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已经过去了40来年,也没有必要在这段历史上大费周章。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1964年,群众出版社

《溥仪大婚纪实》爱新觉罗溥佳

《婉容/文绣传》王庆祥,2005年,团结出版社出版

参考链接:http://fanfeishenyang1.blog.sohu.com/

文绣为何没和溥仪葬在一起?谭玉玲,婉容都在溥仪身边!是因为文绣再婚吗?

婉容卒於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2006年10月23日招魂与溥仪合葬於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陵园。

谭玉玲死后按清朝贵妃例治丧,殡於长春般若寺,满洲国垮台後,溥仪嘱族人将其棺柩火化,骨灰转存於北京亲属处,溥仪获释後,曾一度接至自己家中,後由侄儿毓喦代为安葬。

两人都没有和溥仪合葬啊。当然文绣更不可能了。按照古代皇家礼法,只有皇帝的最后一个皇后可以合葬。如果溥仪还是皇帝,合葬的会是婉容。

溥仪的妻子 , 婉容最后的结局怎样 ?

婉容最后的结局是病逝监狱。

1945年8月,苏联在“八月风暴”行动中迅速攻占满洲,婉容在11日随宫廷人员自新京撤至通化大栗子沟,后被占领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俘虏。

先后运至通化、长春、永吉、敦化、延吉,最后于1946年6月10日前后(见嵯峨浩回忆录)或8月下旬(当时报纸记载)死于吉林省延吉的监狱里。葬地不明,有说是“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也有说是“葬于延吉市南山”,尸骨亦无处寻找。

三年以后,在伯力收容所过囚居生活的溥仪从嵯峨浩给溥杰的家信中获悉婉容的死讯,似乎无动于衷。2006年10月23日,经其弟润麒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于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

扩展资料

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基”,婉容也随之成为“康德皇后”,却仍然难以走进“皇帝”的寝宫。同年秋冬前后,婉容因妊娠反应又情况不明而“传侍医”。后经德国医生确诊,婉容跪求医生不向任何人透露实情。年底前她产下一女,半小时后夭折。

从此,婉容被打入冷宫,囚居10年,以至精神分裂。溥仪下定了“废后”的决心,但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反对,担心内廷丑事外扬会影响伪满皇帝的尊严。后来,溥仪只能把婉容关进冷宫,让她与鸦片为伍了。

1945年8月11日黄昏,婉容由冯妈、李妈和3名太监服侍,走出缉熙楼,离开了囚禁她的活地狱,与溥仪和“福贵人”李玉琴一同登上溃逃的专列。两天后到达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8月18日,溥仪在这里第三次颁布退位诏书,就此不再是“康德皇帝”, 婉容也不再是“康德皇后”了。

是日深夜,溥仪带着溥杰、润麒等9人携最贵重的珍宝逃走,却把“皇后”和“贵人”通通扔在荒郊野外。8月19日,溥仪等9人在沈阳机场被俘虏,婉容随溃逃人员继续留住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

此后,婉容跟随溃逃人员从大栗子沟到临江县城,到通化,到长春,在枪林弹雨中被部队押行辗转,用售卖貂皮大衣的钱购买些救命的“益寿膏”(鸦片)。

好不容易回到长春,她的父亲已被俘,而胞兄也拒绝接收她,婉容只能随部队继续转移。1946年6月20日清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布罗·婉容

溥仪的妻子婉容为什么私通

溥仪性无能,不能行夫妻之事。生理上得不到释放。

溥仪为人薄情寡义,多疑好猜忌,脾气火爆乖戾,情感上冷落了婉容。

伪满期间婉容和溥仪的自由受到日本关东军控制,形同软禁。

婉容有家族精神病史,自进宫后溥仪不能行人事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经常痛经。自此开始嗜烟(鸦片)以缓解疼痛,至伪满时已成瘾严重,精神开始出现异常。

婉容一生,命比纸薄。真是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皇后这个称谓,曾给她带来无上的荣耀和满足,一度到达了人生的巅峰。然而也正是这份虚荣,葬送了她的幸福,吞噬了她的生命。

如果她也有着文绣那样的理智和勇气,我想她不至于如此结局。

我想当初被抬入紫禁城,坐在坤宁宫喜床上,曾经紫禁城的女主人婉容,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居然连副像样的棺木都没有,草席一裹,葬于山间不知名处,至今尸骨难寻。

何苦生在帝王家!

爱新觉罗溥仪和文秀离婚以后文秀怎么样了?

1931年8月,文秀伺机脱出天津,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刀妃革命”一时间成为天字号新闻;10月,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

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后因不堪忍受骚扰辞职,过隐居生活。“七七事变”后,坚辞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大节不亏。抗战胜利后,生活艰辛,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后于华北日报社做校对工作。

1947年夏,与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一年后,因时局动荡,刘退役,靠租平板车生活。解放后,因有立功表现,刘被解除管制,成为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扩展资料:

刀妃革命:

1931年10月22日,在林棨、林廷琛的天津律师事务所里,有文绣出席及其三位律师在场,溥仪与文绣双双同意,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三、文绣回北平母亲家生活后,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协议共四份,溥仪与他的律师各执有一份协议,文绣与她的律师也各执有一份。

文绣的族兄文绮为此写了一封信,并将之登在报上指责她:“顷闻汝将与逊帝请求离异,不胜骇诧。此等事件,岂我守旧人家所可行者?我家受清室厚恩二百余载,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漫云逊帝对汝并无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以报清室之恩。今竟出此,吾妹吾妹,汝实糊涂万分,荒谬万分矣!”

而文绣也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封信给文绮:“妹与兄不同父,不同祖,素无来往,妹入宫九载未曾与兄相见一次,今我兄竟肯以族兄关系,不顾中华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及三百二十五条之规定,而在各报纸上公然教妹耐死。又公然诽谤三妹,如此忠勇殊堪钦佩。

惟妹所受祖宗遗训,以守法为立身之本:如为清朝民,即守清朝法;如为民国民,即守民国法。逊帝前被逐出宫,曾声明不愿为民国国民,故妹袖藏利剪,预备随逊帝殉清。嗣因逊帝来津,做民国国民一分子,妹又岂敢不随?既为民国国民,自应遵守民国法律。

查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妹因九年独居,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别居办法,此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之待遇,不使父母遗体受法外凌辱致死而已。

不料我族兄竟一再诬妹逃亡也、离异也、诈财也、违背祖宗遗训也、被一般小人所骗也、为他人作拍卖品也... ...种种自残之语不一而足,岂知妹不堪在和解未破裂以前不能说出之苦,委托律师要求受人道待遇,终必受法律之保护。

若吾兄教人耐死,系犯公诉罪。检察官见报,恐有检举之危险。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和“皇妃与皇帝离婚”一事传开后,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刀妃革命”。淑妃文绣的妹妹文珊,是她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她与溥仪离婚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额尔德特·文绣

末代皇帝溥仪和妃子文绣离婚后文秀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末代皇帝的妃子文绣在和溥仪离婚以后先去了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教书,最后隐居并且和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

文绣的结局是:1953年的时候文绣因为生病去世。

1922年,溥仪在看到文绣的照片以后把文绣召进宫内并且封为皇妃,在文绣进入皇宫的初期与溥仪的感情还很好,到了1924年快要被日本人驱逐出皇后的时候,文绣在衣袖里面藏着剪刀准备自尽但是没有成功。

在溥仪投靠了日本人做了伪满洲皇帝以后,溥仪的后妃开始争宠导致了文绣与溥仪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痕,1931年的8月,文绣趁机逃离了天津并且在报纸上面公开表示要与溥仪离婚。

到了1931年的10月,文绣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在离婚后的一年中文绣在北京的私立四存中小学教书,但是因为不能忍受骚扰而辞职。七七事变以后文绣坚决的拒绝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没有投靠日本人。

抗战胜利以后文绣的生活非常艰辛,靠着糊纸盒卫生,然后再华北日报社里面做校对工作,1947年文绣与国民党少校刘振东结婚,结婚以后因为局势不稳定,两人靠着拉平板车生活,后来因为刘振东有立功表现被解除管制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扩展资料:

文秀原本是蒙古族的贵族之女,后来家道中落。母亲带着姐妹三移居花市,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在文秀14岁的时候,被当做秀女选入宫中,做起了皇帝的老婆。

此后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本质的改变,一跃成为皇亲贵胄,再续往日的辉煌。但文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相传,溥仪在选择婉容和文绣的照片时,首先是选定的文绣。

后宫的娘娘们认为文绣的家世太过于低贱,不适合做一国之母。因此硬生生的将文绣改成了淑妃,由婉容做皇后。从皇后之位掉下来的文绣,心中不甘,但也无计可施,毕竟那个时候嫁给皇帝是所有女子的殊荣。

就在紫禁城的八抬大轿到达文秀家门前时,年轻的文绣喜滋滋的登上了这台红轿子。先婉容一天,进入紫金城。

在和溥仪九年的夫妻生活中,有两年生活在紫禁城,有太监和宫女的伺候。但毕竟是皇帝的小老婆,上有婉容的管制。婉容一位生性霸道强势,经常打压文绣,这让年轻的她在皇宫中颇不得志。

溥仪曾在《前半生》中回忆自己和文绣的离婚,表示他知道在过去几年里面,文绣在皇宫中受尽的委屈,自己正准备好好的弥补她,没想到文绣就提出了离婚,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同意。

但文绣和溥仪的离婚,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备受丈夫的冷暴力和皇后婉容的欺辱打压之下,文绣在妹妹文姗的帮助下逃离天津的皇室宫邸,找到律师打官司,要求和溥仪离婚。

溥仪最开始震怒,后觉不妥,有失于皇家的颜面。但文绣的去意已决,一一列出了溥仪虐待自己的种种,还在法庭之中,说出了八个字,让溥仪颜面尽失,当场同意签字。

文绣称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溥仪的怜,侍帝九年,未蒙一幸。此言一出,立马引起了全场的哗然,也坐实了溥仪性无能的帽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绣

标签: 爱新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