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前世,慈禧为什么被认为是和珅转世?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96

慈禧为什么被认为是和珅转世?

公元1799年,中国历史上胃口最大的贪官和珅被迫自杀于狱中,死时年仅50岁。他虽然彻底消停了,但是清朝的野史专家、民间艺人却没有消停,一直拿他的故事当原料,不断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就连一百多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幸和他扯上了关系,被说成是和珅转世,专门到世上来折腾大清王朝来了,于是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小朋友倒了霉,爱新觉罗家的260年大业就这样被毁了。 可以肯定,这个故事肯定是胡扯,但是为什么一个老婆子和一个大帅哥能扯上关系呢?这得从和珅的临死前的一首诗说起。话说狼心狗肺的和老贪临死之际,不念嘉庆皇帝免了他的凌迟之刑,居然丧心病狂地提笔写了首七言绝句: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啥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和珅本来是表露下自己的不满和复仇心理,但是野史学家们却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马力,编出了两段传说。先说前两句,话说同时期的人实在搞不懂和珅为什么那么受到乾隆宠爱,就拿风流情种乾隆说事。故事情节如下: 在乾隆未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年少冲动,看上了老爹雍正貌美的小老婆马佳氏。而马佳氏也对他暗生情愫,两人干柴烈火地后宫着了起来。这对年轻人只知道放火,不知道灭火,烧得后宫乌烟瘴气。皇后钮祜禄氏被熏得差点断气,恼怒万分之下,把小贱人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恰好不在宫里,知道后马上赶往月华门。可此时乾隆尚幼,皇后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他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 哭完了,伤心够了,心有不甘的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的遗体额头,许愿如果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后来,弘历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就更曲解得离谱了,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大意是说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像西方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妺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最终,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 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果然,慈禧不负和珅前世重托,想尽一切办法,先是把亲儿子同治逼成了梅毒患者,葬身于青楼,然后逼着干儿子光绪阳痿早泄,死在了自己前面。最后把一个烂摊子扔了小屁孩溥仪,没过4年,大清朝就倒闭了。 无论如何,和珅和慈禧作为清朝的两大历史罪人,一个从财政上腐蚀,一个从政治上腐蚀,二人一前一后让清朝少活了几十年。

慈禧太后是生前就被人称为慈禧吗?

慈禧太后是生前被称为慈禧。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活了73岁,临终前发生了啥

慈禧的一生经历过人生百态,她经历过常人没有经历过的种种,她的身份极其显赫,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是晚清时期最重要的人物,然后世对她的评价却是两极化。不能否认,她确实做过许多的有益的事情,比如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其实已经迈出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她极尽奢侈,为自己耗费巨额,这也是事实不能否认。

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男尊女卑,但是慈禧能够成为当时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也证明了她是一个很有计谋的女人,但是她身处高位,作为一个人,对生活的品质也是追求很高。在1908年发生了很重要的事情,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悄然去世,而更为蹊跷的还在后面,次日下午,74岁的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由于两人去世的时间太接近了,人们不免产生疑问,两者之间是否会有一些关联。

在史书上记载的是光绪因病去世,但是在其中也有很多的一点,暂且不说光绪,就单说慈禧73岁,在古代其实已经是长寿,但是她的去世依然也有很多的疑点。因为光绪和慈禧两个人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光绪不是慈禧生的,他是同治皇帝的堂弟,慈禧妹妹的儿子。而光绪自小就受慈禧控制,致使他从小心情抑郁,所以他一直想要逃脱慈禧的控制。

但是怎么做是一个问题,而一直在慈禧身边侍候的宫女说出了原因,就在慈禧七十三岁的生日宴上,慈禧却在当天只吃了牛奶和水果,并且伴有拉肚子的现象,并且一直不减,慈禧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便开始准备身后事。就在一个月后,慈禧就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太医不敢说的是有人在慈禧的饭菜中做了手脚。

净空法师开示︱慈禧太后去世后去了哪

慈禧太后灭满清的前因

清朝开国时,太祖努尔哈赤把叶赫那拉氏这个族群消灭了,当时这个族群的酋长说了一句话:“我族里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也要把满清消灭掉。”

过了两百年,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所以慈禧太后是来报仇的。从前的帝王也很聪明,宫廷里面有祖宗立法,决定不许叶赫那拉氏的人进宫,不管是男子、女子,这表示他们已有防范了。

到了咸丰年间,因为距离的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慈禧进宫时,大家知道她是叶赫那拉氏族的人,但那时宫廷忽视了这件事,就让她进宫了,所以,满清灭在她的手上。

因此,不论一个国家、家庭或团体,冤亲债主会很有耐心的等待,等你的运衰了,机会成熟了他就现前了。

慈禧太后现在无间地狱饱受苦刑

一切善法的根本是孝敬,........ 疏忽孝道,不尊重孝道,这个人,慈禧太后,贡高我慢,但是形式上她还是要做,实际上没有这个心,只是做表面。她今天在无间地狱,来找过我(指其魂附体请求老法师),求我给她超度。

我在这里给她供个牌位,有没有效?不能说没有效,但是效果很微弱。为什么?她造的孽太重了!自己虽然后悔,忏悔,知道错了,认错,后不再做了,但是受你伤害的这些人,这个责任你摆脱不了,不是少数人,全体中国人民,这个麻烦就大了,你的疏忽导致现在的不孝。

现在人没有孝心,没有尊重人的心,追根究柢,慈禧是祸根,是源头。她什么时候能出来?太难了,我们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再能恢复对祖宗像从前那样诚敬,真正孝心,慈禧太后才有离开地狱的希望。如果回不了头,她的苦就够受了,真是无量劫。

敬鬼神而远之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都清楚,宗教的教育在过去皇帝他管,它不归宰相,皇上管宗教,所以宗教的承传能够有那么样快速的发展有关系。人民尊重皇帝,皇帝提倡那就一帆风顺,什么障碍都没有。所以比儒发展得快速,影响力比儒大,道理在此地。衰,真的是衰在慈禧太后。

我们就相信慈禧太后读书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她要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她就不会了。像武则天,这佛门的大护法,她有学问,她懂,慈禧差这一招。这个人又傲慢、又跋扈,她又当权,所以她自称为老佛爷,把佛都贬在两边。

以前的帝王都认佛为老师,自称为弟子,对佛菩萨尊敬,对佛教尊敬,她对佛教不尊敬,佛都要听她的。上行下效,因为她带这个头,这些大臣,乃至于民间,对于佛教那个恭敬心就衰了、就往下降,到清朝亡国一百年。这个一百年疏忽了传统教育。

清朝开国帝王聪明,是因为他少数民族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族群,他的政策完全是用儒家的,继承了儒家的道统。所以宫廷里面帝王经常礼请儒释道三家的学者(这高僧大德)到宫廷里面讲学,皇上带着嫔妃、带着文武大臣听课。........ 过去这些帝王,特别是清朝,像康熙、雍正、乾隆真下功夫,他们的成就造诣不比出家人差,所以出家人在他面前讲东西,他们是内行,他不外行。

慈禧把这个制度废除掉,不再请这儒释道的专家宫廷里讲经了,就废止了。她真的是搞迷信,她喜欢扶鸾,问题不能解决,请鬼神、请乩扶鸾。这个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说慈禧太后非常迷信这些东西,所以亡国亡在鬼神上。

中国古人有教训,国家将兴要听命于人,国家要亡听命于神,这个错误了。所以孔子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远是什么意思?不能听他的,尊敬他,这是很有道理。要尊敬,不可以听他的,他传一些信息可以做参考,不能照做。

我们要用智慧来辨别,可以行的可以参考,不能行的不可以遵照。鬼神说的我们要上当、做错了,你找不到他,他不负责任,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所以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 慈禧太后不孝祖宗、不敬老师,她在阿鼻地狱苦不堪言,出不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我的前半生 慈禧太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为何说和中堂前世是雍正宠妃马佳氏,后世是慈禧太后?

其实提起和珅很多人都会想到王刚老师那一脸和善的样子,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和珅长得肤白貌美十分漂亮,甚至脸上还有一道胎记,并且和当初乾隆喜欢的马佳氏一样,而和珅死后留下一首诗也和慈禧诞生时的景象一样,所以很多人认为和珅前世是马佳氏,后世是慈禧。

马佳氏其实是雍正的妃子,也就是乾隆后妈一样的人物,但是乾隆和马佳氏却仍然陷入爱河之中,后来两人的私情被发现,马佳氏被赐死,所以乾隆便把鲜血点在马佳氏额头说,如果有下辈子的话,那么当自己看到额头上的这点痕迹,就会让他享受尽荣华富贵。而和珅就是这恰恰满足条件的一个人。并且和珅的出生时候和马佳氏死的时候是同一年,所以乾隆便一直认为和珅是马家氏的转世。于是哪怕是和珅他贪污那么多的钱,乾隆也一直没有处置他。

而在和珅被嘉庆赐死的时候,和珅留下了一首绝命诗,前两句讲的是和珅的前半生。而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很多人认为是和珅想报仇转世为一个女子来祸害清朝。水放寒浓日指的是发大水的时候,而和珅死的第1年,河南发了大水,而在之后,黄河再度决定,并且也在那一年慈禧太后便出生了,于是很多人便认为慈禧是和珅的转世。

但其实这些都是人们根据巧合来故意编撰的一个传说而已。乾隆作为千古一帝,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已死去的自己父亲的老婆而无端宠信一个大臣呢,并且投胎转世这种事情实在是太玄乎了。

为何慈禧一生荒唐无能,死前的一句遗言,却让文武百官潸然泪下?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能干的女性,她们在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政治方面,吕雉保住了自己儿子的皇位不说,还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稳定了国家。武则天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仅有的女皇帝,她的政治才华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今天笔者要介绍的这位女性的争议比较大,她就是慈禧太后。

有的人说慈禧太后太过铺张浪费,也有的人吐槽说她葬送了大清朝,还使得我们国家远远落后于别的发达国家,但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都必须承认慈禧太后是有一定能力的,不然她对中国的统治也不可能达到五十年之久,能够驾驭那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慈禧太后刚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妃嫔,后来生了皇子以后,地位可以说是水涨船高,最后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她就成了大清朝的一把手。

慈禧太后是在一个秋天去世的,当时的她已经七十四岁了,她已经快要走完她的这一生了,太医开出来的保命方子也没能挽留她的生命,十月二十号的下午,慈禧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她统治了半个世纪的国家,那么慈禧太后死之后、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呢?

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发现慈禧死的时候还真的留下了遗言,不过她的遗言在《清史稿》中并没有保存下来,反而是在一个疑似慈禧太后的情人所出的一本书里有所记载,大致就是说在她之后的女人不能干预朝堂,这是和祖宗家法相违背的,必须严加管制,需要特别防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太监把持朝政,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可以把明朝末年的事情当作前车之鉴。慈禧太后留下的这个遗言让人非常哭笑不得,别的女人就不能执掌政权,合着就她自己可以。不过慈禧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女人干政和太监乱权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可是清朝这时候已经快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再说这些也就没有用了。

后人对慈禧太后的遗言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慈禧太后是非常有才能的,要不然李鸿章、左宗棠这一类的人物也不会甘愿被她驱使,第二点就是咸丰皇帝虽然很宠爱慈禧,那也是建立在慈禧不会威胁清朝的统治,因此他也曾经留下了遗诏,主要是说要防备慈禧太后这个人,如果听话,就留着,不听话就凭借这道诏书把她废掉。第三点就是慈禧太后对终中国这种传统的男主外思想还是相当认可的,不然也不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安心地做一个太后,而不是像武则天学习,直接自己当皇帝。当然武则天最后也没有彻底地突破了封建统治的藩篱,她死的时候要求以皇后的礼仪下葬,这就相当于作出了一定的妥协。

标签: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