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明朝的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81

明朝的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是指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事。

朱祁镇复辟後,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镇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中,都在朝中横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宠的后期,更发生了曹吉祥企图弑位的曹石之变。

政权逐渐陷入混乱,各个派别文官相互争斗,一些官吏在激烈的派别斗争中遭到贬斥,武官的地位逐步低下,政治也继续腐败和混乱下去。从此,明朝的统治危机便一天天加重起来。

朱祁钰继位,本出於一时权宜,只以眷位故,演成朱祁钰惟恐其兄之入,朱祁镇惟恐其弟之生。兄弟失和,授野心分子以机会。当朱祁钰病重之际,前立太子已故,已无子嗣,皇位理当归还朱祁镇一系,原可和缓而自然的转移,其理甚明,其事至易,直以朱祁镇庸愔,而小人从中滋生事端。

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竟以暴薨,甚至朱祁镇也在有意无意间,任令迎复诸辈冒功滥赏,大肆报复,于谦等冤死。当时人已甚不以为然,如阁臣李贤;而时久事平,朱祁镇后也懊悔昔日之妄杀。

扩展资料

夺门之变历史背景:

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后来,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瓦剌首领也先眼见朱祁镇已经无用,于是同意让朱祁镇回燕京。

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位,曾对大臣说:“我并不是贪恋帝位,而是当初把我推上宝座的,是你们啊”。他贪恋帝位与否这并无关是非,不过他废除了明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经大臣陈述其利弊後,朱祁钰把朱祁镇迎接回京师,囚於南宫,尊为太上皇。

并以锦衣卫对朱祁镇加以软禁,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景泰七年(1456年),在对抗瓦剌时立下大功的石亨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复朱祁镇登基。

在拉拢身边人商讨後,与宦官曹吉祥、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行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夺门之变

明朝的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_百度图片搜索
抱歉,在该筛选条件下,没有找到与明朝的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相关的图片。


百度建议您:
  • 将筛选功能恢复默认状态
  • 修改当前的筛选条件
  • 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
  • 加载更多图片
    找到相关图片0张

    什么是夺门之变?

    土木之变,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骄横起来,国都北京受到了瓦剌军的严重威胁。幸亏有正直干练的于谦挺身而出,在他的率领下,展开一场艰苦的北京保卫战,终于使明朝险而未亡。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他少年时就胸怀报国之志,仰慕文天祥“殉国忘身,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宣德朝任御史。后在杨士奇举荐下升为兵部侍郎。于谦生性刚直,不畏权贵,两袖清风,曾受王振陷害关入大牢。后在官民的一致上书请求下才恢复原职。

    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一片惊惶,翰林院侍讲徐珵竟惑乱人心,鼓吹天命,主张南迁逃跑。主战的于谦厉声斥责:“鼓吹南迁的人,罪当斩首!”以宋朝南渡的教训说服了百官,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英宗被俘后,皇太后下诏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太子仅两岁,于是又命英宗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但监国毕竟不是君主,为安定人心,粉碎也先的阴谋,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等人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这就使也先以英宗挟明朝割地赔款的美梦破碎。失掉了英宗这张王牌之后,也先又大举兴兵来犯。而当时,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葬送在土木堡,京师的军队不到十万人。于是,于谦奏请景帝调南北两京、河南的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以及宁阳侯陈懋所率浙兵立即赶到京师守卫。又命把通州粮仓的积粮运入京师,将城外的居民迁入城内,全城的士兵日夜操练,工匠加紧制造兵器,积极备战。不久,各地军队陆续赶到,粮食储备充足,京师人心渐趋安定。

    正统十四年(1499)十月,也先军攻至北京城下。朱祁钰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于谦率兵二十二万列队于京师九门外,排兵布阵后,将城门全部关闭,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他还传令,临阵时,不顾士兵率先逃跑的将领斩首;而士兵先逃脱的,后队斩前队。于谦自己则身先士卒,戴盔披甲,巡视指挥,激励将士们勇敢作战,保卫首都。十月十日,瓦剌军进攻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带兵埋伏于民房内,让少数骑兵诱敌,待瓦剌军进入埋伏圈后,一声炮响,伏兵四出,火炮齐发,瓦剌军人仰马翻,大败而归,也先的弟弟中炮而死,明军士气大振。瓦剌军又先后进攻西直门、彰义门,都受到明军的坚决抵抗。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但经过五天的战斗都被击败了。京师居民也起而支援明军,纷纷爬上屋顶,以砖头、石块为武器,铺天盖地地投向敌人。同时,居庸关守将罗通利用天气寒冷,命令在城中灌水结冰,使得进攻的五万瓦剌军无法前进,经过七天的战斗也被击退。也先只得率瓦剌军西退,沿途大肆抢掠,在昌平焚毁了明朝的长、献、景三陵,十一月初八,瓦剌军撤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也先的军事进攻没能达到目的,在于谦的整顿下,明朝的边疆和京师防御力量增强,使也先再无隙可乘;而明朝又已另立新君,手中的英宗失去了奇货可居的价值。为了恢复与明朝的贸易交往,也先于景泰元年(1450)八月将英宗送回北京。景帝担心自己的皇帝宝座受到威胁,本不希望英宗南归,但朝中大臣多为英宗旧臣,要求迎归英宗的呼声十分高涨。景帝无奈,遣使迎英宗还朝,但迎接礼仪非常简慢,在东安门举行授受帝位仪式后,立即把朱祁镇送入南宫,虽尊英宗为太上皇,实为软禁。

    明景帝朱祁钰像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景帝继而盘算着更立太子。因为当时皇太子仍是英宗长子朱见深。这表示朱祁钰百年之后仍要由英宗之子嗣位,所以朱祁钰急欲“易储”,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景帝先是以加官进爵和优厚的赏赐来拉拢重要的大臣。他加王文、杨善等人太子太保等衔,赐内阁大学士每人黄金五十两、白银一百两。赏赐虽不多,但却是朱祁钰的一种试探,而几位大臣的欣然接受说明他们支持的态度。正在此时,广西土官黄竑上疏“易储”。黄竑是广西浔州守备都指挥,因杀害广西思明府知府而被捕入狱。为求自救,他派下属进京上奏请易东宫,讨好皇帝。景帝见到这个奏章果然大喜,下令释放了黄竑,将奏疏发给朝臣讨论。大臣们知事已至此,无人能够反对,王文等人先后签名同意。景泰三年(1452)五月,景帝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改朱见深为沂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一年后,朱见济忽然病死。景帝此时又没有其他儿子,“再建皇储”成为当时的敏感话题。景泰五年(1454)五月,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并在奏章中肯定了英宗的地位,希望景帝能改变对英宗的做法。景帝震怒,将钟同、章纶下锦衣卫狱,钟同不久就于狱中被打死。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也病重。于谦与多数人倾向于复立朱见深,司礼监太监王诚谋立襄王子。但景帝死也不肯放弃皇帝宝座,推说自己只是偶感寒疾,过几天就可以上朝。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更立太子和复储风波,却诱发了一场阴险的宫廷政变。

    这场“南宫复辟”的总导演是徐有贞和石亨。他们看到景帝病势沉重,趁机秘密谋划,决定拥立困居南宫的英宗复辟。徐有贞就是那个在北京保卫战前提议南迂的徐珵。因为南迁之议遭到否定和嘲笑,在之后的官场中混得并不顺利。他为了晋升上下打点,后来依附于阁臣陈循,陈循劝他改名,于是将徐珵改为徐有贞。石亨本来因罪削职,在于谦的推荐下才得以重用。石亨为讨好于谦,上疏为于谦请功,并推荐于谦之子于冕为千户,被于谦严词拒绝。石亨因此恼羞成怒,埋怨于谦管束太严,反而怀恨于谦。还有太监曹吉祥也因于谦的弹劾而仇恨于谦。三人因共同的仇恨勾结到一起,发动了这场阴谋。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晚,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率兵来到南宫,毁墙破门而入。徐有贞率众人拜伏在惊恐的英宗面前,请英宗复辟。在徐有贞等人的搀扶下,英宗入东华门,进奉天殿,此时已近凌晨。群臣正等待景帝上朝,听见殿中喧哗,感到有大事发生。这时殿门打开,徐有贞从里面走出来,高声对众人说:“太上皇复辟了。”群臣先是惊愕,随即入殿称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宫复辟”,或称“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改年号为“天顺”,废景帝为郕王,徐有贞、石亨等人都得到加封晋爵,但赤胆忠心的于谦却被下了大狱。英宗原认为于谦有功,不忍杀害,但徐有贞怂恿说:“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竟以“谋逆”之名将于谦杀害,其家人被发配边疆充军。抄家时,于谦家竟清贫到没有东西可抄。于谦被害的消息传出后,路人嗟叹,无不认为这是天下第一冤案。

    于谦被埋葬在杭州。于谦祠和岳飞庙都建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到此悼念这两位“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民族英雄。

    夺门之变具体是指什么?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位,始称代宗,年号景泰。时值瓦刺军进犯北京,于谦力主抗击瓦剌,誓死保卫京师,得到景帝的支持。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刺大败而归,英宗朱祁镇被无条件地释放回朝。英宗回来以后,代宗并没有把皇位还给他,而是尊英宗为太上皇,让其深居南宫,并对南宫严密封锁,以防不测。

    景泰八年(公元1456年),代宗忽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易位”问题又成了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的话题。武清侯石亨和宫内太监曹吉祥等人主张让原来英宗立的太子即位。大臣徐有贞却认为现在代宗病重,而太上皇又健在,不如趁此机会拥立太上皇复位。这样不但肯定能够成功,而且将来论起迎复之功,也一定能加官晋爵。石亨和曹吉祥听了徐有贞这一番话,觉得可行。他们马上分头行动,准备发动政变。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曹吉祥带着1000名兵卒闯到南宫,打破宫门强行进入,带出被关押在里面的英宗,直接奔向奉天殿。曹吉祥马上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去召集各位大臣,让朝臣们马上到大殿朝见,说有重要事情要宣布。大臣们一到,大殿里马上钟鼓齐鸣,就见被幽禁许久的英宗走上殿来,坐在宝座上。大臣们随着司礼太监一声“太上皇重登金殿。文武百官进殿朝见”的呼声,纷纷跪在地上,向复辟成功的英宗行了朝见大礼。

    一朝大权在手,英宗就毫不客气地又将代宗朱祁钰废为郕王,将其迁回西内,后转禁于小南城(今南池子普度寺)。英宗还屡下诏书,陈述这位做了8年皇帝的兄弟的“不孝、不义”等罪状。

    离开皇位仅一个月,朱祁钰就一命呜呼了,死时年仅30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即今金山口的景泰陵)。从此,英宗朱祁镇又开始了他为时8年的第二次统治时期。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明朝第二次统治集团内部的皇位争夺战。

    明朝发生的夺门之变是夺哪里的门,你知道么

    夺门之变中的门,是指紫禁城南宫(洪庆宫)的宫门。

    南宫位于故宫东南方向,即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内,又名崇质殿,俗称小南城,是明代北京的南宫即洪庆宫,后来李自成入北京,将其毁坏,清朝不再复建。

    朱祁钰把朱祁镇迎接回京师,囚於南宫,尊为太上皇。并以锦衣卫对朱祁镇加以软禁,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

    1449年英宗朱祁镇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朱祁镇于次年被释,朱祁钰把朱祁镇迎接回京师,囚於南宫,尊为太上皇。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夺取宫门,拥戴朱祁镇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历史上的“夺门之变”指的是哪一事件?

    瓦剌从北京退兵后,于谦抓紧时机,进一步加强北京的防卫力量。他调镇守宣府多年的名将杨洪和镇守居庸关有功的将领罗通入京,负责训练北京的守军。

    推荐善战的左都督朱谦去镇守宣府,佥都御史王竑镇守居庸关。瓦剌军屡犯宁夏、大同、宣府等地,都被当地的守军击退。对于瓦剌派来的间谍如小田儿、喜宁等,于谦都主张明正典刑,坚决镇压,以除后患。对于想和瓦剌议和,对敌人存在侥幸心理的将领,他都谕之以理,坚决予以斥责。

    明朝的边防在于谦的整顿下,日益严密,瓦剌攻不能取胜,诱降、反间等政治计谋也都遭到失败。英宗在瓦剌手中,已失去任何利用价值,也先决定把他送归明朝。景泰帝不愿接英宗回来,怕影响自己的皇位。于谦认为,英宗在瓦剌手中,毕竟对明朝不利,如果瓦剌送英宗回来不是诡计,迎回英宗对明朝有利。于谦对景泰帝做工作说:“你的皇位已经确定,英宗回来也不会影响你的地位。如果瓦剌要送英宗回来,我们不去迎接,自己就理亏了。”景泰帝被迫同意,派人去接回英宗。

    英宗回到北京后,以太上皇的名义住在皇城内的南宫。瓦剌借送英宗回来的机会,不断派使臣前来,表示与明朝的友好,并要求恢复通使朝贡和互市的关系。一些大臣认为,与瓦剌的和局已成,今后不会再与瓦剌交战了。于谦针对这种和平麻痹的思想,向朝廷提出“英宗虽然已经回国,但土木之变战败的国耻未雪,要继续提高警惕”的劝告。他继续在北京周围的军事要地修缮加固城堡,增加防守人数,惩办贪官,募民屯田。他还改革京营的军制,加强战术训练,研究改进兵器。在于谦的积极筹划整顿下,明朝的军队素质和边防力量,都日趋加强了。

    在于谦积极整顿国防的同时,在明朝的宫廷中却在酝酿着一场争夺皇位的宫廷政变。英宗回到北京后,景泰帝为了提防他复辟,把他软禁在南宫,切断他与外边的联系。他还废黜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不久死去,于是再建皇储就又成为斗争的焦点。但是景泰帝只有朱见济一个儿子,他死后再没有儿子可立为太子。有人建议恢复朱见深的太子地位,触犯景泰帝的心病,遭到了残酷的拷问。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徐有贞勾结太监曹吉祥等,在夜里秘密将英宗拥上皇位,早朝时向大臣宣布:“太上皇现在已复辟,大家快快祝贺!”英宗复辟成功后,废景泰帝为王,没有几天他就死在西宫。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称为“夺门之变”。

    明朝夺门之变的内幕:明英宗到底是知情还是被迫

    明宣宗病死后,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朱祁镇做了皇帝后,把一切军国大事交给太监王振统管,朱祁镇落得在一边做个逍遥皇帝。而此时的北元势力在不断扩大,屡犯明朝边境。北元政权是由元朝残余势力逃回蒙古后建立的。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开始侵犯大同,此时掌管军国大权的王振想借此机会来显示威风,于是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年轻的英宗也想率50万大军到塞外玩玩,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出兵。明军进入大同,王振得知前线战事惨烈,又怂恿英宗退兵,结果部队大乱,北元的也先趁机追击。撤退时,王振想绕道家乡蔚州显示威风,走了40里,忽又担心军队会对家乡他的产业造成破坏,又命部队改道向东;到了土木堡,因他的1000多车财物未到,又强行命令部队在没有水源的土木堡驻扎,结果,几十万军队被北元的也先包围歼灭。王振被愤怒的将军打死,而英宗皇帝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地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

    皇帝被俘一事传到京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大臣听到此消息后,惊惶失措,吓得六神无主,有的大臣则主张立即南迁,整个王朝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时为兵部侍郎的于谦,从国家大计出发,力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最后,孙太后以懿旨令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君,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故代宗又称景帝),尊英宗为太上皇,又下令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明代宗即位后,升于谦为兵部尚书,授予重任。在于谦等人的主持下,明军顽强抵抗,屡败蒙古也先部于北京城下,瓦刺大军被守城的明军斩首万余,九万多溃散逃亡,也先被迫撤兵。也先大败后,势力大大减弱,再加上内部出现矛盾,因此开始向明政府求和,并主动提出送还明英宗。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将英宗迎接回朝,代宗心中虽有千万个不愿,可是又不便说出口,最后只好派于谦等人将英宗接了回来。英宗回来后,代宗完全不顾骨肉亲情,立即将其软禁在南宫并加强防范,杜绝英宗和任何人联系。英宗所住的居室十分简陋,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一切从简,哪怕是纸笔都很少提供。这时的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其实和阶下囚并无多大差别。

    时间过了几年,相安无事。但是明英宗的儿子仍然为太子,这成了代宗的一块心病。于是他欲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易储举措立即引起朝廷内部大臣的不满,就连自己的皇后汪氏也反对,可是代宗一意孤行,最终景泰三年五月,代宗下诏,废朱见深为王,令其出宫居住在王府,而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可是这朱见济偏偏是个短命鬼,在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便暴病身亡。朱见济一死,太子之位该由谁来继承?立储一事再次被提上了日程。有的大臣力主恢复朱见深太子名分,代宗听后大怒,对提出复储的官员进行打击报复。很多人害怕遭受打击报复,所以立储之事被耽搁下来。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深夜,那晚正是于谦、商辂等文臣经过很长时间讨论最终完成起草恳请复立沂王朱见深为东宫太子的奏疏后,正要各自散去的时候。因为时间太晚,他们打算第二天一早再把奏疏上递。但没想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如果复立朱见深的奏疏早一天上呈,或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那么,他们为何要选择这个时候搞事情呢?首先那时政变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已经给被关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打好了招呼,也得到了太后下发的密旨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那晚于谦等人所讨论的复储之事被泄露出去了。明代文人王锜曾说:“诸臣中有一人泄其议,其贪功喜事若曹、石诸人知之,遂亟造谋。”那么多大臣一起议定的事情,被能保证没有一两个泄密的呢,而像石亨、曹吉祥等无耻小人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一旦听到风声,便会铤而走险,造谋政变。

    对于这一切,于谦等一大批文臣官僚却毫无警觉。

    那夜的三更时分,北京还很寒冷,除了值班外,人们都沉睡在梦乡里,这时夜幕中有几个人从徐有贞的府宅里闪出,一个脸上长着大胡子的将帅,领着几个也是军官打扮的人,疾步来到京城卫队,轻轻地发出“出发”的命令,随即便将部队开往皇宫方向去。他就是后来明史上有名的宫廷政变的主角石亨,身边的几个军官就是张軏、孙继宗、罗通等人。

    石亨大规模调兵不免要有所惊动,不过好在他与其他政变主角张軏等人事先已经找好了借口——当时北方刚好有急报传抵京城,说是有部分北虏在边疆晃悠,大有入侵之势。所以行动之前在徐府密谋时徐有贞就特别叮嘱石亨、张軏,要是有人问干嘛调兵?就说北方边疆有军情,调兵是为了应对非常形势。由此,大批的军队开始进入皇宫内。

    只见得石亨拿了皇城门钥匙,走在军队的前面,直接向着南城方向进发。大约在四更时分来到了长安门,一下子放进1000余军士,随后进入宫城。一进入门内,他立即将门反锁,以防止外面来兵。就在此时,天色突然更晦暗了,本来就做贼心虚的石亨、张軏等见到天变,顿时惶惑不安,打着颤音问身边的徐有贞:“我们做的事情能成功吗?”徐有贞大声喊道:“一定能成功!”随即催促他们迅速前进。没一会儿就来到了南城,即南宫。

    南宫宫门禁锢着,实在没法打开。徐有贞命令军士们翻墙进去,然后内外合力,毁门而入。太上皇朱祁镇听到外面喧闹生,点了蜡烛,出门相迎。徐有贞、石亨等人立即趴到地上,请求太上皇复登大位,并喊着军士们赶紧将事先准备好的辇舆推过来。军士们把辇舆推到明英宗跟前就不知所措。这时徐有贞趁机好好地表现了一番,亲手扶着明英宗登上辇舆,等他坐稳了,立即命令军士们推着走,他自己则手挽辇舆一路随行。

    明英宗高兴地坐在辇舆里头,问起一路随行诸人的姓名,各人都一一自报。等走到东华门时,守门人挡着不让进,辇舆里的明英宗听到后立即发话:“我乃是太上皇帝也!”守门人一听到这话赶紧溜了。明英宗一行随即继续向前,没过几分钟就来到了奉天门。有人在外一说奉天门到了,明英宗就迫不及待地从辇舆里爬了出来,徐有贞石亨等赶紧弯腰扶着他在奉天门落座。众人见此,立即跟着徐、石等人高呼“万岁!”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再说,这一天本来是说好景泰帝要来临朝问事的,所以朝廷百官们一大早都待漏阕下。忽然听到殿中一阵呼躁声,正惊愕之际,各门一下子又全开启了。只见徐有贞大步走了过来,对着同僚群臣大声喊道:“诸位,太上皇帝复位了,大家赶紧去朝贺!”百官们听后一时震惊,有几个反应快的最先走了过去,其余的都集体无意识地挪动了脚步,陆陆续续地跟着,来到了明英宗跟前,当即行五拜三叩之礼。

    大礼刚毕,明英宗就告谕百官们:“卿等以景泰皇帝有疾,迎朕复位,众卿仍旧用心办事,共享太平。”群臣皆呼“万岁!”

    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后,立即将还未断气的代宗迁往西山,朱祁钰几天后死去,享年二十九岁。关于代宗朱祁钰的死,有着较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看到皇位被夺,受刺激而死;有人说,代宗可能是被英宗派太监蒋安用帛勒死的。代宗死后,并没有葬在生前选好的皇陵,而是被葬在西山。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葬在皇陵的皇帝。为区别于第一次当皇帝,明英宗改年号为天顺,这也使他成为明代历史上惟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标签: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