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俘虏了颉利可汗,李靖夜袭什么地方俘虏颉利可汗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48

李靖夜袭什么地方俘虏颉利可汗

阴山,今天内蒙古中部地区。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绩出兵与薛延陀可汗夷男等夹攻颉利,次年大败颉利于阴山,颉利被擒送长安。

李靖夜袭什么地方俘虏颉利可汗_百度图片搜索
抱歉,在该筛选条件下,没有找到与李靖夜袭什么地方俘虏颉利可汗相关的图片。


百度建议您:
  • 将筛选功能恢复默认状态
  • 修改当前的筛选条件
  • 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
  • 加载更多图片
    找到相关图片1张
    反馈

    武德七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入侵大唐,这两大部落已打进了唐朝哪里

    陕西彬县

    ——————————————————————

    武德三年(620年)9月突厥入侵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劫掠人口数千名,标志着唐朝与东突厥战争的开始。唐朝因为中原尚未平定,通过献礼和和亲安抚突厥颉利可汗(于621年继位)。

    武德七年(624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顷其全部人马,入侵唐朝。李世民出豳州道抵御突厥。八月十二日,双方在五陇阪(今陕西彬县)交锋,称五陇阪之战。李世民用反间计,联合突利可汗离间颉利可汗,使突厥退兵。

    之后,唐朝和东突厥在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多次交锋,多为东突厥进攻,唐朝防守,双方互有胜负。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发生玄武门之变,东突厥伺机入侵,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立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又赠予金帛财物,并与之结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贞观三年(629年),在李靖的总节度下分6路进击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三千骑从马邑趁夜北进,占领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袭破阴山,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臣服. 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漠北。

    望采纳

    唐太宗是怎样平定东突厥内乱的?

    唐太宗不是平定东突厥内乱,而是乘着东突厥内乱而灭了东突厥。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唐。在之前和最初的几年中,李渊为解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对付中原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对突厥称臣。

    尽管如此,突厥仍不断入侵,特别是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9月突厥入侵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劫掠人口数千名,标志着唐朝与东突厥战争的开始。之后,唐朝和东突厥在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多次交锋,多为东突厥进攻,唐朝防守,双方互有胜负。宣武门之变后,唐朝和突厥签了协议,史称:渭水之盟。之后,东突厥开始内乱。

    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而此时的唐朝政局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唐太宗也积极进行对东突厥的备战,甚至允许军士在显德殿内习武,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同时,唐朝还取得了恒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等进攻东突厥的基地。唐朝反击东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张公谨提出进攻突厥的六条有利条件,坚定了唐太宗出兵反击突厥的决心。十一月二十三日,以东突厥进扰河西(今甘肃酒泉、张掖一带)为借口,唐太宗派遣李靖、李世勣、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等统领的10余万兵马,在李靖的总节度下分6路进击突厥。唐灭东突厥之战开始了.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骑从马邑趁夜北进,占领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城南的重要战略据点—恶阳岭。此举出乎颉利的预料,以为唐军大部队赶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李靖又利用突厥人恐慌的心理,派间谍至定襄城中游说,说服突厥将领康苏密归顺唐朝。之后,李靖又趁夜突然袭击并攻克定襄,颉利于是率军北撤。李世勣率部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截击突厥成功,大败突厥军。颉利率余众数万退驻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

    由于受到唐军打击,东突厥开始同唐朝修好。二月,唐太宗派遣唐俭、安修身等作为使节前往东突厥安抚。在使节还在东突厥的时候,李靖率领1万人,仅带20天的粮草,趁夜前往东突厥驻地阴山。二月初八夜,苏定方率200骑偷袭东突厥,颉利可汗果然放松了警惕,当发现苏定方军队时,唐军距东突厥营地仅15里[21][22]了。颉利仓促应战,被李靖大败,损失约1万军队,李靖还俘虏了颉利可汗的儿子叠罗施和10万多突厥人。唐俭安然返回。颉利可汗在退兵途中又遇到李世勣部队的截击,被俘5万余人。颉利可汗逃脱,投奔突厥另一个部落可汗鼠尼施,其余东突厥首领纷纷投降唐朝。不久,鼠尼施把颉利可汗交与唐军,颉利被俘押往长安。自此,东突厥汗国臣服.

    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漠北。

    唐与东突厥大事记

    参考资料: 磐龙缠炉 整理复制,欢迎追问

    唐初24名功臣分别是谁?

    唐初24名功臣依次是:

    1、长孙无忌(赵国公)

    2、李孝恭(河间郡王)

    3、杜如晦(莱国公)

    4、魏征(郑国公)

    5、房玄龄(梁国公)

    6、高士廉(申国公)

    7、尉迟恭(鄂国公)

    8、李靖(卫国公)

    9、萧瑀(宋国公)

    10、段志玄(褒国公)

    11、刘弘基(夔国公)

    12、屈突通(蒋国公)

    13、殷开山(勋国公)

    14、柴绍(谯国公)

    15、长孙顺德(邳国公)

    16、张亮(郧国公)

    17、侯君集(陈国公)

    18、张公瑾(郯国公)

    19、程知节(卢国公)

    20、虞世南(永兴公)

    21、刘政会(邢国公)

    22、唐俭(莒国公)

    23、李勣(英国公)

    24、秦琼(胡国公)

    以东突厥为例,说明唐太宗是怎样爱之如一的,其结果如何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629年冬天,唐太宗派大将李勣、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第二年,追击突厥至阴山以北,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唐太宗不仅不杀颉利可汗还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任命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在朝廷里,唐太宗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武官,在大将军之下)、中郎将等官。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半。在朝廷上可以看见突厥酋长带刀守卫,突厥人身着官服。

    唐太宗还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唐太宗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另一个妹妹九江公主,嫁与在朝为官的突厥酋长执失思力。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族的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的确,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

    唐朝里的英雄怎么排的位

    05年版10杰 最贴近历史

    1、金锤天王 李元霸

    2、天府大将军 宇文成都

    3、银垂天王 裴元庆

    4、神枪小李广 三元先师 风尘侠李靖

    5、宝枪 罗成

    6、魁将军 元扩海

    7、三皇子 李元吉

    8、马踏黄河两岸 大元帅秦琼

    9 双鞭大将 尉迟恭

    10 靠山王 杨林

    四大智将

    1 徐茂公

    2 三元仙师李靖

    3 魏征

    4 隋国师 宇文化吉

    李靖——盛唐战神

    李靖,字药师,生于公元571年,雍州三原县(今陕西三原)人,唐朝开国名将。

    李靖幼年便资质不凡,长得身体魁梧,凛凛正气,相貌堂堂。少年时代,就说过:“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以功名取富贵,何必去做咬文嚼字的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靖开始研习兵法,演练弓马之术。他的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对他独垂青目,开始悉心传授他武艺。

    一天,李靖把三十六路枪法练了几遍,自觉不错。不想,韩擒虎摇了摇头,然后将他叫到跟前,吩咐说:“从今天起,你要自己练了,但练起来一定要扎实、勤奋,千万不可马马虎虎。记住,三个月后我要考你,法子也很特别:就是我站在校场上,两只耳朵上各挂一个小铃铛,头上再顶一枚铜钱。你骑马从我身边跑过去,两枪就要把这两个铃铛挑下来,然后再来个回马枪,把我头上那枚铜钱戳下去,你要是枪法不精,自然就会把我伤了,真是那样,我就是死了,心里也不安呀!”韩擒虎说完离开了校场。

    李靖心里犯了嘀咕:我知道舅父的脾气,他向来说一不二,从没打过折扣,既然这样说了,也定会做得出来。对这样的恩师,怎能伤了他呢!要想不伤,就得练出一手过硬的枪法来,看来这也就是舅父的用意啊。李靖定下心来,当场跨上战马,操起长枪,练了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李靖牢记舅父的嘱咐,苦苦地练着,功夫一天天见长。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考试这天终于到了。

    果然,韩擒虎这天来得特别早,还特意剃了个光头。考试一开始,他就往校场当中一站,从腰里掏出两个小铃铛,分别挂在两只耳朵上,然后又把一枚铜钱搁在头顶,说:“来吧,要稳当,莫心慌,马要打得快,枪要扎得猛,千万不要半路收枪。”说完,两手一背,眯上了眼睛。

    李靖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催马挺枪冲上校场,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起枪落,两个铃铛“叮当”被挑在地上。回马探枪又戳落了铜钱。往返几次,一次比一次挑得精彩,戳得稳当。十个往返过后,韩擒虎这才舒了口气,满意地笑了。

    从此李靖更加苦练,武功大有长进。

    20岁左右,李靖从军。30岁左右,也就是隋文帝后期,到兵部做一个驾部员外郎。

    公元605年至617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末年,李靖当了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

    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李靖归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被封三卫之中的职务。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改隋为唐,年号武德。李渊就是唐高祖。李靖由于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有功,唐高祖李渊论功封赏,给他开置府署,设置僚属。

    公元620年,开州(四川开县)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带领数万人马进攻夔州,驻守夔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闻讯,急率800士卒偷袭冉肇则大营。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枪挑冉肇则,俘敌5000余人。唐高祖闻讯赞道:“李靖800骑击破敌酋所率万余众,甚当奇才。”

    从此,李靖开始为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国、征讨东突厥的战争冲锋陷阵。

    跃马横枪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兵部尚书李靖亲率十几万大军分兵四路,大规模征讨东突厥。

    一天深夜,李靖以他的大智大勇率领3000人马从马邑(今山西朔县)进发,飞马直抵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直取颉利可汗的牙帐。

    夜半时分,喊杀震天,鼓角齐鸣。唐军如神兵天降一举攻破可汗牙帐。

    李靖手持一杆银枪一马当先冲入敌营,看到一名番将,挺枪便刺。那番将把手中金刀往上一举,“当”的一声,把李靖的银枪拨在一旁,两马马头这一偏,擦肩而过。

    李靖知道遇上对手,使出三十六路法。这一杆枪层层叠出,一着紧似一着,一着狠似一着。打得番将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汗流满面,手忙脚乱。就听“扑”地一身,李靖一枪把番将挑在马下,事后方知此人是可汗的九王子,额头达。

    作者: 风起蝶舞う 2005-3-11 01:37 回复此发言

    --------------------------------------------------------------------------------

    2 李靖——盛唐战神

    颉利可汗做梦也没想到李靖会这么快率兵深入突厥境内。他以为唐朝倾全国之兵来攻,便慌忙带着手下兵将逃往碛口(内蒙二连浩特西南)。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赞扬李靖说:“李靖以骑兵3000进入东突厥地区,攻占定襄,威震北方,此举前所未有。”

    颉利可汗逃到阴山(今内蒙古阴山)后,为了取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反扑。于是,派人到长安向唐太宗伪装求和。唐太宗应允。身在前线的李靖看出了颉利可汗有诈,立即果断决定再袭突厥。深夜,李靖亲率1万精骑,带上20天军粮,悄悄尾随在出使突厥的唐使的后面。

    颉利可汗见唐使前来谈判,顿时放松了警惕。李靖率精骑1000突袭可汗的牙帐。当唐军冲入营盘时,颉利可汗才发觉,匆忙骑马逃走。番将格尼登策马拎着狼牙棒冲了上来拦住李靖。

    李靖见颉利可汗又跑了,心里着急,枪尖对准格尼登分心就扎。格尼登将狼牙棒一挥格开刺来的银枪,举棒就砸。李靖不愿和他纠缠,用“四两拨千斤”之术将枪尖在狼牙棒的棒头上顺势一带,打马侧身,掉扭枪杆用尾尖一点,“扑通”一下将格尼登捅下马去,被唐军捆绑起来。

    这次战役,李靖消灭突厥兵1万多人,俘虏突厥男女10万多人,牲畜数十万头。颉利可汗率残部北窜。李靖则紧率大军穷追不舍。

    小可汗苏尼夫为掩护颉利可汗北逃,亲率5000兵马迎战李靖大军。

    苏尼夫英勇异常,一声吆喝,马往上撞,开山斧一翻,贯顶就向李靖劈来。李靖不慌不忙将手中银枪靠上,“啪”的一声将顶门这一斧掀开。苏尼夫大斧一转,直砍他的左肋。

    李靖翻转枪尖逼开大斧直刺苏尼夫咽喉。这是有名的“索喉枪”,苏尼夫无法招架顺势后仰,被李靖一枪打下马来。李靖爱惜苏尼夫是个人材劝他归降。苏尼夫见大势已去,便投降唐军。然后又兵出荒谷,将颉利可汗诱擒,送往长安。

    至此,强大的东突厥汗国被唐朝灭亡了。捷报飞传长安,举国一片欢腾。

    不久,东突厥、薛延陀等部的郡长,都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并尊称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为此大赦天下,并进封李靖为代国公。

    李靖在征讨东突厥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李家枪”从此也扬名天下。

    名将绝技

    李靖作为唐朝一代名将,足智多谋,武功盖世,更以“李家枪”闻名于天下。

    李靖还特为“李家枪”总结出一条歌诀:“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挑枪如刺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另外,李靖手中的枪与众不同,其特点一是长,二是重,非孔武有力、武功卓越之人挥使不得。李靖早年随秦王李世民赴洛阳围攻王世充时,曾单枪独骑,弛至城下,立马收枪插于地上。当他走后,从城里跑出几十条大汉来取他的枪,结果拔了大半天,未能拔走。李靖随又骑奔城边,复以单手将枪拔出,使两军官兵无不咋舌叹服。此事载于《隋唐佳话》。

    李靖还有一套拿手绝活,就是空手夺枪。《旧唐书·李靖传》说他“每单骑入敌,人刺之,终不能中,反夺其槊(大枪)以刺敌。”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海陵王李元吉,号称“力敌十夫”,也是一个惯使枪的好手。他总与另外几名唐朝名将交手,秦琼、尉迟敬德等人往往谦让,这更助长了他的气焰,完全是一副“天下第一”的气派。

    李元吉听说李靖善于马上夺枪,很不服气,非要李靖陪他比试一次不可。赛前他对李靖说:“为保全你的性命,我可以卸刃而刺。”

    李靖以笑言对之:“不卸也可,反正是刺不着的。”

    比赛开始,心狠手毒的李元吉,一心想把李靖刺死,跃马横枪,直取李靖咽喉。李靖低头拨马一闪,顺手从李元吉手中把枪夺下。李元吉汗颜无地,要求再战。结果不一会儿功夫,李靖三次夺枪成功,众人无不喝彩。

    还有一次,在李靖跟随李世民抵御窦建德的战斗中,太宗李世民看到敌阵中有一员小将,身跨青聪马,飞驰而来,身手不凡,便对李靖说:“你看那小将所乘之马,真是一匹好马啊!”

    李靖知太宗此话用意,遂说:“待我将它牵来。”

    太宗说:“将军不可轻敌,我不能为一匹好马而损伤大将,还是不要逞强为好。”他一激,李靖精神更加抖擞,举鞭策马,一跃而入敌阵,敌军左右迎刺,均被他一一躲过,直奔少年跟前,力擒而返,那匹宝马当然也被夺取过来。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年底,占据青海的吐谷浑部落又开始进犯边关,唐太宗决定大举讨伐吐谷浑。因满朝武将无人敢当此重任。

    64岁高龄的李靖,请求出征讨敌。李靖率十几万大军分五路,直逼吐谷浑。吐谷浑部听说唐朝大军来到,尽烧草原向西逃跑。唐军诸将都认为野草被烧,战马无饲草,不利于战。但李靖认为吐谷浑内逃,正是战机。于是选派精兵,昼夜疾弛,直捣吐谷浑重地牛心堆(今青海西宁南部),击败数万番兵。在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李靖遭遇吐谷浑可汗伏允的王子慕容顺的拦截。李靖不顾年迈,奋勇出战。

    64岁的白须老将手持一杆银枪纵马在疆场上驰骋,威风不减当年。

    28岁的黑发小将手持金锤,完全是一副决一生死的架势。

    银枪挥舞,金锤闪动,双方战在一起。李靖虎老雄风在,挥枪挑破慕容顺的手腕,使其金锤脱手,然后,顺势一枪刺穿肋下甲衣将其挑于马下。慑于唐军的威势,慕容顺率部落战将官吏举国投降。伏允逃入大漠,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而死。李靖立慕容顺为吐谷浑王,然后率军凯旋归朝。

    李靖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也是一位对武功很有研究的武术家。他认为军中士卒应多习拳法。而此种拳法应“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

    另外,他还认为“枪是百兵之王,不仅应用于将领之间的单打独斗,还应扩展为士兵们群战。”他总结出“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总之,李靖将自己的武功言传身教,尽悉授给士兵,使其统帅的大军战斗力极强,所向无敌。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享年79岁

    唐太宗的为人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杲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621)又打败窦建德,消灭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郑随之灭亡,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是一代明主

    标签: 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