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解释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头条332

■ 将学生放在心里,校长对办学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不会急功近利,不会把学生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 将教师揣在心里,校长一定目中有“人”,他清楚没有教师个人的发展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

■ 将“更高的自我”揣在心里,这样的校长必然酷爱学习,能够带来学校良好的学习之风

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之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什么样的校长可以称之为好校长?下面几位校长的故事也许可以刻画一二。

进不进校,如何选择?

D校长履新,到地处工业区的一所学校任校长。上任后发现,学校门口每天早上的拥堵时段在7:00到7:30之间,交通混乱不堪,大量学生聚集在学校门口,环境嘈杂,安全隐患极大。了解后得知,因为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多数都在周边企业就职,且很多是双职工,一早就得赶去上班,只能将孩子早早送到学校。

但学校规定学生7:30才能进校,这就造成了7:00到7:30之间学校门口的大拥堵。D校长不解,既然有这么多学生都到校门口了,为什么学校不开大门让学生进校呢?

D校长决定让门卫提前开校门。为慎重起见,他先召集班子成员通报此事。没曾想,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学生进了学校,安全责任就要由学校负责,学校没必要把这种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其二,学生进了学校,就必须要有教师管理,这样教师上班时间就要提前,给教师增加了负担。D校长据理力争,最后大家勉强同意了提前开校门。

展开全文

听D校长述说时,我很诧异,在学校班子成员的心目中,难道学校是否要为学生安全担责比学生是否安全本身更重要?事实上,校园内外,何处对学生来说更安全,大家都很清楚,更别说周边交通环境如此混乱的一所学校。

其实,学生进校后的管理,办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加强行政值班巡查来解决,只要合理安排,并不会给教师增加多大负担。D校长来之前大家对此现象习以为常,归根结底,还是是否真将学生放在心里的问题吧。

将学生放在心里,不是一句口号,而应真切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校长管理的细微之处。我在很多学校都看到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但细察学校所作所为,校长考虑头上乌纱帽者有之,唯上命是从者有之,跟风作秀者有之,好名好利者有之,而这些往往与“为了学生”是相冲突的。

是否把学生放在心里,能否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坚持教育立场,是一块儿试金石。将学生放在心里,校长对办学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不会急功近利,不会把学生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将学生放在心里,其本质是爱,是对每个具体的活泼泼的生命发自心灵深处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对儿童的爱。”缺少了这份深沉的爱,校长越努力,也许离好校长越远。

教师发展,如何激活?

L校长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位资深校长,也是一位很敬业、想做事的校长。但说实话,我有点“怕”和L校长见面,因为每次遇到L校长都会听到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在L校长眼中,身边几无可用之人,学校管理者偷奸耍滑,教师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为激活队伍,L校长也频出新招,可总是难见成效。

L校长刚到那所学校任职时,学校状况很可能如他所言,暮气沉沉,恰如一潭死水。但任职几年后,再听到他那样的抱怨,不能不说他不是一个好校长。

每个人都有向上生长的愿望,每个人内心都有过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囿于环境,囿于自身能力,梦想也会逐渐隐退。但我们要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气候,有恰当的施肥浇灌,这个愿望是可以重新破土而出的,梦想也会重新插上翅膀。一个好的校长有能力带来这种适宜的气候,会做那个“施肥浇灌”的人。

C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同样是到一所薄弱学校任职,一所大家公认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水平较低、发展动力不足的学校。到任不久,在和C校长的交流中,对教师个人我听到的基本都是他的夸奖,连学校小有名气的一位刺头老师,C校长都能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对教师的成长充满信心。C校长到这个学校任职后,下了很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猛药”,集体备课研课、中层干部带头上公开课、赴名校跟岗研修、教师阅读等等措施多管齐下,学校很快就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

我相信,正是因为C校长眼里有了教师这个具体的“人”,从内心深处欣赏教师,他才能走近教师,他的“猛药”教师才愿意服下。

一所好学校必然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可以点燃教师的教育理想和生命激情。这样学校的校长会将教师放在心里,重视建设良好的教师发展文化,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着眼于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着眼于让教师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的职业生活。

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解释

将教师放在心里,校长一定目中有“人”,他清楚没有教师个人的发展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因而他关心教师个体的发展乃至人生的幸福,能够肯定每个教师自身的价值,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将教师放在心里,校长明白成长没有止境,自己也不例外,因而能够平等、真诚、民主待人,关心每位教师,为每个教师的成长鼓与呼,与大家共同成长。

学习机会,如何创造?

经常听到一些校长抱怨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的学习机会太少了。其实,缺乏学习意识,很多时候即便学习机会送上门,也不知把握。有一次我们区里举办“互联网+教育”校长论坛,请了上海某中学的校长做报告。

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解释

这所学校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和微课的综合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学业成绩得以较大幅度提高。报告结束后,我留心观察,只有H校长找了上海的校长交流,并留下他的通讯方式。不久之后,H校长就向区教育局提交了带领学校一些老师赴上海考察学习的申请。事实上区里这样的活动并不少,但能利用这些资源的也就寥寥几人。H校长是其中之一,虽年过五旬,但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能够很敏锐把握住学习机会,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自己的学校。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姚跃林校长在2012年年底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的365天,我有360天是在学校度过的。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始终生活在校园里,始终思考着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360天在学校中度过,几乎可以说足不出校了,但并不妨碍姚校长学习。在这一年里,姚校长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84篇共24万字的文章。在实践中读书、思考、写作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只要是一个真正对自我有更高要求的人,是一个真正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就不存在“缺乏机会”的问题。 所谓“缺乏机会”,不过是懒人的借口而已。

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将“更高的自我”放在心里的人,一个努力跑在教师前面的人,他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知道成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追求“更高的自我”,校长会意识到自己是师生最直接的榜样,身体力行,将学习和思考作为每日必修的功课。

将“更高的自我”放在心里,这样的校长必然酷爱学习,能够带来学校良好的学习之风。这是一个功利化的时代,名与利如影随形,喜欢传经布道到处飞的“教育家”校长不少,虽有名气却能甘于寂寞者不多。事实上,校长读书越多,思考越深,越能感觉自身的局限和渺小,不会给自己冠上“当代的××”“中国的×××”之谓。一个追求“更高自我”的校长,能够看得清自己,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乐于扎根教育现场,永不满足,带领学校不断向好。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孙明云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校长”。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育,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标签: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