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中,最有希望打败满清的大将,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会投降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004

明末清初之际,满人以极强的作战能力令包括明军、大顺军等势力闻风丧胆,亦在神州大地上留下“满万不可敌”的赫赫凶名。然而,正当满人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席卷中原时,南明的一颗将星横空出世,一度打破“满万不可敌”的传说,此人正是:李定国。


李定国出身寒门,因生计所迫参与起义,早年追随义父张献忠南征北战,与其他三位义兄弟活跃在战场上。张献忠过世后,其余部退守云南,以期从长计议。在张献忠义子孙可望的指挥下,大西军于云南休养生息,当地民生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这番修整为大西军后来的抗清战争打下了一定经济基础。


到了1652年,随着清军南下,大西军在李定国的主张下兵分两路分别向湖广两地进军,以包夹的方式粉碎清军的野心。


随后,李定国率东路军离开云南前往湖广,与北路刘文秀前往四川的军队形成掎角之势与清军主力作战。李定国虽为一军主将,但他亦以严格的军令约束士兵,使东路军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和士气。同年六月,东路军在李定国的率领下从两个方向包抄全州,几日便将全州内驻守的清军尽数歼灭,清军守将亦在这场战斗中被击毙。


清军将领孔有德听闻全州失陷的消息后大惊失色,当即将主力调往前线的兴安县,意图阻击东路军。然而,高歌猛进的东路军势如破竹,三下五除二便击败了兴安县的清军。根据史料记载:在这场战斗中清军死伤无数,达到了“浮尸蔽江下”的地步,主将孔有德侥幸逃离后退守桂林不出。不出一日,李定国便率领东路军追击至桂林城下,将省会包围得水泄不通。


次月初四,东路军强攻城门,一举拿下武胜门,蜂拥而入。清军虽战斗力强横,但是,却根本不是大西军的对手,在巷战中死伤无数。孔有德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喟叹道:“已矣!”说罢便在城内拔剑自刎。至此,清廷对大西军的首次围剿以失败告终,本次南征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野心昭彰的满人自然不会在挫败中放弃侵略南明,清廷见识到了李定国的强大,于是,便派出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大半八旗精锐再次南征,打算一举夺下广西。与此同时,平南王、靖南王亦收到清廷的敕令:“切毋愤恨,轻赴广西;倘贼犯广东,尔等宜图万全为上计。”意为按兵不动等待下一步动作。


尼堪率领八旗兵抵达广西后,两地藩王的兵力皆受到调遣,两藩王的兵力与八旗兵合为一路,虽未与大西军开战,但是,人数已占了压倒性优势。十一月二十二日,东路军在李定国的授意下,假装不敌清军,双方刚刚接触东路军便诈败,主动向后方退军。


尼堪见敌方东路军如此不堪一击,当即命令全军追击,直追了十多里仍不肯罢休。尼堪得意志满,却没料到自己已陷入李定国的包围圈。当清军追入李定国设伏的预订地点后,李定国一声令下,大西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将追击而来的清军团团包围。此时此刻,尼堪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大当,连忙下令撤军。


然而,此时的东路军已完成了合围,清军已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任大西军剿杀。在这场混战中,清军被尽数歼灭,其主帅尼堪也死在大西军队的刀下。东路军弹冠相庆,士兵们争相抢夺尼堪的脑袋向李定国献功。未参与追击的清军见主帅已阵亡,不敢再与李定国的军队作战,只能在副帅多罗贝勒的带领下垂头丧气地退守长沙,以求从长计议。


仅半年时间,李定国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先后在广西全境、湖南半境大获全胜,先后两次粉碎了清军的南征大计。自万历以来,汉人在与满人的作战中从未获得过如此胜利,这场胜利对于南明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自李定国后,那句“满万不可敌”也成了笑话。可以说,不久之后的第二次抗清高潮完全是李定国所带动的。


可惜的是,李定国并无机会扩大战果,驻守在云南的孙可望认为李定国功高震主,竟挥兵偷袭东路军。在这场内战中,李定国不出所料地再次取胜,然而,却错失了继续打击清军的机会,最终,郁郁而终。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对于此番遭遇,只能说一切都是命数使然,可悲!可叹!


李定国死后,部下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对其称赞道:“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抗清英雄,他宁死不屈的气节,联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压迫的动人事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李定国死后,原葬于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因李定国子嗣兴自李思茅率众来降后,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墓聚众反清,因此,特将李墓迁到北京,乃改葬于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顺天即今北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


参考资料:


【《小腆纪传》、《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李定国传》、《永历实录·卷十四》、《永历实录·李定国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