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诡异一场战役:十几万大军互砍5天,却只有数十人战死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75

历史上在明朝北方边境上爆发了一场号称规模宏大的战役。近十万明朝官军与蒙古人激战数日,才最终脱离战斗。当时的明朝皇帝还亲自领兵参战,成为了最后一个亲上战场的大明君主。但这场战争只打死了16名敌军,战争大家都有所了解,两军交战的时候,不管是胜利的一方,还是惨败的一方,都会有不少的伤亡,故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说法。然而,在明朝时期,这一场诡异的战争,双方共投入了十几万军队,在5天的时间内,互相搏斗了很多次,共只有60多人战死沙场,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这场战役是一场过家家吗?这一场战役究竟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应州大捷究竟应该是一场怎么样的战役呢?


此次战役就是“应州之战”,我方的主帅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他是明孝宗的长子,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十五岁继承了皇位,成为大明江山最高统治者。朱厚照自幼聪慧过人,学习能力极强。但是,这么聪明的皇帝也抵抗不了太监刘瑾进献稀奇古怪的东西,后来的皇上在宫中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明武宗朱厚照逐渐沉迷于玩乐,荒废了朝政。就算是这样,朱厚照并不算是昏君,他对先祖朱元璋和朱棣非常崇拜,想像他们一样征战沙场,成为青史留名的皇帝。为此,他一直在寻找证明自己的机会。


朱厚照喜爱研究战法,好战斗,就是为了圆他一个“将军梦”,他认为指挥千军万马纵横沙场,是非常英勇的事情,比做皇帝还要厉害。公元1517年,二十六岁的朱厚照不顾众大臣的阻拦,带着士兵到宣府、大同等地视察军务,而且还改名为朱寿,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给自己封了个官,赐了个爵,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给自己封官赐爵的皇帝。不过大臣对皇帝的做法十分的不理解,甚至在内心怒骂,却又无可奈何。


恰好的是,蒙古小王子带领6万余人到明朝边境掠夺,镇守边境的将领十分担心皇帝的安危,劝他早点返回京城。朱厚照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相当开心,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终于能够一展自己的军事才华了,果断拒绝了众将领的劝谏,决定亲自带兵干翻敌军,让他们知道大明士兵的厉害。此刻,那个贪玩好色的皇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久经沙场、沉着稳定的指挥官。明军只有3万人数不足,朱厚照一边调遣援军,一边指挥军队主动出击。双方在山西应州交战。一开打朱厚照就命人猛冲,这种亡命打法迷惑了小王子,他错误地认为对手就是明军的精锐主力,而且人数众多多,于是他怂了下令撤退。第二天探清明军虚实的小王子,带着5万人卷本重来,朱厚照又一次率领明军主动出击。双方在应州城外激战,不一会明朝2万援军赶到朱厚照带头冲锋。明朝和蒙古10万人就这样从早上混战到了下午,明军在朱厚照的带领下异常奋勇,小王子支撑不住溃败而逃。更奇葩的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此次持续5天的战斗,双方先后共有十几万士兵参战,最后总共只战死了60多人,这让人非常费解,莫非是一场友谊赛么?许多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当时朝廷里的一些大臣,对皇帝的行为不满,故意而为之,明武宗朱厚照被大臣给抹黑了。对此,小编是这么觉得是被大臣抹黑了?


一、史书把明武宗定性为荒唐皇帝。古代皇帝去世后,史官一般都会着手写这个皇帝的“实录”。在写“实录”的时候,一般都会给他定个性而且一般都不会把皇帝写得太惨。但是明武宗皇帝却是个例外。一来,他在世的时候,说话行事都与大臣们格格不入。包括应州之战,大臣们本来就是反对他亲自带兵参战的,他却一定要去。所以就算战胜了,写史书的大臣们也对他这场大战不以为然。二来,明武宗去世后,朱厚熜继位。朱厚熜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所以在后来的“大礼议”中就表现出来了朱厚熜不把明武宗放在眼里。所以肯定就默许史官们那样轻描淡写地写。


二、应州之战的时候并没有文官在场。因为文官们都坚决反对明武宗亲自率军指挥作战,可是皇帝不听偏偏就去了。战争打赢以后,明武宗回去向文官们讲这件事。但是文官们都不相信,觉得他在吹牛。但是又不敢明说他在吹牛,所以才写了个很荒唐的数据,通过“微言大义”,告诉皇帝文官们的态度。但文官们没想到的是,这个记载一下暴露了他们的无知。一场十多万人的战争,还打了五天,怎么可能才死这么点人呢?


三、《明史》是清人编写的。清人在编写《明史》的时候,本来就贬低明朝皇帝。现在他们得到的明朝史料《明实录》就已经对明武宗不公允了,所以乐得在原先史料上,进一步戏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