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太监李连英,清朝大太监李连英是怎么死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252

清朝大太监李连英是怎么死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但在学界,却有不同的声音。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这些年来,他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但他认为,在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说法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民间,关于李莲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莲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但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有专家怀疑了这种解释,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季节,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人费解。

对于这些不同版本的传言,虽然都没有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专家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至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清朝第一太监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1911)(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不是太监?阉割了没有?

是太监

一个假太监要混进宫中谈何容易!净身到宫里当差,是当时人的一条生计。净身后要经过三勘六验,不要说未净过身,就是净身不彻底也是进不了宫的。在李莲英的家乡河间府,走这条路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也专门有一些药方可以让人在自宫后止痛止血。

李莲英原是一个皮匠,辛苦劳作也养得活自己,怎奈生性好赌,好不容易积蓄一点钱,时常输个精光。于是,李莲英决定走另一条路。他的自宫非常彻底,刚过中年已经皱纹满脸形同老妪,尤其是喉音尖锐,异常刺耳,这些外部特征足可以证明他不是个假太监。

退一步说,即使李莲英净身不彻底,他在宫中要与慈禧有染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清宫定制,王子年过12岁就要分宫而居,各宫宫门之内都归嬷嬷宫娥上夜,内监人等只能在宫外听候差遣,等闲难越雷池一步。李莲英下处在北四所,距离慈禧寝宫很远,步行至少需半小时方能到达。要有些风吹草动,很难瞒得住周围人的耳目。

清朝四大太监分别是?

吴良辅,在顺治帝跟前是非常有话语权的,俗称皇上跟前的红人,很得宠,顺治15年时,发生了太监与官员勾结贿赂风波,吴良辅也被牵连其中,但是皇帝非常袒护这位宦官,没有受到处罚,但顺治帝驾崩后,孝庄太后下旨对他进行了死刑。

李莲英于公元1856年入宫,做了一名太监。他很聪明,懂得人间是非,很会把握分寸,知道在有权威人面前表现自己,如为了讨好咸丰帝最受宠的妃子懿贵妃,他专门到妓院观察妓女们多变的发式,为懿贵妃梳最时兴的发式,从而讨得了懿贵妃的欢心,成了梳头房的小头目。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是清末的太监,河北省南皮县人,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安德海非常的聪明,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立下大功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张兰德和其它太监不一样,他向往的是荣华富贵,向往着权力,所以他在光绪年间选择了进宫当太监,宫号小德张,张兰德从小就眉清目秀,其后来加入了专门为西太后和其他妃嫔演戏的南府戏班的行列。为了讨得西太后的欢心,小德张遍寻京城戏剧名角入宫演戏,终于成为西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之一。

扩展资料: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

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

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参考资料:清朝太监 百度百科

清朝太后身边最著名的贴身太监叫什么

清朝太后身边最著名的贴身太监叫李莲英。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赭黄脸,高颧骨,两颊略长,肿眼泡,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

李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连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但是为何李莲英的墓中只剩他的头颅,而其躯体不知去向,无人得知其因。但是至少,李莲英是病死的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清朝时有哪几个著名的大太监?(李连英,小德张,安德海除外)

1、吴良辅:清朝太监,受到顺治帝的宠幸,因而专权把持朝政,顺治15年时,发生宦官与官员贿赂勾结的案件,吴良辅牵涉其中,但顺治帝袒护他而未依照他自己所订禁宦官干政的谕令处罚,但顺治帝逝世后,即于康熙元年由孝庄皇太后下旨依“变易祖宗制度”之罪被处死刑。

2、苏培盛:清朝太监,清代恩济庄一地埋葬的有墓碑并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监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顺天府大兴县人,官职为宫殿监督领侍。

3、梁九功,为康熙朝太监总管。在《永宪录》中记载了梁九功死后魏珠的生平:“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九公幼侍圣祖,与魏珠俱加信用。”梁九功于康熙晚年死去,魏珠则一直活到乾隆年间。

4、崔玉贵,清朝慈禧太后后期的二总管太监。先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内成立戏班子,崔的武功非常好,被举荐进宫在升平署戏班演戏,讨慈禧太后喜欢,从此得以发迹。崔玉贵12岁在家乡阉净身进京。光绪年间升任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扩展资料: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

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

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清朝宦官

李莲英是谁哪个朝代

清朝。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汉族,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扩展资料:

李连英在太后与恭王之间传递情报,为政变成功做出了贡献。此后,他在宫中的升迁极为迅速,至39岁,获赏二品顶戴(享受副部级待遇)。

不仅宫中,在宫外,李连英也是声名显赫,尤应以光绪二十年(1886)四月随醇亲王赴旅顺、烟台检阅北洋水师最为光辉夺目。

慈禧本非派李连英去监军,而是派去看着小叔子(醇亲王)有没有乱说乱动,故亦不在乎臣下的谏议。李连英深明此行的真意,在军中呆了一个月,表现十分低调。

凡醇亲王出见将吏,他皆侍立于后,默无一语,若无会见,则随王爷“猫”在房里,不见一客。

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丘逢甲有诗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即说此事。可这与李连英有啥关系呢?

请看御史安维峻的奏折:“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连英实左右之。李连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了祖宗法制,李连英岂复可容?”

这份折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请皇帝砍了李鸿章的头,说到兴起,把李连英也扯进来。

折上,慈禧太后大怒,而其时已经归政于皇帝,乃命光绪皇帝也装作很怒的样子,严斥安维峻“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胆敢在帝后之间挑拨离间,“着即革职”。

此谕一下,“直声满天下”,充军前数日,贺客盈门,围观群众阻塞道路,没钱的送几章诗文,有钱的送几百盘缠,一路上,车马饮食之费,亦皆有“粉丝”买单。御史风风光光充军去也,只可怜李连英,自此无端背了一百多年的骂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连英:低调太监的悲惨结局 被炒作出来的"权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莲英

十大著名太监

十大著名太监:赵高、张让、高力士、李辅国、蔡伦、王振、魏忠贤、刘瑾、郑和、李莲英。

赵高 :(?-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 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张让:(?-189年9月24日),东汉宦官,颍川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唐代著名宦官。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一生忠心耿耿,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李辅国 :(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权宦,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之后又阻止了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图,保护了太子李豫即位, 唐代宗废除李辅国的权势,又派人刺杀了李辅国。 追赠太傅,谥号为丑。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

王振 :明朝蔚州人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魏忠贤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北直隶肃宁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自缢而亡。

刘瑾 :(1451-1510),陕西兴平人,刘邦第62世孙。母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郑和 :(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3岁。

拓展资料:

太监(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指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和太监一起生活的宫人叫对食。

标签: 是怎么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