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帝,清朝顺治皇帝在位多少年?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144

清朝顺治皇帝在位多少年?

清朝顺治皇帝在位18年,从1643年到1661年在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一、登基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二、去世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

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一共三次进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刚到晚上才决定。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

扩展资料:

福临亲政之时社会很不安宁,内地反满斗争连绵不断。福临亲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杀,敬谨亲王尼堪遇伏衡阳身死,当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而民族矛盾尤为激烈。因而福临感到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是收买,安抚汉人,镇压反抗。

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强思想统治。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顺治九年九月他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福临还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

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神化了关羽的忠义。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节烈之人,并注重实行满汉一致。顺治十年(1653年)四月决定满洲部院各官与汉人官员一样实行离任丁忧制。

他视尽忠尽节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准则,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时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难者,赞扬其“幽忠难泯,大节可风”,下令礼部详访确察死节职名并实迹具奏,给谥赐祭。他还特为身殉社稷的崇祯帝朱由检立碑,赞扬他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

对跟从君上殉节的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更是赞扬备至。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清朝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对消除广大汉人对清朝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对缓和民族矛盾,特别对安定汉人地主的人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清朝顺治帝出家究竟是否属实?原因是什么?

不是,历史上顺治多次有出家的念头,但最终被人劝止,但内心已完全受到佛教熏陶。

顺治十七年,由于董鄂妃病逝,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

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他劝福临说:“如果以尘世之法论的话,皇上应该永远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圣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如果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对外可以保护操持佛法的人,对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福临听从了他的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福临虽然不再出家,但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扩展资料:

顺治与佛教结缘:

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这年深秋,福临驾幸南海子,在太监的带领下到了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生性聪慧,福临和他交谈非常契合,因此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所以于十月四日于南苑万善殿召见憨璞,以后又不断召见,详细询问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得悉龙池派内许多著名和尚的情形,对他们非常向往。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见福临。福临当即封他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并请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福临不许,并要用丑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法名行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清朝顺治帝有几任皇后?

顺治帝有4任皇后,分别是:

1、世祖废后静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

2、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3、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汉军正蓝旗,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4、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

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扩展资料

孝惠章皇后77岁的一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宫中度过。她虽然身居深宫,但不干涉朝廷政事。康熙帝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谒顺治帝陵寝,皇后赫舍里氏随行。在清朝历史上,清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这是第一次,以后也没有过,仅此一次。

康熙二年(1663年)孝康章皇后崩逝,年仅24岁,葬孝陵。康熙、雍正、乾隆屡加谥,全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清代首位佟佳氏皇后(追尊)。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惜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清朝顺治皇帝有多少个后妃和子女的具体情况(详细)?

37位后妃,8个儿子,6个女儿。

一、后妃列表

1、皇后(4位)

①世祖废后静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

②孝惠章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绰尔济之女;

③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图赖之女,康熙帝生母;

④孝献皇后董鄂氏,鄂硕之女。

2、正妃(7位,皆葬孝东陵妃园寝)

①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皇考恭靖妃;

②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皇考端顺妃;

③淑惠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妹;

④宁悫妃董鄂氏;

⑤悼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废后堂妹;追封悼妃;

⑥贞妃董鄂氏,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

⑦恪妃石氏。

3、庶妃(9位)

笔什赫额捏福晋/巴尔福晋/巴福晋即庶妃笔什赫氏/巴尔氏/巴氏;塞母肯额捏福晋/穆克图福晋即庶妃塞母肯氏/穆克图氏;唐璟福晋/唐福晋即庶妃唐氏;

钮祜禄福晋/钮福晋/牛福晋即庶妃钮祜禄氏/钮氏/牛氏;陈图塞尔福晋/陈福晋即庶妃陈氏;杨喇亥娘福晋/杨福晋即庶妃杨氏;乌雅福晋;克里纳喇福晋/纳喇福晋即庶妃克里纳喇氏/纳喇氏;庶妃乌苏氏。

4、格格(17位)

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

二、皇子列表

1、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2、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封裕亲王。

3、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即康熙帝。

4、皇四子荣亲王,生母为孝献皇后董鄂氏。

5、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生母为陈图塞尔福晋,封恭亲王。

6、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生母为唐璟福晋。

7、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生母为钮祜禄福晋,封纯亲王。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生母为塞母肯额捏福晋。

三、公主列表

1、皇长女,生母为陈图塞尔福晋。

2、皇二女和硕恭悫公主,生母为杨喇亥娘福晋,下嫁瓜尔佳·讷尔杜。

3、皇三女,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4、皇四女,生母为庶妃乌苏氏。

5、皇五女,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6、皇六女,生母为克里纳喇福晋。

四、人物资料

1、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

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第四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选察罕(孝庄二哥)孙,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女入宫,册为妃;六月,继立为世祖的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岁。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

2、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正蓝旗汉军,康熙时抬旗入镶黄旗满洲,改姓佟佳氏),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清代首位佟佳氏皇后(追尊)。

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崩逝,年仅23岁,葬孝陵。康熙、雍正、乾隆屡加谥,全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3、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

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4、爱新觉罗·福全

爱新觉罗·福全(1654~1703年),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杰出的军事统帅,顺治帝次子,康熙帝异母兄,母为宁悫妃董鄂氏。

康熙六年,封为裕亲王、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授抚远大将军,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分道讨噶尔丹,率领清军古北口,攻打乌兰布通,大败叛军噶尔丹,取胜还师。

康熙四十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岁,谥号为宪。

5、爱新觉罗·常宁

爱新觉罗·常宁(1657年11月04日—1703年6月7日),清朝宗室大臣,顺治帝第五子,母为庶妃陈氏。

康熙十年(1671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任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出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七日去世,享年47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惠章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康章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常宁

清朝的顺治帝和董鄂妃之间的故事?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但三个月就夭折了。董鄂妃本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扩展资料:

顺治帝对董鄂妃用情至深,在董鄂妃去世以后,他也剃发出家了。在没有遇到董鄂妃之前,顺治帝的婚姻并不幸福。顺治帝继位的时候,他的皇位并不稳固,所以他的母后让他娶了他舅舅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

但是顺治帝并不喜欢他的这位皇后,所以一直冷落她,三年后又废了她。其实这位皇后也是非常可怜,因为她根本没有选择,只能嫁给顺治帝,嫁给他以后还要被顺治帝嫌弃。政治联姻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夫妻不睦,甚至像仇人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献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治帝

历史上清朝的顺治皇帝之前有几个,叫什么名字?

顺治皇帝之前有两个,分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顺治皇帝前一个是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康熙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清顺治皇帝的一生?

清顺治帝的短暂一生

在中国历史历朝都有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但是我个人认为最有传奇色彩的皇帝莫属清顺治皇帝了,他那幸运而又短暂的一生不得不让我们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了,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这个皇帝。

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极,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号顺治:顺,意顺利;治,意治理。就是顺利治国,华夏一统的意思。

少年福临的命运,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福”从天上降“临”。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大清皇位,从天而降,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亥刻,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猝死。皇太极在白天还处理政务,夜里就离开人世。他死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由于事出突然,诸王贝勒也没有一点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忙乱和哀悼,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宫崇政殿打响。那一天是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极死后的第六天。

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1609~1648年)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子,35岁(比多尔衮年长3岁),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第四,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大臣拥护豪格继位,尤其是两黄旗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多尔衮(1612~1650年)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时年32岁;第二,受到父亲的钟爱。史载,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言:九王子(多尔衮)当立而年幼,由代善摄位。而代善鉴于当时情势,转而拥立皇太极;第三,多尔衮兄弟为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主贝勒,这两个旗支持多尔衮;第四,有二位胞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在上述七王中,多尔衮兄弟占了三个席位;第五,多尔衮多次统军出征,“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屡立大功。

八旗甲胄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的意见就至关重要。

十四日黎明,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拥护豪格继承皇位,并部署两黄旗巴牙喇(即护军营,为禁军中护卫皇帝的部队)张弓挟矢,环卫崇政殿。图尔格、遏必隆又传令其牛录下的护军,备好甲胄弓矢,护卫大清门。议商皇位继承人的贵族会议在崇政殿的东庑殿举行,由年纪最长(61岁)、地位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主持。黄旗索尼和鄂拜首先倡言“立皇子”,多尔衮以其资历不够,令他们退下。索尼和鄂拜虽然退出,但两黄旗巴牙喇包围了宫殿。两黄旗暂时占了上风。但两白旗并不示弱,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弟兄发言,力劝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见形势紧张,正在犹豫。多铎声言:“你如果不答应,应当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多尔衮不同意立多铎,说:“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遗诏里,不独王(多铎)也!”多铎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礼亲王代善表示自己老了,提出豪格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觉得有两黄、正蓝和两红旗的支持,大局可定。于是,表示谦辞,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他本来是假意谦让,想让众人“坚请不已”,然后顺势登上皇帝宝座,这样不是显得既谦恭又众望所归吗?但是,两白旗并不相让。他内心愤懑,随即暂退。在争执激烈的气氛下,两黄旗大臣佩剑向前说:“我们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可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这时,礼亲王代善见形势不对,以年老不预朝政而离席,英郡王阿济格随后以不立多尔衮而退出,豫郡王多铎沉默不发一言。这就出现“定议之策,未及归一”的僵局。

在这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表面憨厚而内心机敏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权衡利弊:如果自己强行继位,势必引起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火并,其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豪格登极,自己既不甘心,还怕遭到豪格报复;而让年幼的福临继位,则可收到一石三鸟之利--打击豪格,自己摄政,避免内讧。所以,多尔衮说:“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皇子当中豪格提出他不继位,那就请福临继位。福临年纪小,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辅政。”豪格也不好反对。

于是,6岁的福临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国皇帝的宝座。这有点像天助神佑,但也并非找不出事理的根据来。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在权力争夺的平行四边形诸力中,两条边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斗争的结果,既不是这条边的力,也不是那条边的力,而是对角线的力,就是两个分力所产生的一个合力。福临,幸运地成了这条权力斗争中的“对角线”。

第二,迁鼎燕京,从天而降。清顺治元年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带领农民军下太原、占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焚皇陵。三月十九日黎明,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疯狂杀死、杀伤自己的妻女之后,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276年的大明皇朝灭亡。

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军报,传到大清的都城盛京。多尔衮急召智囊范文程等决策。范文程分析了明崇祯帝死后军事与政治的形势,建议利用忠于明朝的官吏、缙绅、儒士、百姓对农民军的不满,兴师入关,逐鹿中原。他起草宣谕官吏百姓的布告说:我们的军队是为你们的皇帝报仇的,不是来杀你们的百姓的。现在我们要诛灭的,只有闯贼!官吏归顺我们,还是官复原职;百姓投奔我们,还让你们重操旧业。我们的军队有严格的军纪,肯定不会加害你们!

于是,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于四月初九日领大将军印,统率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等共约14万大军,奔向山海关。

这时,山海关聚结三大军事集团:第一个是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所统领的明军;第二个是李自成亲自带领讨伐吴三桂的20万大军;第三个便是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军。他们代表三种政治势力--大明、大顺、大清。这三个军事集团,反映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从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展开山海关大战。吴三桂降清,与清军联合。经过激战,李自成大败。

多尔衮取得山海关大捷后,以吴三桂军为先导,率领八旗军向北京进发。沿途官兵,献城投降,奉表称臣。李自成则于四月二十六日败归北京,四月三十日,匆匆称帝,放火烧毁紫禁城一些宫殿,弃京西走。

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领清军,从朝阳门进北京城。多尔衮进紫禁城,临武英殿御政。

多尔衮御政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定都的问题。睿亲王多尔衮建议迁都北京,但英郡王阿济格表示反对:“初得辽东,不行杀戮,故清人多为辽民所杀。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多尔衮以太宗皇太极遗言回答了其胞兄:“先皇帝尝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况今人心未定,不可弃而东还。”

年方7岁的顺治帝,自然采纳多尔衮迁都的意见。同年十月初一日,顺治帝因皇极殿(今太和殿)被李自成焚毁,便在皇极门(今太和门)张设御幄,颁诏天下,“定鼎燕京”,祖、父28年奋争未能实现迁鼎燕京,7岁的福临却实现了。他在多尔衮的辅佐下,“入关定鼎,奄有区夏”。所以,福临身后得到的庙号是“世祖”,而他的父亲皇太极的庙号仅是“太宗”,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甚至于令人来不及思索;这一切又来得太轻易了,让人不能不怀疑这是“天福降临”,还有尤其是他和他的爱妃的传奇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其实顺治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但是枕上春梦刚三年,贵妃撒手绝人寰。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生了一个男孩儿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22岁就告别了深爱着她的少年天子。顺治得知噩耗,痛不欲生,“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顺治帝辍朝五日,追谥其为端敬皇后。并在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以顺治帝名义亲制的董鄂妃《行状》数千言,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贵妃辞世留给少年天子无尽的哀思。4个多月之后,福临就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

福临戏剧性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活动了18年。这18年,他做了8年傀儡,其间主要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发号施令;后10年才逐步实现乾纲独断,当上了主角。顺治朝的18年,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护皇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兴利除弊;亲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崇文兴教,倾心汉化,则是其六大功绩。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可说是毁誉参半。

福临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动的时间十分短促,24岁时就匆匆谢幕。福临的人生,短暂却绝不平淡,他的亲情,他的爱情,甚至他的死,都让人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清朝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

有传说顺治是被火炮击中丧生或者没有死出家当和尚去了,但结合正史史料分析,应该是得天花不治而亡。

标签: 顺治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