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臣们上早朝是如何排序的?真如电视剧中所演的一样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76

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电视剧中,皇帝上朝的时候王爷站在众大臣前面,剧中是这样演的,但是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在历史中王爷站在大臣前面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历史上大臣们上朝到底是按照什么顺序排位呢?今天就来好好说说。


大臣们上早朝议事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但并不是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很和谐的场面。有很严格的规章制度,很是讲究。


这要先从当时的服饰说起。春秋时期,大臣们的官帽两侧有两个垂下来的玉片,这叫“充耳”。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让大臣们不要交头接耳。由于帽子上有玉片,大臣们一回头就会被玉片打到脸,以此让大臣提高注意力,专心上朝。


甚者还设立了官员专门用玉片打大臣的耳光,这种官员称为琠史。此时,大家的站位是按照官职的高低依次排位,还没出现类别文武区分。古人是以右为上,左为下的。例如廉颇和蔺相都是大官,蔺相如在左,廉颇在右,这说明蔺相如比廉颇的官高。


到了汉朝上朝的时候增加了许多规矩。上朝的官员必须有“门籍”,出入都有通行证,没证件肯定不让进宫。在站位上按照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第一。诸侯们排第二,将军们排第三。汉代朝廷上武官有很高的地位。


唐朝的时候,就变成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文官在左边,武官在右边。这种排位方式是根据老子的书中的信息来排位的。其实站位和汉朝一样,但是唐朝的正一品官员不是每天上朝,正一品和从一品基本上都是荣誉头衔,有这种头衔的都是不能上朝的老官。


上朝时第一排站着的是正二品,其余官员按照品级前后站。


到了明朝的时候,官员增多。但是明朝官员经常调动,站位也随之改变。明朝为了让大家清楚站位,专门安排了官员的朝班表,在上朝前,根据大臣们的官职贴好名牌。


清朝时,文武百官就不用天天来上早朝了,都是由皇帝和各种内阁大臣开小型朝会。在重大节日或者庆典才会召开大朝。


早朝时,内阁学士站首位,其余在后站。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王爷和皇子如果担任官职,也可以参加早朝。


电视剧中演的和历史上还是有出入的,都必须遵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