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来源,中国盐的主要来源地有哪些?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294

中国盐的主要来源地有哪些?

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从东北到海南、台湾,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井盐则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岩盐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我国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其他如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池盐产地。

食盐的来源?

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

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

中国盐的主要来源?

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从东北到海南、台湾,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井盐则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岩盐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我国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其他如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池盐产地。

我国食盐的主要来源?

我国海盐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产区,北方海盐区位于长江以北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是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年蒸发量(约1,500~1,800 mm)大于降雨量(约500~900 mm),雨量集中在6月底至8月底。采用平晒生产工艺,分春晒和秋晒两个生产阶段;春晒阶段一般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70%~80%,9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秋晒,由于蒸发量逐渐减少,因此一般产量不大。

南方海盐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日平均气温比北方盐区高,年蒸发量较大(除浙江省外),降水量也大,一般利用连晴日产盐,全年生产。浙江省平均年蒸发量1,100mm以上,降水量1,000~1,300mm以上,每年7月至10月连晴天较多,为产盐旺季,其他月份为淡季。福建省平均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平均年降水量1,000~1,500mm以上,气候干燥的10月至翌年元月是产盐旺季,每年的7至9月雨量虽大,但连晴天多,也可产盐。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的盐区年蒸发量为2,000~2,400mm,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每年的3月至7月气温高、日蒸发量大、雨量不多,为产盐旺季;湛江以东盐区年蒸发量为1,500~2,000mm,年降雨量为1,800~2,500mm,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雨量少,连晴天多,为产盐旺季。广西年蒸发量平均1,800mm以上,年降水量平均1,700mm以上,雨水集中在6月底到9月,每年的第二和第四季度为生产旺季。 河南的主要来自平顶山盐矿

盐的来历

  传说,人间有了火,人才慢慢吃起熟食,可还是少滋没味,人身上照样长着毛。天皇、地皇和人皇商量好,就去找玉皇大帝,求他给人间弄点咸物件儿。

  玉皇大帝对人皇说:“你到王母娘娘的牡丹园里去,那儿有种神土,叫酿土。这种土见水就往大里长,土里头苦辣酸甜咸统有。要是弄到人间,土壮庄稼长,人吃了它身上的毛准能退光。”

  人皇到了牡丹园,跟王母娘娘要了一大块酿土。王母娘娘又给了他五位神仙,要他们帮着人皇把这块土运回去。

  怎么往回运里?从水上走近。他们就用树枝子编了一个大筏子,又找来一个大磨子,把它搬到木筏上,连人带土统上了木筏。人皇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磨那块酿土,有一天,刮起了大风,越刮越大,一个浪头打来,把木筏打了个底朝天,酿土和磨子落到了海里。说也奇怪,那盘磨到了海底,还是一个劲儿地磨,磨出来的酿土全化在水里,海水就成了咸的。海岸两边的百姓都吃海水,时间一长,身上的毛就没了。

  那儿的人们发现海水落潮后,留下一层白乎乎的物件,拿起来用舌头舔舔,是咸的。人们就往家里拿,等做饭的时候放上些,比较适口。人们给这白物件起名叫盐。

  后来,盐越传越远,天下人统吃了这物件,人身上的毛都没了。

  海里出盐,人喜欢吃盐,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食盐是怎么来的。

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20世纪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扩展资料:

食盐的好处

1、洗眼明目

遇上雾霾天或空气较浑浊时,可以用温温的一杯淡盐水擦拭眼角内外,既可以消除污染物,还可以起到洗眼明目的作用。

2、清污解毒

如果被蝎子、蜈蚣蜇伤或接触到水银、硫磺等有毒物质,可以选细盐调一杯热水敷于患处,既可以消毒又可以清污。另外,进食水果之前在清洗完成后,可以用盐抹于水果表面,然后在清洗干净。目的是一些虫蛇毒素残留在水果表皮,盐分正好起到消毒清洁作用。

3、预防蛀牙

多数牙膏中均含氟,而氟也可以起到预防蛀牙、杀菌消炎的功效。这种科学原理源自食盐中所含氟,所以每日早晚用盐水淑口刷牙,既可以预防蛀牙,还可以缓解牙痛,起到消炎清热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盐

盐是怎么形成的?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也称盐田法)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

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我们规定钡含量不得超过20mg/kg。食盐中镁、钙含量过多可使盐带苦味,含氟过高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来许多试验证实,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膳食中食盐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压。

为了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国家对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以下简称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少买及时吃

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升华。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二、忌高温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三、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

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盐

盐的繁体字的来历,盐

《说文解字》中记载:盐,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煑海盐。凡盐之属皆从盐。

译文:盐,咸味佐料。字形采用“卤”作边旁,采用“监”作声旁。古昔时代,一个名叫“宿沙”的人最早开始通过蒸煑海水制盐。 所有与盐相关的字,都采用“盐”作边旁。

盐的繁体字(如图):

一、造字本义:

名词,在晒槽里提取、监制一种无色或白色结晶固体,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广泛用于食物调料和防腐剂。

二、释义

1、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如硝酸钠(NaNO3)、硫酸铵[(NH4)2SO4]等。

2、食盐的通称。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如图):

二、组词:食盐、海盐、盐分、盐卤、盐酸、盐田、大盐、盐巴、咸盐、井盐、盐池、盐井、岩盐、池盐

1、食盐[shí yán]

无机化合物,成分是氯化钠,有海盐、池盐、岩盐和井盐四种。无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用于制染料、玻璃、肥皂等,也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通称盐。

2、海盐[hǎi yán]

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

3、盐分[yán fèn]

物体内所含的盐:汗流得过多,会造成体内~和水分的不足。

4、盐田[yán tián]

用海水或盐湖水晒盐时挖的一排排的四方形浅坑。

5、大盐[dà yán]

用海水熬制或晒制的盐。

标签: 源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