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的故事,杨开慧壮烈牺牲的故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49

杨开慧壮烈牺牲的故事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当晚凌晨80余人团团包围了杨开慧的家。她被逮捕时,连同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

她先被关在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怕有人劫狱,又转移到长沙陆军监狱。转移时,押签上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

她带着长子毛岸英坐牢,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

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中共地下党和杨开慧的亲属们也四处营救,许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释。

何健迫于压力。对下属交代: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交保释放,其他问题都可不再追问。

杨开慧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零8天。

扩展资料:

杨开慧和毛泽东能结成秦晋之好,是因为毛泽东是她父亲杨怀中教授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杨开慧和比毛泽东小八岁。

杨怀中教授去世前曾致信湖南名流章士钊说:“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二子就是指毛泽东和蔡和森。

毛泽东投靠这位恩师后并寓居杨宅,1920年冬和开慧喜结连理。结婚后她跟随毛泽东去上海、广州、韶山、武汉、长沙,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

几乎没有过一天安顿的好日子。结婚七年他们有了三个儿子。可以说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夫妻生涯是在毛泽东秘密工作中度过的;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诚与爱,更是难以言喻。

开慧清楚的知道想和毛泽东长相厮守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她把她的爱倾诉在字里行间,藏在墙缝屋角。后来毛泽东长沙 “走麦城”,更令毛泽东难以面对的是二打长沙。

成了何键捕捉杨开慧的直接导火索,这是毛泽东都想象不到的惨剧。1930年10月,杨开慧秘密回家探亲时被捕。虽然党组织几次设法营救均未成功。

何健曾提出要求,只要杨开慧公开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就没事了。但被杨开慧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气急败坏的何健于 11月14日将折磨的伤痕累累的杨开慧枪毙。

得知妻子被害的消息后毛主席悲痛万分,因为无法处理妻子后事,他含着悲痛心情给家里寄了30块银元和书信一封,希望亲人们用儿子的名义为妻子杨开慧立碑。

解放后杨开慧的墓地重修,并建立杨开慧烈士陵园,供世人瞻仰烈士。解放后杀害杨开慧的主谋何健跑到了台湾。当年开枪杀害杨开慧的凶手叫姚楚忠。

解放后他隐姓埋名漂白身份一直隐藏了下来。直到1970年姚楚忠在岳阳市华容县建新农场劳动改造时,将他杀害杨开慧的情形坦白了出来。

1974年7月,姚楚忠被当时的醴陵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判处了死刑并被立即执行。这位刽子手在枪毙之前供出了当年杀害杨开慧的过程。

监斩官下达枪毙的命令后,满街市民自愿走上马路两边,向杨开慧告别,人群中发出了叹息与唏嘘之声。杨开慧进入刑场后,走向一较高的坟茔。

我按照命令向杨开慧连开二枪。回来吃过午饭不久,当时执行组的守卫汤家兴跑来报告说:“上峰通知我们,再去查看上午执行死刑的那个女的,说是没有死,要求补枪。”

我又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来到执行刑场,我举起驳壳枪向杨开慧又补了三颗子弹,保证杨开慧已经死了,我才离开。

丈夫毛泽东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

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开慧

杨开慧的故事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在毛泽东率领中共红军第二次进攻长沙后,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她拒绝退党或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于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

  生平

  杨开慧无愧于骄杨之称。   

  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杨开慧这位出身湖南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也是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伴侣,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牺牲之壮烈更为人们传颂。   

  13岁时结识了“板仓杨”宅中的得意门生;17岁时与毛泽东在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漫步;19岁时以不举行婚礼的新方式与毛泽东结合。   

  以党龄而论,她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被军阀何键杀害时只有29岁。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因父亲杨昌济(后被聘为北大伦理学教授)思想先进,她虽女儿身也能从小有名、有字、有号,7岁即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3年,父亲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全家在长沙城内定居。翌年杨开慧便结识了毛泽东。   

  1930年冬,毛泽东的结发妻子杨开慧不幸被捕,反动军阀何键急于想从杨开慧口中获得毛泽东的消息,便对她严刑逼问。在阴森的牢房里,她回首往事,百感交集。 出身书香门第的杨开慧,从小受父亲、湖南教育界名流杨昌济先生的熏陶,有着中国女子传统的道德规范。崇尚气节,恪守信仰,乐于奉献。在父亲的得意门生中,她爱上了1917年暑假父亲带回家里来的毛泽东。杨开慧是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新女性,深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在婚姻问题上,她违背父亲的意愿,坚决选择了可能“与坎坷磨难相伴终身”的毛泽东。婚后,她默默作着丈夫的好助手、好妻子,三个儿子的好母亲,历尽艰辛;不慕虚荣。她不仅一人承担了全部繁重的家务,而且坚决支持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改造中国的主张。她将自己与丈夫的事业融为一体,跟着丈夫东奔西走,帮助丈夫整理文件、办刊物、搞交通、不辞辛苦。 毛泽东要到上海、广州等地去搞革命工作,他因杨开慧带着孩子又有身孕,不想让她同去。写了元缜的诗《菟丝》相赠,杨开慧读了两句:“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立即气恼地将书一扔,说:“噢。我是菟丝.我只能靠着依傍你活着.是吗?你在做事。我做的不是事呀?抄文稿、编杂志、办书社,我不是样样尽力去做吗?还要做主妇、做母亲!到头来成了菟丝啦?”短短几句话,十分生动地表现出杨开慧的性格和追求。 杨开慧在带着三个孩子苦苦地等了丈夫三年,而三年丈夫音讯全无的情况下,被捕入狱,面对死亡.她初衷不改,毅然说出了:“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的豪言壮语。为了信仰,她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毅然割舍下老母幼儿,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容走向刑场。   

  杨开慧之父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10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他那在门上用隶书镌刻着“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总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第一师范的学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对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年少的杨开慧当时常听家长称赞润之,但只视他为兄长。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于9月间也到了那里,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据毛泽东在陕北对斯诺所述,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   

  17岁的杨开慧在京遇同乡知己,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或北海的垂柳之下。翌年,毛泽东返湘时两人相约通信,以“润”、“霞”相称。同年,毛泽东再次来京时,就住到杨家。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湘福女中。同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取消了坐轿、婚礼,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1年,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返湘后,杨开慧便于秋季入了党。以党龄而论,杨开慧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何孟雄之妻)。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自修大学的主办者,杨开慧则担任学联干事,在党内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1923年,毛泽东赴沪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翌年,杨开慧也到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不久,她随毛泽东返湘,又随同去广州、武汉。她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并带孩子,也帮助联络同志,还帮毛泽东找资料、抄写文章——毛泽东早期的一些著作也凝集着杨开慧的心血。   

  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郊外的老家。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孩子和母亲。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牵挂。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派人搜捕到。她带着毛岸英坐牢,坚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0.htm

杨开慧的故事,要简单点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与毛泽东生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在毛泽东率领中共红军第二次进攻长沙后,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她拒绝退党或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于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

杨开慧的英雄事迹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当晚凌晨80余人团团包围了杨开慧的家。她被逮捕时,连同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

她先被关在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怕有人劫狱,又转移到长沙陆军监狱。转移时,押签上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

她带着长子毛岸英坐牢,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

中共地下党和杨开慧的亲属们也四处营救,许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释。何健迫于压力,对下属交代: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交保释放,其他问题都可不再追问。

杨开慧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零8天。

扩展资料:

杀害杨开慧的凶手结局:

解放后杀害杨开慧的主谋何健跑到了台湾。当年开枪杀害杨开慧的凶手叫姚楚忠,解放后他隐姓埋名漂白身份一直隐藏了下来。

直到1970年姚楚忠在岳阳市华容县建新农场劳动改造时,将他杀害杨开慧的情形坦白了出来。1974年7月,姚楚忠被当时的醴陵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判处了死刑并被立即执行。

这位刽子手在枪毙之前供出了当年杀害杨开慧的过程:监斩官下达枪毙的命令后,满街市民自愿走上马路两边,向杨开慧告别,人群中发出了叹息与唏嘘之声。

杨开慧进入刑场后,走向一较高的坟茔。 我按照命令向杨开慧连开二枪。回来吃过午饭不久,当时执行组的守卫汤家兴跑来报告说:“上峰通知我们,再去查看上午执行死刑的那个女的。

说是没有死,要求补枪。”我又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来到执行刑场,我举起驳壳枪向杨开慧又补了三颗子弹,保证杨开慧已经死了,我才离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开慧

关于杨开慧的故事有哪些

杨开慧和毛泽东一起生活的日子。

杨开慧的父亲是杨昌济,即板仓先生,是毛泽东的老师。

杨开慧最后被捕入狱。

杨开慧 儿时故事

  杨开慧赋诗

  “念兹远行人”

  有革命老人曾道是:杨开慧亦愿赋诗作词,惜岁月动荡,难以留存。隐蔽于板仓老家时,1928年10月曾写《偶感》诗一首,五十多年后修缮故居时才得发现。诗中虽有别字漏字(特用括号标出),对丈夫的思念却凝聚纸上:

  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杨开慧这位出身湖南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也是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伴侣,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牺牲之壮烈更为人们传颂。

  生平

  ■13岁时结识了“板仓杨”宅中的得意门生;17岁时与毛泽东在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漫步;19岁时以不举行婚礼的新方式与毛泽东结合

  ■以党龄而论,她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被军阀何键杀害时只有29岁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因父亲思想先进,她虽女儿身也能从小有名、有字、有号,7岁即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3年,父亲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全家在长沙城内定居。翌年杨开慧便结识了毛泽东。

  杨开慧之父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10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他那在门上用隶书镌刻着“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总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第一师范的学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对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年少的杨开慧当时常听家长称赞润之,但只视他为兄长。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于9月间也到了那里,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据毛泽东在陕北对斯诺所述,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

  17岁的杨开慧在京遇同乡知己,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或北海的垂柳之下。翌年,毛泽东返湘时两人相约通信,以“润”、“霞”相称。同年,毛泽东再次来京时,就住到杨家。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湘福女中。同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取消了坐轿、婚礼,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1年,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返湘后,杨开慧便于秋季入了党。以党龄而论,杨开慧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何孟雄之妻)。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自修大学的主办者,杨开慧则担任学联干事,在党内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1923年,毛泽东赴沪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翌年,杨开慧也到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不久,她随毛泽东返湘,又随同去广州、武汉。她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并带孩子,也帮助联络同志,还帮毛泽东找资料、抄写文章――毛泽东早期的一些著作也凝集着杨开慧的心血。

  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郊外的老家。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孩子和母亲。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牵挂。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派人搜捕到。她带着毛岸英坐牢,坚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

  背景

  ■据一些老前辈回忆,杨开慧从外表看文静、贤惠,却是一位思想非常解放的女性,在湘福女中,她是唯一剪短发的学生

  据当年到过毛泽东家的一些老前辈回忆,杨开慧从外表看是位很文静、贤惠的女子,见到外人言语也不多。但从她留下的信稿和表现看,其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意志也异常坚强。

  在20世纪20年代,杨开慧堪称社会上少有的蔑视封建习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这不仅体现为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更重要的在于她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在共产党正式建立的几个月后便加入。她不惜牺牲,也不仅是忠于爱情,更主要体现为信仰坚定。

  在社会传统观念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大户人家不让女孩抛头露面的环境中,杨开慧所走的道路,与其家庭和外来新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她父亲杨昌济在国外留学时,就来信嘱咐一定要送开慧上学,使她成为“新政”后长沙创办的初级小学中的第一批女生。

  杨开慧到北京时,又遇到“五四”运动的开展,父亲的教诲和环境影响,使杨开慧有了许多新思想。她到长沙上教会办的湘福女中时,是全校唯一剪短发的学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派”的象征,限令其三月内蓄起发来,杨开慧则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

  思想如此解放的女子,同毛泽东交往才有许多共同语言。从政治角度上讲,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女性,确实无愧于“骄杨”之称!

  故事

  ■两人返湘后,毛泽东也是长沙城内别的才女追求的对象,杨开慧非常不安。毛泽东向她的嫂子表明:心爱的人只有“霞姑”

  ■杨开慧生性要强,本想独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儿,丈夫又忙于事业。在夫妻间产生“误会”时,毛泽东写下“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杨开慧选择爱人是非常认真的。据她说,看到毛泽东的许多信“表示他的爱意”,才表示同意。1920年两人返湘后,毛泽东对杨开慧仍一往情深。不过,“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也是长沙城内别的才女追求的对象,杨开慧非常不安。她当时的嫂子、杨开智的妻子李一纯(后又嫁过李立三、蔡和森),直接去向毛泽东挑明杨开慧的心思。毛泽东则说明心爱的人只有“霞姑”。据李淑一回忆,杨开慧随即收到毛泽东一首抒情的《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不久,二人结婚。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翌年,毛泽东离湘到上海工作,把已经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杨开慧生性要强,本想独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儿,丈夫又忙于事业,一时不大好受,夫妻间也产生了毛泽东所讲的“误会”。在婚后第一次离别时,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致妻子的词《贺新郎》,说明“算人间知己吾与汝”,并期待“重比翼,和云翥”。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时,先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16日,他又在杨开慧陪伴下潜入长沙,住进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挂着“板仓杨”匾额的房子。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医生)。这次话别,就成为这对夫妇的永诀!

  ■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30年夏,军阀何键到处搜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杨开慧于10月间不幸被捕。她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回到牢房,和年仅8岁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诉他父亲一定回来打“坏人”。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北京青年报》

参考资料: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65833/65837/66792/4500054.html

标签: 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