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三国历史年表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17

三国历史年表

184年2月:黄巾起义。

10月:张角病死。

187年: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各路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 ,卒年15。

2月: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孙坚破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卓。

6月:傕、汜围长安,杀允,败布。操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壮大。坚击表,战死。

193年: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布击操。谦病亡,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回长安。布占徐州,刘备投操。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操讨伐张绣,失败。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布攻打备,破小沛。

12月:操擒杀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绣降操。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操。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备讨伐术,术病死。

200年:操诛杀承等。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操偷袭乌巢。

201年:操败绍于仓亭。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绍病死。

203年:权讨伐黄祖。

204年: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操平定青州。

206年: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操大破乌桓,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操从匈奴赎回蔡文姬。

6月:操封为汉丞相,郭嘉病死

7月:操南征表。

8月:表病死。操杀孔融。

9月:刘琮降操。

11月:赤壁之战,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备与权之妹成亲。

210年:操建成铜雀台。瑜亡。公孙康遣公孙模、张敞等兴兵伐韩、濊,建带方郡。

211年:操攻破马超。备入川。

212年10月: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备驻扎霞萌关。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5月:献帝封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5月:权攻破宛城。

7月: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操,事泄,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备,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7月:操征张鲁。

11月:鲁降操。逍遥津之战。操在濡须打败权。

216年:操称魏王。

217年2月:操进攻濡须口,权败。

218年: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羽失荆州,被权杀害。

220年1月:操病亡。

10月: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4月:备称帝。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备。

223年4月:备死于白帝城,禅继帝位。

8月: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5年:亮南征。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南方。

226年: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亮上书北伐。

228年:亮一伐中原。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权称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亮第五伐中原。

234年:亮六出祁山。

8月: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曹睿封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5月:魏明帝遣刘昕、鲜于嗣取带方、乐浪

8月: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亲魏倭王”。

239年1月: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魏带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魏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权派军攻打海南岛。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叛,寇西安平。

244年: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伤亡惨重。

8月:幽州刺史毌丘俭从玄菟出发攻高句丽

9月:百济臣智袭取乐浪边民,后慑太守刘茂威归还

10月:魏军攻克丸都,东川王奔沃沮

11月:毌丘俭以王颀东追至挹娄界,刘茂、弓遵别遣伐濊

245年: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5月:魏军各路征伐高句丽的军队皆告捷,毌丘俭刻石纪功并凯旋。

246年:毌丘俭两破高句丽。

247年:蜀将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颀继任带方太守,遣张政携诏书、黄幢等赴倭。

248年: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维伐魏。

250年:权废孙和为庶人,赐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魏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懿平定。

7月:懿亡。

252年: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诸葛恪进攻魏,无功而返。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恪。

254年9月:师废曹芳。

10月: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师。师亡。昭为大将军。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昭讨伐诸葛诞。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滕胤等人。

257年: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魏军破寿春,斩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綝。

260年5月: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曹奂继位。

262年10月: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钟会维密谋失败被杀。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炎废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吴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6年2月:东夷八国归化

7月:东夷十七国内附

277年: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月:东夷六国来献

279年:西晋出六路兵马攻打吴。

280年:西晋灭吴,皓降,吴亡。

扩展资料:

三国历史大事:

1、曹丕篡汉

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的事件。

汉朝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汉末实权。

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

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至此,历12帝,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

2、魏灭燕之战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

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3、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4、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5、晋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

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史

三国之后的历史

三国之后是晋朝。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扩展资料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

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朝

简述三国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经过中原的一系列大战之后,最终逐渐形成了三个相互鼎立的政权,分别是魏、蜀、吴。之后相互制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后,最终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并建立晋朝,统一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曹魏: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孙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历史上的三国 和 三国演义中的 差别大吗?

差很多。很多人物和故事都被夸大,就简单地说几个著名的故事吧。

1、温酒斩华雄是假的,华雄也不是关羽杀的。

历史上的华雄,是在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2、诸葛亮的历史功绩被夸大。

历史上,诸葛亮的功绩主要是在刘备死后,刘备死前并没有受到重用。所以草船借箭啊、三气周瑜啊,都是假的。

3、周瑜历史上的形象很好,而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和小气。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扩展资料:

研究三国历史比较出名的莫过于易中天了,他主讲的《易中天品三国》非常有人气:

他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想了解真正三国历史的人,可以观看一下《易中天品三国》系列。

参考资料:

华雄——百度百科

周瑜——百度百科

诸葛亮——百度百科

易中天品三国——百度百科

三国时期的简单历史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

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的主要战役:

1、黄巾起义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政府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中央政府影响力开始下降。

2、易京之战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第二年发动官渡之战。

3、官渡之战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北方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4、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乱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5、潼关之战 扫荡马超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6、汉中之战 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之地,使刘军达到空前的强大,刘备也进位称汉中王。

7、夷陵之战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8、诸葛亮北伐 蜀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魏司马懿掌握兵权。

9、姜维北伐 蜀国国力被大量消耗。

10、魏灭蜀之战 。 蜀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11、晋灭吴之战 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史

三国时期所有的美女

1、貂蝉。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王允得知后其身世后心生一计,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让貂蝉与董卓见面。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在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貂蝉收为义女,定下连环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

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貂蝉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2、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 ,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3、邹夫人。

《三国志》记载中,东汉末年张济之妻,张绣之婶,未言其姓名。《三国演义》里姓邹,故常称作邹氏,或邹夫人。出现在第十六回,被曹操强纳,因而之后有张绣造反,曹操兵败宛城,曹昂、典韦、曹安民战死等诸多之事。

摘自《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

须臾,取到军中。操见之,果然美丽。问其姓,妇答曰:“妾乃张济之妻邹氏也。”操曰:“夫人识吾否?”邹氏曰:“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矣。”邹氏拜曰:“实感再生之恩。”操曰:“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

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邹氏拜谢。是夜,共宿于帐中。邹氏曰:“久住城中,绣必生疑,亦恐外人议论。”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于城外安歇,唤典韦就中军帐房外宿卫。他人非奉呼唤,不许辄入。因此,内外不通。操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

4、樊夫人。

樊夫人,东汉末年人物,昔桂阳太守赵范寡嫂。赵云随刘备平定江南四郡后,刘备以赵云为桂阳太守。赵范居心叵测,要将自己的嫂嫂樊氏嫁给赵云,但遭到赵云的拒绝,赵范逃走后,樊氏下落不明。

樊夫人 (樊氏),东汉桂阳太守赵范之嫂。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

赵范归降,要把"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嫁赵云,赵云婉拒,理由是“相与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后来旁人也觉得是件美事,而"劝云娶之",赵云认为赵范归降只是为情势所迫,并非真心,“天下女子不少”,于是此事作罢。

樊氏的事迹记载于《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裴松之的注引《云别传》。

5、小乔。

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汉末名将周瑜之妾。

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堪称国色的小桥可称天作之合,由此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激发想象,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小桥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而令“ 二桥 ”闻名于世。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周瑜随从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破城后获得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其中年龄较小的被周瑜所纳 。二桥随后同袁术家眷(袁夫人等)和刘勋家眷等人一起被送回吴郡 。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36岁英年早逝,小桥时无记载。不知周瑜二子一女是否为其所生。

6、大乔。

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中国东汉末的女性,系乔公之女、孙策之妾、小桥之姊。在中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称大乔。与其妹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传说为绝世美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虏获二桥姐妹,孙策自纳大桥为妾。大乔随后同被俘获的袁术家眷和刘勋家眷一起被送回吴郡 。然而孙策四个月后就去世。

大乔自此沦为了寡妇,清人薛福成的《庸盒笔记》传说大乔在孙策死后,哭泣数月而卒。

7、孙尚香。

孙夫人,相传名为孙尚香,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

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之后事迹不详。史料并无生育记载。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

赤壁之战后,孙权妹妹被嫁给了刘备。孙夫人才智敏而且刚强勇猛,有她的同宗兄长们的风格,身边的一百多个侍婢,个个都执刀守卫在她身边。即便是刘备这等人物,每次进入内房时,内心也都感到害怕恐惧 。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孙权于是派遣大船迎接妹妹回吴,孙夫人打算将刘禅一并带走,幸得诸葛亮及时排遣牙门将军赵云和张飞一起在江上拦截,方重夺刘禅,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讯。

三年后(公元214年)刘备定益州后,正式改娶吴懿之妹为正室,此后事迹不详。《三国志》中也再没记载过孙夫人回吴后所发生的事情。

三国历史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 、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四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

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但蜀汉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关键人物史料不足的缺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在历史上是哪个朝代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万军队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

标签: 年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