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千里的经济霸主——为什么经济繁荣的宋朝军事却如此孱弱?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149

导语:

我们知道的是宋朝军事孱弱、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大家也知道整个宋朝的显著特点就是重文轻武,经济非常发达,文化非常繁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是我们好像一直都忽略了点什么,宋朝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变成了弱不禁风的样子?


它的前面是大唐,它的后面是大明。而这两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非常强硬、战争频繁的时期。整个民族尚武的基因依然在血液里没有断绝,而宋朝本应该是继承这种血液继续开创天下盛世,开疆辟土,这才是宋朝应该有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刚刚从五代十国的腥风血雨中成长起来的宋朝却如此窝囊呢?从立国到灭亡,这三百年的历史中外患从未消除,形成了历史中完整的大一统王朝长时间被动挨打的奇特场面。而这背后的原因却值得我们思考。


梦回汴京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黄袍加身,正式称帝建立宋朝。此后,历经十余年荡平十国,最终一统天下。三百年大宋,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的顶峰,这是一个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时期,中国GDP总量达到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北宋朝廷每年政府收入都是上亿贯钱,这在这之前的每一个朝代都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北宋的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大唐,然而北宋的经济却在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处于顶峰地位。


文化方面,北宋更是登峰造极。开创出来宋词体裁与唐诗并驾齐驱,涌现出一大批诸如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伟大的文学家,儒家更是出了一位自先秦孔孟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集大成者——朱熹,他将中国的儒学研究再一次带向一个顶峰,《四书章句集注》更是影响中国科举上千年。理学、心学,思想家理论激烈碰撞,甚至被西方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之繁荣可见一斑。


科技方面的影响更是深入到方方面面,《梦溪笔谈》甚至将科学推向普及。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便发明于宋朝,诸如此类的发明不胜枚举。在军事装备方面,成熟的火药装备已经被编入了军队中,并且工匠们还根据之前朝代的经验总结,设计了一款强大无比的战甲——步人甲,在宋朝军队中普遍使用的弩机也大大增强了军队的装备。


然而对外战争方面呢?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靖康之耻,雍熙北伐、宋夏战争、开禧北伐、端平入洛,每一件事都代表着一段屈辱不堪的回忆,失败、失败还是失败。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一战全军覆没,南宋灭亡。直到最后的一战,宋朝都依然在不断战败,屈辱至极。


可以这么说,在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装备方面,宋朝都具备了成为那种前无古人的那种传奇型帝国的条件。问题出在制度,出在军队,出在军队的管理者和军队最基础的士兵的身上。说白了,最终还是人的问题。


军事孱弱背后的无奈与挣扎——前世因果

  • 1:得国不正背后的处处提防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就这样从区区一个节度使登上了皇帝宝座。然而,既然他可以从一个节度使变成皇帝,他可以被拥戴,那么其他人也可以。


有鉴于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节度使而崩坏,从公元750年一直到公元960年,将近两百年间,中原大地上真正的主宰者不是皇帝,而是节度使。从一开始,赵匡胤就是一个篡位者,而只要有人能够威胁他的皇位一天,他就一天做不安稳这个皇帝。而谁最能威胁到他的宝座呢?那自然是那些节度使们。


之后就发生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一个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节度使们的威胁解除了。然而威胁虽然是没有了,造成的后果却对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原先节度使时期,将领长期带领一支军队作战,并且多有自主指挥权,战争经验丰富、军队凝聚力强。然而赵匡胤为防止将领叛乱,将军队和将领来回调换。今天可能是这个将领,明天就换成另一个了。


这样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队的协调性与默契程度大打折扣,军队的战斗意志也呈现出断崖式下跌。在接下来的很多战争中,这样的制度都导致了宋朝一开始就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古语有云:“三军不可夺帅也。”然而一直频繁更换将领的军队又会发生什么呢?一触即溃、丢盔弃甲,争先保命才是常态。这其实是赵宋王朝的一个悲哀,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 2:丢失北方马场与天然屏障

古代农业社会的战争中,骑兵始终是最为强大的机动力量。然而中原大地虽然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无奈却始终不出产良马。从古至今,中原王朝始终要依靠那几个固定的主要马场来提供战马,最为主要的就是北方的马场。然而随着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开始,中原就失去了天然马场,也失去了战马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而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始终威胁着北宋长达一百多年。燕云十六州的沦陷不仅仅意味着中原王朝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能力发展精锐的骑兵部队,更意味着它失去了直接面对北方的最重要的屏障。


燕云十六州是咽喉之地,而被辽朝控制之后,北宋可以依靠的只有黄河天险了。燕云之地多精兵,北宋在失去马场的同时也失去了精锐兵源来源之一。正因如此,北宋的军队面临着先天就发育不良的窘态,直接在战场上被动的处于不利地位。


  • 3:重文抑武导致的风气倾斜与军队的大量冗余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朝廷开始推崇重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增长迅速,文化娱乐空前繁荣,人们渐渐沉溺于歌舞升平的物质享乐之中。军队里充满着腐败与闭塞,同时作为武夫还要承担着社会的鄙视。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参军的主观积极性就大大减弱。甚至北宋民谣中还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尚武的精神可以撑起一个民族的血性,然而,这种尚武的精神培养可能需要几百上千年来形成,毁掉它却只在一瞬间。北宋消磨了自汉唐以来形成的尚武之风,人们从心底里瞧不起,从心底里不想去战斗,那么这个时候无论你多有钱,无论你的部队装备多好也都无济于事了。


第二个要命的地方是军队冗余落后,根据考证(《社会科学战线》2009第5期),宋朝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其数字非常混乱。从宋初到宋仁宗朝,军队数量持续增长,最高达到141万。如此巨大的规模看起来非常吓人,其实不然。


宋朝的军队走的是职业化路线,就是说你生老病死都是军队里的人。而一个甚至七十岁的老兵又能指望他有什么战斗力呢?更夸张的是,每一次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朝廷为了防止流民起事,直接将难民收编到军队里面。一次几万十几万的收编,而他们到了军队里甚至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大量的冗余、大量军官机构的冗杂,就像是长在人们身上的肥肉一样,虽然看起来是庞大起来了,内里面实际却是虚弱不堪。让一个肌肉猛男和一个虚胖的胖子打架,最后的结果也就不用说了。实际上,宋朝的军队体制非常冗余混乱,这也是宋朝军队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语:

直到崖山之战,宋朝的最后一战的时候,战马缺乏、将领混乱与军队冗余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个王朝带着他们走向了死亡,为什么他们不改革呢?难道他们想不到这些问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吗?


不,他们能想到,也尝试去解决过。可是诸如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最后都失败了。王朝的一举一动都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太多人甘愿用生命来做卫道者。从古至今,有多少王朝就是败在了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上面。


宋朝的军事孱弱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系列因果之间的必然,从立国一开始就注定下来了。然而我认为,宋朝走的最为错误的一步棋还是重文抑武导致了社会风气的颠倒。文化应当发扬,然而要命的是,一个社会的尚武氛围一旦失去,就很难再重新唤醒。



参考文献:


1:《宋史》—————元.脱脱


2:《两宋财政史》————汪圣铎


3:《宋朝军制初探》————王曾瑜


4:《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