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古今中外有名的 旅行者都有谁(列举3~5个)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553

古今中外有名的 旅行者都有谁(列举3~5个)

一、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意大利旅行家、商人,著有《马可·波罗游记》。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

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二、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三、郑和(1371年? - 1433年?),回族,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四、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五、马欢,字宗道,号会稽山樵,回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信奉回教。明代通事(翻译官)。

马欢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作为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曾随郑和于1413年、1421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亲身访问占城、爪哇、旧港、暹罗、古里、忽鲁谟斯、满剌加、亚鲁国、苏门答剌、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等国, 并到麦加朝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可·波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霞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欢

全球十大旅行社

世界第一大旅行社美国运通

世界第二大旅行社日本JTB佳天美

美国本土最大的旅游公司 美国国际旅游公司

世界正儿八经的排名就没有了,只知道这几个,中国十大旅行社:

1、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国国旅)

2、中国旅行社总社(中旅)

3、上海春秋国旅

4、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5、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6、中信旅游总公司

7、招商局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8、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和平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10、中国妇女旅行社

14世纪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是谁?

伊本·白图泰———为朝觐而云游天下的摩洛哥探险旅行家

伊本·白图泰(JcoCbuuvubi,),是中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探险旅行家,也是最杰出的世界探险旅行家。他先后三度出游,历经千辛万苦,崎岖波折,跋山涉水,九死一生,足迹遍及亚非欧三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历时!(载,行程*9)万英里。在尚处于“陆路世界”的中古时代,伊本·白图泰完全凭藉勇气和毅力,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未知的前方,把真诚和学识奉献给沿途各国和各地区的人民,把友好和风情带回阿拉伯世界。他的探险旅行,融贯和传播了伊斯兰文明,加强了伊斯兰各地内部以及伊斯兰与非伊斯兰地区的交流,谱写了一曲人类探险旅行和友好交往的不朽颂歌。(一)遍游半岛碧波浩淼的大西洋和直布罗陀海峡沿岸,阿拉伯世界的西部尽头,有一个小小的北非小城———摩洛哥的丹吉尔。"%#&年的一天,中世纪最伟大的探险旅行家之一的伊本·白图泰,就诞生在丹吉尔的一个伊斯兰教教法学家家庭。

伊本·白图泰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白图泰,号称阿布·阿布杜拉,又称舍木逊丁。他是马格里布阿拉伯人,柏柏尔人的后裔。马格里布是阿拉伯文音译,意思是西方,是阿拉伯人对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的称谓,指位于地中海和撒哈拉“旱海”间的一片狭长大陆,包括今天的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柏柏尔人是阿拉伯人对马格里布土著居民的称呼,早在新石器时代,柏柏尔人就是马格里布的主人。马格里布命运多舛,历史上先后受到迦太基人、罗马人、拜占廷人和阿拉伯人等的统治。从'&#年开始,阿拉伯人大举西征马格里布,遇到柏柏尔人的抵抗,最后于*"#年到达大西洋沿岸的丹吉尔,将马格里布诸国置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之下。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阿拉伯化过程。到伊本·白图泰生活的年代,马格里布不仅在政治制度方面,而且在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早已阿拉伯化。人人笃信统一的一神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规定了宗教和政治模式,而且以“月印万川”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圣战”的旗帜下,四出征伐,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西班牙、北非和西亚,都成了伊斯兰的世界。帝国疆城异常辽阔,民族构成十分庞杂,地貌地形多种多样。扼三洲交界门户的地理优势,开阔了阿拉伯人的视野,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中世纪文化的传播中介,世界在此融合。伊本·白图泰从小生活在富裕安逸的家境之中,受到良好的正规教育。他的聪明好学和执著,在儿时伙伴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家人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衣钵,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学家,去获取高官厚禄,光耀门庭。然而,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伊本·白图泰在年幼的心灵中,早就立下了出游朝觐的决心。众所周知,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原因,阿拉伯地区一直盛行出游旅行的热潮。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群雄割据,政权分主。为了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共抵外侮,平息内乱,各地区的哈里发便派出旅行者,以满足这种政治上的需要。由此而产生了许多旅行家:("!年的伊本·海尔达宰白、(!!年的耶尔古布和古达迈、($"年的伊本·赫盖尔等等。他们顺应时势,常去云游各地,研究民情,了解当地的山川河流、平原沃野、海陆通道以及农副产品,以便征收田赋,建立驿站和测定各地之间的距离。出于商业谋利的经济需求,穆斯林的商人们,远涉重洋,跨出穆斯林地区的边界,到达国外,选购商品,谋取生计。他们北至中亚地区,南至努比亚,西抵直布罗陀,东到印度、苏门答腊、中国等,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虽然政治上的需求和商业上的谋利,为阿拉伯地区的旅行热潮开了风气,然而真正将其推之于普及的,则是宗教因素。伊斯兰教为每个信徒规定了“五功”,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将之称为伊斯兰教的五大“柱石”,即念功、拜功、课功、斋功和朝功。其中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不分性别,只要身体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备旅费,且家属生活有着落,一生中至少应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在交通条件极不发达的年代里,这条教义无疑考验了穆斯林对安拉的虔诚,更仿佛在启示教徒们,做任何事情,只要不畏艰难困苦,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尽管伊本·白图泰挚爱双亲,极尽孝道,多么不愿让父母失望,然而,对真主安拉的虔诚,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他,走出家园、云游天下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先辈们留下的异彩纷呈的地理游记,更激起他浓厚的兴趣:雅古特·鲁姆的《地方志》、诗人旅行家穆赫洛西洛的《各地奇异》、麦斯欧迭的《黄金草原》、阿比·比鲁尼的《印度史》等,文字隽雅,内容丰赡,令他爱不释手。对伊本·白图泰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伊本·朱贝尔游记》和摩洛哥文学家伊本·赛尔德的《奇观》,这两位早于伊本·白图泰的阿拉伯旅行家,一生中多次游历东方,并死于探险途中。他们笔下的东方世界的旖旎风采牵动了这位阿拉伯青年的心,他们的敬业献身精神更使伊本·白图泰深受感动和鼓舞。所有这些,促使伊本·白图泰走上了探险旅行之路,而且比他的所有前辈们走得更远、更多,在人类探险史上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迹。"%!)年*月的一个风和日丽、晴朗宁静的清晨,!!岁的伊本·白图泰,怀着对安拉的虔诚,对圣地的崇敬,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挥泪拜别了风烛残年的双亲,辞别了亲友和故乡,满怀信心和热情地朝着心中至圣的光芒、伊斯兰民族的圣地———麦加走去,去朝觐天房,拜谒圣墓。

就这样,白衣飘飘、豪气万丈的伊本·白图泰,走出了马格里布,走出了摩洛哥,踏上了历时!(载、行程*9)万英里的朝觐探险旅途。伊本·白图泰从丹吉尔出发,沿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的黎波里和埃及北线行进,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漫漫飞沙与酷热天气。刚出阿尔及尔城,行抵贝贾亚,伊本·白图泰一行就患上了当地十分流行的沙漠酷热病。热病无情地夺取了与伊本·白图泰同行的一位法官和另一位使者的生命。好心的底祖贝人阿布杜拉劝伊本·白图泰稍作停留,以待病愈后再行上路。伊本·白图泰执意不从,他的回答是:“如果注定死亡,那就死在赴圣地的途中吧。”底祖贝人被他的决心所感动,不再勉强,劝告他卖掉笨重的杂物和牲口,轻装出发,兼程前进,免被劫掠。在通往突尼斯城的路途中,可怕的热病一直侵扰着伊本·白图泰;一路上也很不安全,沿途常有当地土人出没偷袭。为避免体弱落马,伊本·白图泰用阿拉伯人的缠头巾把身子绑在马鞍上,昼夜兼程,艰难地穿过了突尼斯和的黎波里。从伊德富镇开始,伊本·白图泰跨入了埃及地区更加漫无人烟的沙漠之中。他在尼罗河岸的阿图瓦尼城,雇好骆驼,同一批杜额目人结伴而行,开始其沙漠苦旅。时值盛夏,沙漠之中的白昼,燥热难当,太阳高悬在朗朗晴空,无情地烧烤着大地。夜晚降临,更加恐怖,天地上下只有黑夜和孤星,狂吠的鬣狗,搅得人无法入眠,疲于应付,有时甚至面临整夜同鬣狗搏斗的危险。有一次,一只鬣狗把伊本·白图泰的行李袋咬破,拖走一袋椰枣,吃掉行李袋中的大部分东西。伊本·白图泰沿尼罗河顺流而下,经过米索尔,进入巴勒斯坦地区。他尽情地游览了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的白洛贝斯、加沙、哈利勒、阿勒颇等城,之后到达著名的大马士革城。坐落在绿色平原上的大马士革是阿拉伯帝国倭玛亚王朝的首都,阿拉伯人称它为人间天堂,“整个东方的眼睛”。大马士革的美丽景色给伊本·白图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大肆渲染地引用了伊本·朱贝尔对大马士革的描写:大马士革是东方乐园,是东方光辉的源泉,是伊斯兰地区最好的款待处,是我所经历的城市中的新娘,它披着馨香的百花,出现在葱郁如绿绸的花园间,立足于无限美好的位置上,极尽装扮之美。离开大马士革,伊本·白图泰与一个赴希贾兹的朝圣团结伴而行,继续南下,进入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也是世界上最干燥、最炎热的地区之一。半岛沙漠广布,一望无际,在浩瀚的沙漠里,只有中部和西部点缀着几片绿洲。伊本·白图泰经马安、亚喀巴,进入“入者死,出者生”的沙漠。经过两天的行程,抵达只有潜沉在沙漠中的积水而没有人烟的扎特·哈只,又经过同样没有人烟又没有水源的贝洛代赫山谷,终于抵达塔布克的泉水边。伊本·白图泰和同行的信徒们,畅饮一顿,饱饮骆驼,备足饮水,稍事休整,向欧俩和塔布克之间的沙漠进发。为尽快穿过沙漠,伊本·白图泰随同朝圣团星夜兼程。途中的吴赫祖尔山谷和欧塔斯川谷,热得像火狱,常因刮热燥毒风,而致淡水断绝,人畜死亡。恶劣的自然条件,艰难的朝圣旅途,并没有动摇伊本·白图泰虔诚的宗教信念和坚定的朝拜决心,相反,沿途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文化,激起了伊本·白图泰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他更加渴望观瞻和感悟先知留下的圣迹,接触和沟通贤达圣哲。"%!)年底,伊本·白图泰历经艰辛和磨难,终于到达神往已久的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加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红海沿岸的希贾兹(一译汉志)地区,是穆罕默德先知的诞生地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境内有著名的“天房”克尔白神庙和清澈的“渗渗泉”,自古以来就是阿拉伯人的精神崇拜中心。天房又称克尔白,意思是立方体,是麦加“禁寺”内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称。相传为人类始祖阿丹顺天意而建,后被洪水冲毁,真主又命易卜拉欣重建。天房墙上嵌有一块黑色陨石,被视为圣石,凡来朝拜天房的人,必亲吻或抚摩黑石。天房南边有一眼古井,即“渗渗泉”,是麦加惟一的一处水源,被奉为“圣泉”。伊本·白图泰亲眼目睹庄严的麦加城、雄伟的清真寺“禁寺”、珍奇的黑陨石“玄石”,不禁心花怒放,如沐春风。一路风尘,涤荡而尽,“畅快的心情,恰似从未因此受苦受难一般。”伊本·白图泰本想赤着脚巡礼克尔白,但由于麦加气温很高,石头上反射过来的灼光使他寸步难行,便穿鞋朝拜,游历圣城。伊本·白图泰在他的游记里,详尽地描述了朝拜麦加的盛况:克尔白位于圣寺中央,正方形。在克尔白里面,地面和四壁都用大理石贴面,纹理鲜明,十分美观。克尔白的幔帐用黑绸制成,上书白字,银光闪烁,字字生辉,从顶端到地面把克尔白整个罩住。光荣的克尔白有许多奇迹。第一宗就是只要一开克尔白的大门,圣寺就立刻沉浸在穆斯林的海洋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恐怕只有人类的创造者真主才能数得过来。但是即使一古脑儿全部都进入克尔白里面,克尔白也不会显得窄小。克尔白的另一奇迹是环游者昼夜不断,从来没有人只见克尔白而看不到环游的人。然而,最奇特的是:麦加的鸽子和其他鸟儿从不在克尔白顶上停留,也不在其顶上飞旋。你能见到鸽子在圣寺的高空飞越,但是,一到克尔白上空,鸽子就会向一边拐去,而不穿越克尔白的上空。玄石放置在高出地面'?的地方,嵌入墙内有多少不详。为了亲吻玄石,大个子需要低头,小个子需要引颈。玄石四周打了一道银箍,玄石和银箍黑白两色交相辉映,非常悦目。亲吻玄石时,双唇会享受到一种快感,亲吻者总想不断地亲吻玄石。因这既感受到玄石内含的特性,又感受到它所表现的神恩。先知的一句话足以说明这一点。他说:“这是真主在大地上的誓约。真主让我们借抚摸它、亲吻它之机得到益处,让每个渴慕它的人,都可来此得益。”玄石上靠近宣誓地点有一块发光的小白点,好像是漂亮的面孔上一个美人痣一般。当人们在环游时,会互相压挤在一起争相亲吻玄石,不拼命挤一阵子是不可能走上前去亲吻玄石的。在进入克尔白时,也是一样拥挤。第一次朝拜结束后,伊本·白图泰没有马上返回马格里布家乡,而是开始了在阿拉伯半岛的游历。这次游历主要在半岛的东北部,他搭伴另一朝圣团,离开麦加,向伊朗、伊拉克方向出游。当时,伊斯兰各地苏丹有接见和赏赐来往游历人员的习俗,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富裕和好客,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旅行者能沿途颂扬苏丹的美名。伊本·白图泰以后的所有探险旅行,主要是依靠各地苏丹、城市长官的招待和资助。每到一地,他必定先拜见当地苏丹,告之沿途见闻,并领取赏赐。不久,伊本·白图泰到达波斯湾北岸的阿巴丹城,它位于盐碱沼泽地,有很多寺院和戍站。伊本·白图泰发现,这里土地贫瘠,寸草不生,一切物品全靠运进。经当地人介绍,伊本·白图泰在一座塌毁的清真寺里寻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修道者。这位修道者握住伊本·白图泰的手说:“但愿安拉保佑你今生后世如愿以偿。”后来,每当回忆起这声祝福,伊本·白图泰总是不禁感叹:“的确,感谢安拉,我今生的愿望是在大地上旅行,我已如愿以偿。据我所知,在这方面我达到了别人从未达到的境地。”离开阿巴丹&天之后,伊本·白图泰到达波斯湾沿岸的马出勒镇。这里虽是沼泽地,寸草不生,但有大型市集。伊本·白图泰在这里停留休整后,雇了一头运粮食捎脚的牲口,继续赶路。经过波斯的设拉子和伊斯法罕两座美丽的城池,伊本·白图泰辗转北折,于"%!*年抵达伊拉克巴格达城。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畔,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国都。城内建有哈里发宫廷,周围坐落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壮丽的清真寺、雄伟的行政殿和美丽的学校。巴格达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心,是许多哈里发的居住地,也是各地学者的荟萃所。巴格达作为东方的一颗明珠,在《一千零一夜》神话故事中放射着异彩。伊本·白图泰膜拜了多处哈里发坟陵及学者、清廉贤士的墓地后,适逢伊拉克国王到达巴格达,便好奇地和当地人一起簇拥着去观看国王的旅行仪式。声势浩大的仪式整整吸引了伊本·白图泰"#天之久。巴格达的澡堂很普及,不仅为了沐浴,而且被当作娱乐和奢侈的场所。当时的澡堂,像现代的澡堂一样,是由几个房间构成的,地上铺着花砖,内墙上镶着大理石板,那些房间,环绕着一个居中的大厅,大厅上面,罩着一个圆屋顶,屋顶周围镶着许多圆形的小玻璃窗,光线由此透进来。大厅中部,有一个水池,水池中央,有一股喷泉,喷出的热水,放射着蒸汽,把整个大厅变得暖暖和和。外部的房间,作为休息室,顾客们可以在那里享受各种饮料和茶点。据伊本·白图泰记载,巴格达城西部"%个区,每区有讲究的澡堂两三所,每所里的冷热水都是流动的。巴格达的教育非常发达,宗教大学林立,穆斯坦绥里亚大学即是其中之一。这所学校为阿拉伯帝国倒数第二位哈里发穆斯坦绥尔所建。学校的入口有一个计时器(漏壶),学校里有沐浴室和厨房,还有校医院和图书馆的设备。伊本·白图泰对这所学校作了详尽的描绘。在巴格达逗留之后,伊本·白图泰准备动身再次前往圣地麦加朝拜。就在这时,当地苏丹召见了他,赏赐给他马匹、衣服、干粮、银钱,嘱咐他随同圣幔大队一同前往,并命令巴格达城的长官一路妥为护理。一路上,伊本·白图泰腹泻不止,上下骆驼都要搀扶。到达麦加举行巡礼时,伊本·白图泰已经虚弱不支,勉强尽礼。朝觐完毕,伊本·白图泰留在了麦加,住在穆赞凡尔学校,休养身体。第二年,伊本·白图泰在麦加附近的吉达,乘船沿红海南下,赴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阿曼等地游历。旅途前两日,一路顺风,但不久便风势大变,逆风难进,海水灌进舱内,人人晕船不止,恐惧至极,直至到达一个名叫代瓦伊尔的停泊处,才弃船登陆。伊本·白图泰在代瓦伊尔看到不少怪事。最奇莫过于人们抓住衣服的四角往海水中一捞,就可捞出很多鱼,这种鱼叫卜勒鱼,长一腕尺。伊本·白图泰和同行的人纷纷烤制了许多,以备日后食用。后来,又见到一帮当地的布札人,他们皮肤黝黑,身裹黄布,头上扎着一指宽的红条,英勇强悍,所用武器多为刀矛。这些布扎人对伊本·白图泰和他的同伴们非常友好,把自己的骆驼租给他们,陪他们一起在荒漠中行进。两天后,伊本·白图泰到达一个阿拉伯人区,再度登船,航行去萨瓦金群岛和也门。当时的航海技术并不很高,从萨瓦金群岛到也门这段海域又多礁石,所以只能白天航行,夜晚登陆求宿。经过一番舟陆兼行,伊本·白图泰顺也门西线,抵达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亚丁城。这样,伊本·白图泰足迹纵贯阿拉伯半岛南北。(二)东方之旅抵达亚丁城之后,伊本·白图泰继续顺海路南下,首次远航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黑人聚居区。他首先在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作了逗留。摩加迪沙当时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大城市,富商云集。这些商人输出本地的毛织品或棉织品,并拥有大量的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照例要宰成百头骆驼作为食物。伊本·白图泰写道:他们的主食是酥油煮米饭;他们把它盛在一个大木盘里,盘上还放着许多碟“库膳”。“库膳”是用子鸡、鲜肉、鱼和蔬菜制成的一种调味料。他们在一个盆子里盛着用鲜牛奶烹煮过的青香蕉,在另一个盆子里则盛着凝乳,上面还撒着一些醋渍柠檬,一串串用醋泡过的胡椒,咸嫩姜和芒果。他们每吃一口饭,接着就吃一些醋泡和腌制过的东西。摩加迪沙每一个人习惯上的食量,同我们一大帮人吃的一样多,而且他们都是肥胖到了极点。学识渊博的伊本·白图泰在摩加迪沙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他们送给他一些?酱叶和槟榔,按照阿拉伯方式给他身上撒上大马士革的蔷薇水,并把他安顿在一家设备豪华的旅舍,那里本来是攻读《古兰经》的学生寄宿的地方。某礼拜五,摩加迪沙谢赫在清真寺做礼拜时,兴师动众地把送给伊本·白图泰一套礼服,其中包括一块相当典型的斯瓦希里的丝腰布,一件埃及亚麻布绣花内衣,一件耶路撒冷出产的皮大氅,还有一个埃及头巾。谢赫当时身穿一套同样的、然而更为精美的服装,他在四张篷罩,亦即彩色丝华盖之下,从清真寺里踱步出来,每个华盖上都悬挂着一头金鸟。伊本·白图泰说,走在前面的是谢赫的侍从,敲着鼓,吹着号角和短笛。谢赫是个本地人,他用阿拉伯语同伊本·白图泰交谈,不过他平时说话用本地语言,即斯瓦希里语。告别热情的摩加迪沙谢赫之后,伊本·白图泰来到肯尼亚境内的蒙巴萨。当时蒙巴萨这个岛屿城镇的地位,还没有后来那样重要。虽然伊本·白图泰在那里只住了一宿,他还是注意到那里的一些风土民情。那里的人们种植香蕉、柠檬、香橼和一种好像苹果似的水果。除此之外,他们还吃鱼和从内陆输入的谷物。他们拥有用木料“建筑得很出色”的清真寺,在清真寺四周则有水井,还有一片片夯得很结实的土地。最后,伊本·白图泰来到坦桑尼亚境内的基尔瓦。基尔瓦是一座滨海大城,居民“肤色煤黑,脸上刺着花纹”,勇敢善战,他们同大陆的异教部族作战,以争夺奴隶。当地的统治者为人谦恭,与穷人同吃同住,乐善好施,对宗教人士和圣贤们更是十分敬重。不过,伊本·白图泰也暗示了基尔瓦随后的衰亡,他在谈到后任统治者没有他祖辈那样乐善好施时,也暗示了王室财富的骤然枯竭。离开基尔瓦,伊本·白图泰结束了他的东非之旅,从佐法尔登船返回阿拉伯半岛,在饱尝海上狂风、历经险葬鱼腹、智斗贪财向导之后,终于疲惫不堪地到达阿拉伯半岛东南端的阿曼。在阿曼,伊本·白图泰稍作停留,一俟养好脚伤,就折返北上,于"%%"年再次到麦加朝觐。在游历了整个阿拉伯半岛、三次朝觐麦加城后,伊本·白图泰的视野开始转向小亚细亚、中亚细亚和更为遥远富饶的东方国家印度和中国。朝拜一结束,伊本·白图泰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吉达,以便航海经也门去印度,但因缺乏旅伴而未能如愿。之后,他搭乘一条去安扎卜的小船,不料风浪又把小船送回代瓦伊尔角。不得已,伊本·白图泰随布扎族人再次行进于沙漠之中,沿途与鸵鸟和羚羊为伴。在拉塔基亚,伊本·白图泰终于又搭上了一只大船,向小亚细亚的土耳其大陆进发。土耳其大陆也称罗姆人地区,因为这里原是罗姆人的地方,后来被穆斯林所占。当地有许多基督教徒,但都处于土耳其穆斯林的保护之下。这里的人形美貌好,衣着整洁,性情温和,伊本·白图泰曾评价说:“吉祥在沙目,温柔在罗姆。”船行"#余日,到达安塔里亚市。安塔里亚城区辽阔,是各地中风光最美、人烟最密、规划最好的城市之一,每个行业的人都独居一区,不与其他行业的人相混杂。当地罗姆人的标志是头戴高帽子,有的色红,有的色白,罗姆妇女则用大缠巾缠头。伊本·白图泰在这里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小插曲。当他骑马进城经过市场时,有些人走下柜台,抓住马缰不放,另 外有人也来争夺,相持不下,甚至有人拔出了匕首。伊本·白图泰不懂他们说什么,着实有些害怕,以为他们是劫路的哲尔米扬人。幸亏有一名懂阿拉伯语的当地人经过,经过他翻译解释,才知道这些人是一个叫“青年弟兄”组织的成员,那先到的是希南青年弟兄,另一帮是图曼青年弟兄,两帮人都慷慨好客,想请伊本·白图泰去他们那里寄宿,因而争执不下。此时严冬已临,伊本·白图泰经过木图尔尼城,继续北行,抵达锡诺普,在此搭船前往克里米亚地区。到达克里米亚后,伊本·白图泰原打算深入俄罗斯南部探险旅行。恰巧这时,乌兹别克苏丹的第三位夫人———君士坦丁国王的女儿哈同贝叶珑公主,准备回君士坦丁堡探视她的双亲。乌兹别克苏丹恳请伊本·白图泰护送陪同哈同贝叶珑公主,顺便前往君士坦丁堡观光旅行,伊本·白图泰欣然应命。这次行程,因哈同贝叶珑公主而变得格外难忘。沿途每个大站,他们都得到当地居民献送的马、羊、牛、粟酒和奶酪等,而且各城的长官都率队护送他们到边界,以示尊敬。他们在漫无人烟的荒原,崎岖不平的山路,残垣断壁的海滩,共跋涉了'#余天,终于抵达君士坦丁堡。为了感谢伊本·白图泰的护送之恩,君士坦丁国王以丰盛的食物和礼品款待他,还赏赐给他锦衣、马匹和一把宝伞,这把宝伞是安全的象征。君士坦丁国王向伊本·白图泰询问了有关耶路撒冷、伯利恒、哈利勒城、大马士革、埃及、伊拉克和罗姆人地区的种种情况,伊本·白图泰一一作答。通过一位犹太人的翻译,国王对伊本·白图泰的话甚感兴趣,对他的孩子们叮嘱说:“要好好款待此人,要保护他的安全。”伊本·白图泰请国王派人每日陪他游历全城,以便开阔眼界,回国后向人传颂,国王当即应允。按当地习俗,凡身穿国王赏赐的锦衣,骑坐国王的御马者,都要在鼓乐声中游城,让人人皆知,特别是对那些从乌兹别克苏丹那里来的土耳其人更要如此。这样,伊本·白图泰游遍了君士坦丁堡全城闹市。不久,伊本·白图泰又踏上了东行的旅途,向中亚进发。中亚在一个世纪以前,曾遭到蒙古铁蹄的蹂躏。深红色的河流,标志着蒙古铁蹄的踪迹,东方伊斯兰文化中心被扫荡净尽。过去是堂皇的宫殿和庄严的图书馆屹立的地方,只留下断瓦残垣,一片废墟;有"#万人口的赫拉特,只剩下了&万人口;以虔诚和学术著名的布哈拉各清真寺,被用作蒙古人的马厩;撒马尔罕和巴里黑的许多居民,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花拉子模遭到了完全的破坏。据传说,成吉思汗攻克布哈拉时,曾在一篇演说中自称为“被派遣来惩罚罪人的天鞭”。同时代的史学权威伊本·艾西尔,叙述这些恐怖的时候,还不寒而栗,他但愿母亲没有生他才好。甚至在百年之后,伊本·白图泰途经布哈拉、撒马尔罕、巴里黑和河外地其他城市时,还发现这些古城大部分仍然是废墟。这时,天气更加寒冷。伊本·白图泰不得不身穿三件皮袄,两条裤子,脚着毡袜,上套一双用麻布作里的袜子,外穿一双挂着兔皮里的马皮软底靴子。洗脸时,水至须上就结冰,一经动摇,便会像雪片一样纷纷落地。由于缺乏水草,必须兼程赶路,拉车过荒野的骆驼大都死亡,荒野中的水源寥寥无几,走两三天才遇一个,而且有的是积存的雨水。"%%%年,伊本·白图泰穿过中亚,经由伊朗北部和阿富汗的喀布尔,抵达向往已久的东方富国印度。真正东方的大门向他打开了。但从印度西北边境的信德到京城德里,还有约)#天的行程。根据当地的风俗,伊本·白图泰委托商人在额兹奈特城购买了%#匹马、一峰骆驼,驼上满载箭矢,作为送给苏丹的礼物。伊本·白图泰由木洛坦、哲那尼城、席要斯坦、拉合尔一线前往德里,沿途沙漠不绝、山地延绵,印度国人常凭借山险劫掠行旅。伊本·白图泰一行!!人,也未能逃脱遭劫的命运。他们与$#名劫匪发生血战,打死对方"名骑兵、"!名步兵,伊本·白图泰本人也身中一箭,马中两箭,所幸的是还能死里逃生。经历酷热与沙漠、死亡与战斗之后,伊本·白图泰终于在"%%%年(月到达伊斯兰在东方最大的城市德里。德里是一座地处要冲、美丽又坚固的大城,非常富饶而繁荣,伊本·白图泰因博学多闻而受到印度王室的重视。当时的苏丹是北纳汗,号称穆罕默德·图格鲁克,伊本·白图泰称他是“一个最谦卑、最乐于做正义之事的人”,“他最突出的性格是宽宏大度”,“他忠实地遵循教义,自己做祷告,并惩罚那些无视教义的人。”伊本·白图泰记载,穆罕默德·图格鲁克苏丹是通过策划阴谋上台的。他令王家建筑师构筑了一座穹形木棚,这个木棚有一处很不结实,只要大象一碰就会倒塌。他在这个木棚里欢迎从孟加拉回来的老苏丹。他让老苏丹从孟加拉带回来的大象环绕木棚游行一周,大象触到老苏丹身旁不结实的木棚部位,立即塌了下来,老苏丹当即被压得粉身碎骨。伊本·白图泰说,这个表面上的不测事件,实际上是北纳汗精心预谋的。老苏丹死后,埋葬在他为自己修建的图格卢加巴德城堡里。伊本·白图泰说:“这儿有图格鲁克的宝藏和好些宫殿,以及他用镀金的砖块所建筑的大宫,当太阳上升时,金砖光辉灿烂,令人不能凝视。他在这儿埋藏了大量的财宝,据说他在那儿修了一个水池,把熔化的金子倒在里面,以致水池成为固体。”穆罕默德·图格鲁克苏丹得不偿失的一个举动是将都城由德里迁往德瓦吉里。据伊本·白图泰记载

路过世界的旅行家歌词

路过世界的旅行家

曲:Be-Ms. ooja

词:W.B.L. (沃特艾文儿/稗子/络绎)

唱:云の泣

混:蓦然

图:青凌

特快列车启程目的地无限定

要奔赴一切生而未见的风景

两侧草木渐次鲜明 像少年怀抱的憧憬

稻草人向乘客遥遥脱帽致敬

小女巫骑扫帚狡黠地眨眼睛

隔车窗挥手示意 转身朝太阳飞去

穿过一片茂密森林 叶缝漏下竖琴

被路过的独角兽 腾越间拨弄出旋律

杯中收纳了虚空倒影 畅饮这一泓蓝天白云

仿佛有微尘宇宙 可盘桓在 方寸手掌心

愈见识孤崖溶洞殊异 愈贪恋前路未知玄奇

世界大大 同行寥寥 而我的魂魄荧荧

像化作仲夏夜的萤火与星辰

又融入沿途小镇第一缕晨曦

转过身原野深深 炊烟飞入远山雾云

翻山越岭攀爬过多少龙的背脊

屏息凝神时空隧道中翻检光阴

那些梦仍是年轻 纵使青春将老去

亲爱的麦田守护者 抖一抖稻草衣襟

风声如宽容叹息 纵容我飞奔去 远行

拥有一整颗孤独行星 需要多么难得的幸运

帽檐下沉静双眼 竟可饱览 全世界盛景

侧耳听地心脉搏沉郁 探身捉山巅朔风疾劲

天光云影 万籁俱寂 路过 又一季人生

那些我深爱却终究在静默中擦肩的人们

那些岁月潮洪狼藉风雪中留下的足痕

于记忆瀚海 多轻盈地浮沉

与生命依存

荒原上那最寂寞的蚁 狂风中那逆飞的流萤

皆如太无名的你 眸中安放 这无涯天地

为某个陌生笑容倾心 对某种难述的美衷情

生似飘萍 逐波前行 才有幸偶遇诸多奇景

牵着吟游诗人的背影 漂泊无依中安身立命

山河梦境 疾奔过眷恋过 融入一颗心

倘使某日再从头翻忆 仍有如绢似绸的暖意

那便是你 生而为人 曾经 存在的印迹

有哪些关于旅游的节目

《行者》、《侣行》、《大旅行家》、《玩转地球》、《背包去环游》等。

1、《行者》

《行者》是旅游卫视播出的电视节目,栏目创办于2004年7月,是旅游卫视旗帜性的人文气质旅游节目,该节目是以行走和发现为主题,以旅行者个人魅力展现以及目的的人文风情为主体的系列节目。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在通行的道路之外开始特殊的旅程,发现美丽的景观、饱享绝妙的美食和醉人的美酒、收集意味独特的珍藏品、阅览尘封的历史、人物和新鲜的事件。

2、《侣行》

《侣行》是由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优酷网联手“极限情侣”张昕宇、梁红打造的首档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节目中,“极限情侣”张昕宇、梁红携手相伴,通过自己的体验旅程认识世界,感受人生。

3、《大旅行家》

深圳卫视一档以旅行为主题的新生代互动访谈节目。《大旅行家》节目围绕不同层次行者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在旅途中的内心感受,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挖掘和资讯发散。大量实用,新潮的观点,将会成就现代先锋旅行的风向标。

4、《玩转地球》

《玩转地球》是旅游卫视与Discovery合作的引进类栏目,由伊恩主持。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而特征鲜明的收视群体。节目以旅游为主,探索未知,体验非凡。切实可行的出游指南加上幽默风趣的节目主持人,不管是足不出户的环球旅行家,还是疯狂出位的刺激追逐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

5、《背包去环游》

《背包去环游》由中国领先视频网站--优酷网,独家合作的环球旅行纪录片。2013年4月1日正式开播,至2014年8月《背包去环游》共计55集,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综合评分9.1分。主人公主要以背包客的形式(包括徒步、沙发、搭车、自驾等)去完成环游世界的梦想。

脑筋急转弯游遍世界却不办护照的旅行家是谁

比如,太阳,风,等等.

如果不“脑筋急转弯”,世界上确实有个人,也是唯一的一个没有护照的人,即英国女皇。换个角度讲,英国女皇无护照,但她几乎到过世界各地,所以,若英国女皇是个旅行家,她即是个游遍世界却不办护照的旅行家 :)

著名探险家的故事

1: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故事:中外史籍中都记载了眼镜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老文化、医疗、技艺的遗产。当时有个意大利人,名叫马可波罗(Marco Pol6),他曾旅居中国十七年,为元朝宫庭办事,跑遍中国各地,当时他见到元朝宫庭里有人戴眼镜,对此他很感兴趣,在他回国时就把眼镜传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制造眼镜的地方,则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

2:戴维 ·利文斯敦(1813-1873)是一位苏格兰医生兼传教士。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部非洲的探险事业。1840年,他第一次去非洲探险,包括1849年穿越卡拉哈里沙漠。

故事:利文斯通于1864年又回到了非洲大陆,当他去非洲内陆后,就没有听到这位探险家的音讯了。整整六年,利文斯通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当时流传传着各种谣言。

美国《纽约先驱报》老板就给其属下记者亨利.

史丹利下达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领一支探险队去非洲大陆寻找利文斯通。经过近8个月时间的旅行,史丹利的探险队于1871年11月10日走近了坦噶尼喀湖岸边的小村庄乌吉吉(Ujiji)。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利文斯通。

他们见面的那句“你是利文斯通博士,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的问候非常著名。大英百科全书和牛津国家传记辞典都记载了这句名言。这句话只所以这么著名,是因为其让人感受到了半开玩笑的幽默性质:利文斯通博士是方圆几百里内唯一见到的白人。史丹利也在其书中表明在当时第一句这样讲是因为当时的场面有点尴尬,终于找到要找的人,本想上去拥抱,却因自尊心作怪而不敢这样做。

3:斐迪南·麦哲伦(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

故事:麦哲伦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这种食物散发出像老鼠尿一样的臭气。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浑浊黄水。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

4:维他斯·白令(1681年8月25日—1741年12月19日)出生于丹麦霍尔森斯,俄罗斯海军中将、探险家。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故事:1728年,白令指挥着探险队自己设计制造的圣加夫利尔号(St. Gabriel)探险船驶离港口,沿堪察加半岛海岸向北挺进。8月的一天,圣加夫利尔号船过风雨和浓雾,来到亚洲大陆最东端附近的海面。从这里向东望去,只见大海烟波浩淼、汪洋一片,白令因此确信北美洲和亚洲之间确实是被水隔开的。

由于那天大雾弥漫,白令没有看到对面的北美洲;因此它也不知道探险队正位于一个狭窄的海峡中。这个海峡的最窄处只有35公里,如果天气晴朗,两岸可以遥遥相望。结果,没能发现近在咫尺的美洲大陆。

5:罗尔德·阿蒙森(1872年7月16日~1928年6月18日),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乘探险船“费拉姆”号从挪威启航。途中获悉,英国南极探险队,也是以南极点为目标,阿蒙森决心夺取首登南极点的桂冠。

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进入浮冰区,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出发基地——鲸湾。阿蒙森率领5名探险队员从基地出发,开始了远征南极点的艰苦行程。结果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于1911年12月15日胜利抵达南极点。

阿蒙森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他们互相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他们在南极点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测算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他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国王的两封信。阿蒙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回归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

阿蒙森在南极点上停留了3天。1911年12月18日,他们带着两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鲸湾基地的旅途。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