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评价,对秦始皇的评价?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51

对秦始皇的评价?

历史评价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秦国消灭六国,统一中原,跟秦始皇嬴政本身的能力也分不开。秦始皇13岁的时候继承王位,但是由于年龄小,被吕不韦把持政权。后来成人礼过后,嬴政开始亲自处理政事。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并且重用李斯、尉缭,等人。开始了消灭六国的宏伟蓝图。

嬴政39岁的时候,统一了六国,并且自称始皇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一直到清朝,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被用。可以说,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的重要。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正是因为秦国经历了几世几代人的沉淀,才有了这样的实力,所以,秦国统一六国不是一个偶然。到了秦始皇这里,可以说各种时机已经成熟,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都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和六国相抗衡。

再加上,社会的发展需要统一,秦国统一六国也带动了整个中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能就算没有秦国,若干年后,也会有其他的国家将其他国家统一起来,只是秦国具备了那些因素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世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大怒湘君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当时的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

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

2、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指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时期,就出现了,史书记载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3、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还在迅游,前面忽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拦住马车。这人手里拿了一块玉璧,不声不响地塞给使者。

使者狐疑接过,未及开口,对方就抢先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掷地有声。使者吓得够戗。“今年祖龙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这句石头般冷硬的话,掉脸儿飞快走掉,使者回过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国家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1: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在地方推行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为了推行国家统一,北伐匈奴,修筑长城。还开发南疆,兴修灵渠。以上说明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的皇帝,有人称他为千古帝。 (这是认为他是千古一帝的评价)

(这是认为他是昏君的评价)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3:他制定了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的概括千古一帝的评价):

1: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局面。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总的概括秦始皇是昏君的评价):

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3:他制定了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绝对原创,如楼主需要交论文可以参考修改一下其中的敏锐措词:

  论秦始皇帝之功过

  秦始皇帝者,姓赢名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在位期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伟大政治家。使华夏大地多个民族第一次凝聚在了一起,为后来历朝历代中国的文化、民族、版图奠定了基础。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和先进的国家,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等全部统一。并开辟驰道,修筑长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制,建立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国家。这些做法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借鉴,特别是郡县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沿用。

  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对他的功过是非却仍然争论不休呢?这得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间涌现了大批的对后来中国整个民族之魂都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等等。在各个行业都涌现了大量接触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孙子、韩非子等。

  在这里要谈到韩非子,因为他的思想学说与秦王朝的政治体制有关,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使一个落后的农牧西部弱国逐渐成为军事经济强国。而法治精神在秦国根深蒂固。这就和后来的韩非子思想不谋而合。

  现在我们谈到秦始皇,最大的诟病便是秦法暴戮,使民不聊生!还有焚书坑儒,我不禁要反问,如果秦法如此苛刻,如此让黔首不能忍受,那么原来的秦王国时,如何变得强大起来的,如何能在一个没有安定的后方的前提下,一举灭掉六大战国,统一中原呢?这其中历史必然对我们隐藏了些什么吧!其二,难道秦皇的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损失比得过楚霸王的烧了三个月一把火?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对这位古代君王如此大的争议呢?就要讲到孔孟的儒家文化和后来汉王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了,儒家思想对我国民族影响巨大,这恐怕是孔夫子都始料未及的,再加上宋朝的程朱理学之后,严重的禁锢和扭曲了这个极富创造力民族的思想。儒家反对暴政,而秦王朝是最好的攻击对象,于是乎,便有了一个残暴无道的秦始皇。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后来写的。

  就秦始皇帝的功过而言,他的确耗费民力,修建了万里长城,举世无匹的阿房宫,还有都江堰和郑国渠等等,作为政治家操之过急,但他作为一个封建君主对中华民族的功劳却是永远也抹去不掉的。

  他的千秋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但是我们要在一个公正的角度去看待这位伟人!

对秦始皇的评价(正反两方面)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对秦始皇的评价,1500字左右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1、【评价】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2、【毛泽东评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389.htm#7

评价秦始皇(全面,好坏)

功:1.秦始皇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灭六国,拓展疆域,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有力地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推动了中国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2.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和发展。(1)政治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下设九卿。在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尉和监各一,郡下设县。主要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2)经济上: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又称秦半两钱;同时,统一了度、量、衡。为发展全国陆路交通,实行“车同轨”,修建驰道和直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3)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过:1.征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秦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多达70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200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思想上实行了严厉的政策——“焚书坑儒”。“焚书”是指除秦朝中央收藏的书籍、秦国史书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全部焚烧,对违抗命令的人一律处死。全国百姓和士人敢有私藏经书和诸子百家典籍者被处以灭族的酷刑。后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焚书坑儒”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了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中国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极少数人能与之相比,无愧为后人所说的“千古一帝”。但是,秦始皇又是一位暴君,他横征暴敛,农民不仅上交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还要负担沉重的徭役,被征去修筑阿房宫、陵墓、长城的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最终导致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总的来说,秦始皇功大于过。

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司马迁在《史记》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5]”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新朝王莽:“功越千世!”

  东汉史学家班固虽然批驳秦始皇残忍,但依然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是“施于后王”的制度,认为“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

  范晔在《后汉书》中提出:“汉承秦制”(《后汉书班彪传》)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明朝著名改革家张居正认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高度评价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清末又一位史学先驱夏曾佑认为:“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评论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就连鲁迅先生也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标签: 评价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