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印度 (上)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25

现在提出印度为什么输给中国,感觉特别欺负人,两个国家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已经磨拳擦掌准备抢世界黄金档位,直接导致原来的江湖秩序都发生了大变动,而印度还是名小青铜,处于人畜无害的阶段,莫迪现在都这样明目张胆收拾国内的MSL,西方国家假装看不见,一个字都不说,反而还在对中国西北指指点点,一是印度在他们面前温驯好控制,二是印度实力太弱,不值得他们大张旗鼓。


印度是1947年独立,新中国是1949建立,两国刚开国时,景况跟现在是相反的,印度当时手里的牌,比中国要好得多。


1950年,中国人均发电量2.76千瓦时,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印度的人均发电量是中国的4倍,同年,中国人均GDP是37美元,印度人均GDP是58美元,是中国的1.56倍,为了方便殖民掠夺,英国人从1853年开始在印度修铁路,1892年,印度铁路里程达28596公里,这一年中国才开始修铁路,当年仅225公里铁路里程,1911年清政府灭亡时,一共修了9854公里铁路,印度已经有了52894公里,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铁路是54754公里(这还是巴基斯坦分走了一部分的结果),中国是21800公里,印度是中国的2.5倍。另外,印度当时的化肥产量是我们的4倍,钢产量是我们的8倍,生铁产量是我们的7倍,水泥产量是我们的4倍,铁矿产量是我们的2.7倍,石油产量是我们的2倍。


印度起家时,不仅硬件条件比中国好,软件也比中国好得多,中国一上来就跟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打了3年的战争,损失巨大,印度四周一直没有强敌,在南亚平平安安称王称霸,在冷战时代,中国前期选择了站队苏联,获得了156个工业成套项目,而印度因为地理位置越优,能帮助苏联向南亚和印度洋渗透,打破美国在中东的围堵,苏联从1951年开始援助印度,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整整30多年对印度掏心掏肺,苏联早期也对印度援助了100多个工业项目,比给中国的还要先进,总价值约是中国的10倍,不过印度看不上苏联的钢铁、冶金、化工、汽车技术,所以才只挑了100多个项目。


印度利用当时的国际环境,苏联欧美两边讨要,那时两大阵营都想拉拢印度加入自己的团队,印度主要亲苏联,但也从不做太刺激欧美的行为,因此两边关系都可以,世界强国对印度比对中国要温柔多了,美国卖战略运输机给印度,德国将坦克发动机技术给印度(可怜印度买到了也造不出来),英国1957年直接将风神喷气式战斗机的图纸给印度,1961年还亲自给印度设计“胜利”式主战坦克,这代坦克一落伍,苏联人为了在印度搞几个海军基地,眼巴巴地赶紧送来MIG-21战机和T-55坦克,后面怕印度没跟上,又送来MIG-23和T-62,MIG-29和T-72,以及SU-30和T-90.


印度是怎么回报苏联的呢?苏联解体后,印度欠接手的俄罗斯110亿美元债务,当时卢布狂贬,印度落井下石,趁机强行用卢布还债,最后实际用约300万美元还掉了这110亿美元的债务。


印度70%的武器都来源于前苏联和俄罗斯供应,因此2019年我们看到印度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火拼时用的都是俄制飞机,但毛熊可不是好惹的,有仇报仇,有冤报冤,1990年末期印度又开始找俄罗斯买武器(只有俄罗斯愿意成体系地卖新式装备,印度喜欢买全套,西方国家不给),结果俄罗斯给印度下了套,从改装、升级、零配件各方面猛坑印度,印度只有哭着去找其它国家买点武器来压价,这就是印度武器今天“万国造”的来源。


爱耍小聪明的人,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多。


作为人口相近的两个大国,中国的起点比印度要困难得多,我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机会找欧美买武器,跟苏联交恶后,我们失去了强国工业的大腿,作为一个农业国,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立更生研发出来的。


结果走出了一条跟印度完全相反的路子。


就拿《印度调查报告》里提到的,中印两国粮食产量做分析,就能看出中印两国在发展过程中巨大的差距。


2019年,印度平均亩产水稻约250斤左右,中国亩产水稻约800-1000斤左右,两国的水稻产量为什么天差地远?


一是因为化肥,二是因为水利。


建国初期,我们只有两个技术老旧的化肥厂,年产化肥5000吨,肥效低得可怜,那时候全国最常见的好肥料是大粪,路遥的短篇小说《人生》的男主角就做过掏粪工,拿着粪勺在街头跟人斗殴,王小波也在自己的小说里讲过自己“是一把掏大粪的好手”,记得我小时候还见过有人推着椭圆形粪车在马路出没,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可见在过去贫苦年代,大粪算是一种重要资源。


现在的年青人再没人跟大粪打交道了,因为中国的化肥产量提升了。


化肥并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的,氮肥、磷肥都需要合成氨,点击合成氨这个科技树的最早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化肥,而是为了制造炸药,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跟大炮差不多,都是要合金钢无缝管,进入20世纪后,核潜艇成为一个国家能不能制造化肥的标志性分界线。


因为潜艇在深海水中航行时,要承受水压产生的静压力,潜艇外壳也被称为耐压壳,这种壳要承受高屈服度和高韧性、高抗爆性、抗周期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规模化生产还必须拥有一流的焊接能力。


要想得到合格的潜艇耐压壳壳体,就需要一整套的冶金技术和大型电弧炉、高压水压机、大型卷板机等一系列设备,这套技术跟设备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俄罗斯和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搞定,印度搞不定核潜艇,就是因为他们的钢材工业太落后。




核潜艇的耐压壳制造技术,在民用领域里最大的作用,是制造能生产合成氨的高压球罐!有了这门技术,一个国家就可以放肆地生产化肥,提高粮食产量了!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有了核潜艇,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有了基本生活保障。


1970年12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从这以后,中国有了自主生产化肥的能力,尽管当时是十年动乱时期,中国的粮食产量居然开始飙升。




未完待续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