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保长做什么的?有工资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64

保长是从保甲制度中延伸出来的,可以理解为在封建王朝时期,最基层的一个官职,古代中国因为宗法制度的影响,家族观念是非常强的,所以通常构成国家,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按一户人家来算,为了方便政府的管理,在古代又会将几户人家组成一个小的单位,专门设有人员管理,方便政府征兵,统计人口等等。


在唐朝时期就将四户人家设置为“邻”,每四“邻”设为“”,所以“保”这个单位中包含了二十户人家,这种制度叫做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成形是到了宋元时期,北宋将每十户人家设为一保,元朝将每二十户人家设为一甲,这个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进入了民国时期,最初保甲制度是被当做了封建糟粕给遗弃了,但是民国建立不久之后,就开始军阀混战,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要管理各地的百姓非常困难,所以一些地方军阀为了更好的控制住自己占领的区域,再次恢复了保甲制度。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对这种基层管理制度进行了一些改进,在这段时期将每5户人家设为了邻,25户人家设为了间,每百户人家设为乡,乡上面还设有区,这和现在按照人口数量,来划分行政区级别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后来国民政府开始围剿红军,这就需要加强对百姓的监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封建王朝时期这种加强对社会监管的制度再次被重新启用了,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每十户人家被设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每一户有一位户长,又由户长推举出甲长,甲长在推举出保长,推举出来的保长又由地方政府委任。


国民政府推行的保甲制度,最开始在江西施行,之后逐渐推广到了全国,保长要负责管理保内居民的户籍,统计人口的变动,及时上报区长官,另外还要做些宣传工作,不让保内的百姓投敌,干违法的事情,有人到外地,或者回来也要做统计,另外民国时期很多地方闹土匪,保长还要负责率领居民组织安保防卫工作,在一些地方对孩子的教育,孤寡老人赡养保长也要参与。


保长是由民众推举出来,政府任命的,但是他们和主政官员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没有决策权,只是负责落实上面的相关政策,虽然要为政府办事,但在最初保长没有任何的工资的,之后国民政府才通过给一些奖励,补贴提高了保长的待遇,每个保长能管理一百户人家,这其中的灰色收入也不容小觑,所以当时很多人不惜通过受贿来得到保长这个职务。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