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林丹汗,为什么林丹汗40万蒙古铁骑打不过皇太极10万金兵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72

为什么林丹汗40万蒙古铁骑打不过皇太极10万金兵

皇太极以软硬兼施的手段,拉拢并征服了察哈尔部外围的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和科尔沁部,使素来强大的察哈尔部的力量大为削弱。于是皇太极将军事行动的锋芒直指察哈尔部。

奈曼和敖汉为察哈尔八鄂托克成员,影响较大。努尔哈赤及其继承人皇太极早就通过奈曼鄂托克中有影响力的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策动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台吉归顺后金。1627年二月,皇太极暗中遣人至奈曼部衮楚克所在地,希望衮楚克说服敖汉部首领索诺木杜棱及克什克腾部首领索诺木诺延归顺后金。四月,奈曼和敖汉部遣人表示,他们曾说服林丹汗与后金讲和,但他们的努力遭到林丹汗和克什克腾部长的拒绝。六月,奈曼和敖汉部长派遣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至都尔弼城(后为清朝养息牧场),通知后金两蒙古部来降。皇太极领诸贝勒自都尔弼渡辽河,迎接了两部长。1627年十二月,察哈尔阿喇克楚特部长多尔济伊勒登、安班和硕齐、扣肯巴图鲁、昂坤杜棱等台吉,也先后率部依附于皇太极。

在此期间,皇太极曾数次遣人策动喀喇沁部归顺后金,但其所遣使臣均被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人截杀。1628年二月,皇太极以使臣被杀为由,亲自率领精锐之师征战察哈尔。皇太极命其弟多尔衮和多铎贝勒为先锋,率精兵先进。多尔衮探知多罗特部青巴图噜塞棱及其部众在敖穆伦住牧,于是合兵袭击了敖穆伦,多罗特部多尔济哈坦巴图噜受伤遁走,台吉固噜被杀,其部众万余人被皇太极俘获(《皇清开国方略》卷11)。

皇太极与喀喇沁通使,进兵察哈尔杀掠了多罗特部。于是,林丹汗兴师进抵喀喇沁部所在地,以武力裹走了喀喇沁苏布地塔布囊及其弟万丹伟征所属户口牧产。喀喇沁拉斯喀布汗与土默特、鄂尔多斯、阿苏特、永谢布的部分台吉联合,攻打了驻守赵城(在呼和浩特城一带)的林丹汗的一支军队。1628年七月,喀喇沁部首领派遣以4名喇嘛为首的使团与皇太极的使臣,刑白马乌牛盟誓,归顺了皇太极。

趁此机会,皇太极决定第二次征察哈尔林丹汗。1628年九月,皇太极分遣巴克什和希福传令西北归顺的外藩蒙古各部率领所属兵马,到达约定地点,以征察哈尔林丹汗。敖汉部长索诺木杜棱、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会于都尔弼城;内喀尔喀诸贝勒所率兵马会于辽阳城;喀喇沁和科尔沁部会于绰罗郭勒。皇太极统领大军乘夜攻入察哈尔部的锡尔哈锡伯图、英汤图等地,俘获了很多人畜而还。科尔沁台吉满珠习礼及巴敦(孔果尔之子)力战察哈尔部众,将所获物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分别赐二人"达尔汉巴图噜"和"达尔汉卓哩克图"号。惟有科尔沁部长奥巴不忍心杀掠林丹汗及其部下,以足疾为由未到达所会之地,与其弟布达齐率部抵达察哈尔边界,虚张声势而还。皇太极遣人问罪,罚驼十峰,马百匹(《皇清开国方略》卷12)。

1630年十一月,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楚琥尔、四子部落台吉伊尔扎布墨尔根台吉、阿鲁伊苏特部台吉齐桑达尔汉、噶尔玛伊勒登等各率所部先后归顺了皇太极。皇太极将他们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北岸游牧。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为了用武力夺回阿鲁诸部台吉,遂兴师到达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骑兵闻讯赶来,林丹汗早已越过兴安岭而去。

1632年三月,皇太极决定第三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部长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四月下旬,皇太极率领大军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埒河。当夜,镶黄旗两个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林丹汗欲率部撤至漠北喀尔喀,但喀尔喀三汗与他不和。于是林丹汗率领所属10万之众,西奔库赫德尔苏,经呼和浩特,渡黄河到达鄂尔多斯。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呼和浩特,得知林丹汗已南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

后金大军到达呼和浩特后,林丹汗在成吉思汗陵前举行庄严的仪式,宣称自己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遂带领察哈尔、鄂尔多斯部众,移动成吉思汗之陵,西渡黄河至大草滩。林丹汗在大草滩永固城一带拥众落帐,等待时机,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此时,一向坚决支持林丹汗事业的漠北喀尔喀却图台吉(土谢图汗部),于1634年初,率所部4万之众,直奔大草滩与林丹汗会合。林丹汗和却图台吉通过红教的关系,与藏巴汗和白利(康区)土司顿月多吉建立了联系(金巴道尔吉《水晶鉴》,留金锁校注)。

1634年夏,林丹汗不幸因病去世。林丹汗福金苏泰与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领察哈尔和鄂尔多斯部众自大草滩返回鄂尔多斯。喀尔喀却图台吉率部进入青海。

林丹汗病故后,皇太极于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前往鄂尔多斯寻找林丹汗子额哲。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渡过黄河,至托里图找到了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后来,后金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林丹汗子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之,设都统和副都统统治察哈尔左右翼。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发行版)。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清”,改元崇德。

察哈尔部在内蒙吗

关于“察哈尔”的词义,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据蒙文文献,“察哈尔”是古突劂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汗位。明时,察哈尔本部分八个“爱马克”(部):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称岭南四察哈尔鄂托克(或爱马克,变亦即四部);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齐特,称岭北四察哈尔鄂托克。两者统称察哈尔八部(鄂托克)万户(蒙古左翼三万户之一)。

察哈尔极盛时期在辽朝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察哈尔部的大汗林丹汗(1604年-1634年在位)是蒙古最后一任的大汗。林丹汗被后金击败后,整个漠南蒙古被纳入后金(清朝)国版图。

清朝康熙时期,察哈尔的叛乱被清政府镇压,察哈尔蒙古人被从中国东北(今东北和内蒙东)迁移到多伦诺尔一线,不再设部落大汗,归属于清朝理藩院与满洲人都统管理(没了蒙人治蒙的权利)。清朝皇帝又将察哈尔部蒙古以分散驻防等形式,迁居于全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部以及兴安岭至天山的三十八旗,都有察哈尔部蒙古。

中华民国1914年以直隶省口北道和绥远都统、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治(政府所在地)张北县(今河北张家口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1928年撤销,改置察哈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察哈尔省被撤销。

希望能够帮到您!

请问蒙古族里的察哈尔是个部落么?

蒙古族里的察哈尔是个部落。

察哈尔部是蒙古族最著名的部落之一,历史上号称蒙古中央万户。察哈尔的词义尚无定论,最有影响的解释有两种。

第一种是察哈尔为古突厥语,是汗之宫殿卫士即大汗护卫军的意思,第二种是明嘉靖三十五年,达赉逊库登汗率部徙牧于辽东边外,因近边故称所部为察哈尔。据多种史料记载,前一种解释更近乎历史真实。

扩展资料:

明王朝为了对付后金努尔哈赤的入侵,相约驻牧于宣化、张家口一带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共同抗御后金。

一六二六年,林丹汗进攻后金的科尔沁、扎鲁牧蒙古诸部,由于有后金的重兵援助,林丹汗失败。之后,林丹汗被迫西移,至宣化府长城外以西以北地域。

并把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也控制手中。后金皇太极执政后,为入主中原解除南下之忧,决意先征服漠南的察哈尔,土默特诸部。

一六二九年,皇太极西逐察哈尔进占宣化大同塞垣外一带。一六三二年皇太极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西走大板申过黄河,后入青海病死。

一六三五年林丹汗之子额哲被俘降后金,后编为八旗。额哲降后,清朝将察哈尔作旗安置在辽宁义州一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察哈尔

清代察哈尔八旗及其分布

清朝八大旗:正白旗、镶白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清代八旗之一。

镶白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

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正红旗,又作“整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

镶红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蓝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

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明末与皇太极同时代察哈尔的林丹汗有谁了解

  1603年,蒙古帝国的 布延薛禅汗去世,次年由他的长孙林丹汗继位。

  林丹汗即位后,在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林丹汗加强了传统的左右翼三万户的地方行政体制,命永谢布部却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率领一支军队驻防赵城(今呼和浩特一带),管理右翼三万户的蒙古各部,任命乌齐叶特(内喀尔喀)鄂托克锡尔呼纳克洪台吉为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察哈尔八鄂托克虽属左翼三万户,但直属林丹汗。

  林丹汗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巩固汗权,以察哈尔部为基础,直接控制了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时也遥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林丹汗执政前期,漠北喀尔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伦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科尔沁奥巴洪台吉、鄂尔多斯土巴济农等,定期前往察汉浩特,朝见林丹汗,并与大汗共同商讨政务大事,参加大汗举行的宴会、围猎等活动。蒙古各部汗、济农、诺延、台吉,按照图们札萨克图汗大法约束诸鄂托克,并定期向林丹汗朝贡献物(《大黄册》,1957年列宁格勒版)。

  林丹汗利用藏传佛教,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林丹汗登基那年,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所遣迈达里呼图克图札阿囊昆噶宁波(大慈诺门汗)经鄂尔多斯抵达呼和浩特,作为蒙古地区黄教的坐床喇嘛。不久,林丹汗将迈达里诺门汗、卓尼绰尔济迎请至察汉浩特,不但自己信奉黄教,而且让他们在察哈尔地区活动,宣扬该教。1618年,当林丹汗26岁时,西藏红教方面派遣沙尔巴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在察汉浩特隆重地迎接了他。林丹汗封他为国师,并接受深奥密乘之灌顶。沙尔巴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红教八思巴喇嘛用千金所铸嘛哈噶喇金佛。林丹汗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林丹汗为了弘扬佛教,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大翻译家,在1628-1629年期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经》 (前人已翻译过其中一部分),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把祖传下来的传国金印和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经》视为三大法宝。

  林丹大汗以沙尔巴呼图克图为国师,改奉红教后,极大地影响了他从前的形象和声誉。信奉黄教的漠北喀尔喀和右翼三万户的各部汗、济农、诺延、台吉,与林丹汗逐渐有所疏远。影响较大的迈达里诺门汗,也与林丹汗发生了分歧,久居漠北喀尔喀,已不再同情和支持林丹汗。尽管林丹汗改奉红教后,其统治地位大受影响,但蒙古各部基本上仍听从于他的统一号令。 而正当此时,女真人已从东北地区崛起。其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国号曰“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早已引起蒙古和明朝的注意。

  更何况,后金势力和影响已波及到蒙古边缘各部。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及喀喇沁等,不断遣人至察汉浩特,希望林丹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遏制后金势力。1608年,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领5000人进犯乌拉部。乌拉部为女真人的一支,与科尔沁相邻。乌拉部派人向科尔沁部求援。经林丹汗同意,科尔沁部翁阿岱巴图尔诺延及其子奥巴率领科尔沁部大军到达乌拉境,与乌拉部联军共同打退了褚英的军队。不久,叶赫部(在昌图和开原之间所居)首领锦太什受到努尔哈赤的威胁,又向林丹汗告急求援。林丹汗遂命翁阿岱巴图尔及其子奥巴领科尔沁部兵,往援叶赫部,杀死了努尔哈赤的部将布扬古(《皇清开国方略》卷12)。后金天命年间,科尔沁部的台吉们奉林丹汗的命令,曾几次同后金交战,保卫了自己的边疆。显示了自己的势力,科尔沁部的明安诺延的3个儿子还曾率领部众深入后金境内,大掠其牲畜。 但是,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的地位尚未巩固,他不敢与蒙古和明朝同时对立。因此,对蒙古人的挑战,尽量采取忍让迁就的态度,甚至以通婚(努尔哈赤娶科尔沁明安台吉女为妃)为手段,争取与科尔沁、内喀尔喀诸台吉保持和睦友好关系。

  1619年六月,当努尔哈赤攻打明朝抚顺、开原.铁岭、辽阳之际,林丹汗也趁机亲率察哈尔和内喀尔喀五部,攻占了明朝的广宁城。当时,明朝为了不让努尔哈赤与林丹汗联合,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不断派人到察汉浩特,竭力讨好林丹汗,希望他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林丹汗也考虑到,与明朝保持友好,进行贸易,有利可图;同时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后金势力。因此,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安然无事。为了表示谢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送白银千两。

  1619年夏,后金取得了辽东地区以萨尔浒之战为中心的总体战役的胜利,士气大振。七月,努尔哈赤准备乘胜攻打铁岭。驻守铁岭的明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后金精税。于是明朝派人至察汉浩特,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命内喀尔喀五部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札鲁特鄂托克巴克、色本以及科尔沁明安诺延之子桑噶尔寨台吉等领兵万余,往援铁岭明军。林丹汗所遣大军乘夜色到达铁岭城下。此时,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已攻克了铁岭。他得知蒙古援军1万余人兵临城下,便指挥诸贝勒出城交战。齐赛诺延率领的蒙古军队,经不起数量上优势、斗志旺盛的后金军队的猛攻,纷纷败下阵来,奔辽河夺路而逃。后金军队紧紧追杀,活捉了齐赛诺延、巴克、色本、桑噶尔寨等台吉。

  1619年十月,林丹汗派遣使臣康喀勒拜瑚持书到努尔哈赤住地,自称“四十万蒙古之主”,藐视称“水滨三万人之王”(《皇清开国方略》卷7)的努尔哈赤,要求努尔哈赤无条件释放所获内喀尔喀台吉和科尔沁台吉,并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林丹汗所攻取的广宁城。努尔哈赤释放了除内喀尔喀弘吉剌特的齐赛诺延以外的所有台吉,并写了一封指责林丹汗的措词强硬的信,通知内喀尔喀五部以牲畜一万赎回齐赛诺延。林丹汗拒绝努尔哈赤的要求,但仍准备设法营救齐赛诺延。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和诸贝勒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打败明军7万守城部队,占领了沈阳城。努尔哈赤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沈阳,指挥其余大部分兵力,准备乘胜攻取辽阳城。林丹汗得知后金占领沈阳并留下少数部队守护的情报后,令管理蒙古左翼三万户的大臣,乌齐叶特鄂托克的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率领内喀尔喀卓哩克图诺延、达尔汉巴图尔、巴哈达尔汉等2000骑兵前往沈阳营救被禁的齐赛诺延。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所率轻骑到达沈阳城下,与守城部队展开激战。但蒙古军队担心努尔哈赤的援兵前来增援,便撤回蒙古本土。1621年八月,内喀尔喀五部送万头牲畜,赎回了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

  1603年1612年,后金国主努尔哈赤遣人至蒙古科尔沁部,娶明安台吉女为妃。1614年四月,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娶科尔沁札鲁特台吉钟嫩女为妻。同月,札鲁特内齐汗,将其妹嫁与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接着,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台吉女为妃。同年十二月,札鲁特部额尔济格台吉女嫁给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雷。1615年努尔哈赤又纳科尔沁孔果尔台吉女为妃。1617年内喀尔喀巴岳特鄂托克达尔汉巴图尔诺延之子恩格德尔娶女真舒尔哈齐四女为妻。经如此频繁的联姻,减少了来自蒙古方面的压力,使努尔哈赤集中精力去对付明朝。

  1618年四月起,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大军,先后攻克了明朝的辽东要镇抚顺、开原、铁岭,并取得了萨尔浒大捷,歼灭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有生力量。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后,乘胜攻克了辽阳城,四月迁都辽阳。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西渡辽河,攻下了明朝的军事重镇广宁(也称北镇)。1625年迁国都于沈阳。此时,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完全扫除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势力。巩固了在辽东的统治后,他将注意力逐渐转向了蒙古察哈尔部。首先对察哈尔的外围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采取了离间、拉拢、威胁等手段,以孤立和削弱林丹汗的势力。

  1619年七月的铁岭战役后,努尔哈赤频繁遣人至内喀尔喀,要求诸台吉与后金盟誓修好,共同对付明朝。努尔哈赤与内喀尔喀建立同盟的目的是为了离间内喀尔喀与林丹汗的关系。十一月,在内兴安岭的色特尔黑地方,内喀尔喀五部部分台吉与努尔哈赤所遣使臣额克星额、绰库尔、雅希禅、库尔禅等刑白马乌牛,设酒盟誓,表示彼此修好,与明朝为敌(《皇清开国方略》卷6)。1621年十一月,内喀尔喀五部的古尔布什、奔古勒二台吉率领所属六百户,至辽阳归附于后金(《皇清开国方略》卷7)。努尔哈赤设大宴迎接,并将松古图公主嫁给了古尔布什台吉。

  内喀尔喀部分台吉与后金通婚、盟誓等事,引起了林丹汗的疑心。他严厉指责管理左翼三万户的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管束不得力,甚至怀疑他暗中与努尔哈赤已有联系,准备对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和其他诸台吉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反而加速了蒙古内部的分化。本来从林丹汗信奉红教后,尊崇宗喀巴黄教多年的漠北喀尔喀以及漠南影响较大的诸部,已与林丹汗貌合神离,开始自行其是了。1622年二月,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与林丹汗发生分歧,遂率领所属乌齐叶特部与明安谔勒哲依图台吉所属乌噜特部共三千多户,投奔辽阳城,归顺了努尔哈赤。受其影响,1623年正月,内喀尔喀拉巴什希布、索诺木、莽果、达赖台吉等也各率所属五百户投奔了辽阳城。此时,乌珠穆沁部翁衮都喇尔子多尔济车臣济农与其叔之子塞棱额尔德尼台吉也因与林丹汗不和,率部投奔了漠北喀尔喀车臣汗硕垒。苏尼特部素塞巴图噜济农、浩齐特部策凌伊尔登、阿巴噶部都思噶尔札萨克图济农各率所部,也投奔了漠北喀尔喀车臣汗硕垒。

  针对锡尔呼纳克杜棱等台吉投奔努尔哈赤,林丹汗传令内喀尔喀和科尔沁部,不得与后金使臣擅自往来,若被发现,定要兴师问罪。

  1623年五月,努尔哈赤又暗遣佑雷和伊沙穆,分别前往札鲁特右翼台吉达雅和色本两处。奉命监视右翼的札鲁特左翼台吉钟嫩和巴林左翼台吉昂安等,中途劫夺了佑雷、伊沙穆所带衣物。色本惧怕林丹汗问罪,于是率部逃入科尔沁。科尔沁奥巴也惟恐得罪林丹汗而不敢收留。色本台吉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得知内喀尔喀的很多台吉怀有归顺之心,但被林丹汗所阻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决定以武力相助欲附之台吉。经多次往来,努尔哈赤已争取了科尔沁奥巴为首的诸台吉。1624年二月,努尔哈赤遣巴克什、希福、库尔禅至科尔沁,在伊克唐噶哩坡(今科左中旗花土古拉苏木一带)与奥巴为首的诸台吉刑白马乌牛盟誓(《皇清开国方略》卷8)。此时,林丹汗叔祖岱青台吉与林丹汗不和,遂领所属锡纳明安鄂托克及其六子逃入科尔沁境内,受到奥巴洪台吉的保护。林丹汗命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领兵追回岱青台吉。齐赛诺延深入科尔沁,斩杀了前来堵截的奥巴属下六台吉,取胜而返。1625年十一月,林丹汗亲自率领内喀尔喀部分兵力,前往科尔沁奥巴洪台吉所在地格勒珠尔根城,围城问罪。努尔哈赤命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由农安塔前来援助奥巴,迫使林丹汗撤走。内喀尔喀巴岳特鄂托克达尔汉巴图尔之子恩格德尔台吉欲归后金,因惧林丹汗,不敢前移。努尔哈赤命诸贝勒率兵,移其部众于辽阳。

  在此期间,努尔哈赤以札鲁特部人夺其使臣财务为借口,派阿巴泰、德格类等贝勒率领3000人,深入札鲁特左翼击斩了昂安台吉,尽获其妻孥人户畜产而去。面对后金统治者的军事压力,林丹汗未能有效地组织各部与后金正面作战,客观上为后金提供了蚕食其外围各部的机会。

  1626年五月,努尔哈赤亲统大军,分兵八路进攻巴林部,击斩了该部台吉囊努克,收其畜产班师。巴林部的部分台吉率部逃入科尔沁境,归顺了努尔哈赤。同年十月,后金以札鲁特台吉鄂尔齐图等兵阻前往科尔沁的使臣为借口,由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率领万余兵马攻打了左翼札鲁特诸台吉,俘虏了巴克为首的14个台吉及人畜。随后,后金统治者又以武力迫使察哈尔所属阿剌克楚特鄂托克小台吉图尔济率属下百余户归附了后金。

  1626年八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去世,其四子皇太极即位。皇太极登基后,加快了征服蒙古各部的步伐,三征林丹汗。

  皇太极以软硬兼施的手段,拉拢并征服了察哈尔部外围的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和科尔沁部,使素来强大的察哈尔部的力量大为削弱。于是皇太极将军事行动的锋芒直指察哈尔部。

  奈曼和敖汉为察哈尔八鄂托克成员,影响较大。努尔哈赤及其继承人皇太极早就通过奈曼鄂托克中有影响力的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策动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台吉归顺后金。1627年二月,皇太极暗中遣人至奈曼部衮楚克所在地,希望衮楚克说服敖汉部首领索诺木杜棱及克什克腾部首领索诺木诺延归顺后金。四月,奈曼和敖汉部遣人表示,他们曾说服林丹汗与后金讲和,但他们的努力遭到林丹汗和克什克腾部长的拒绝。六月,奈曼和敖汉部长派遣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至都尔弼城(后为清朝养息牧场),通知后金两蒙古部来降。皇太极领诸贝勒自都尔弼渡辽河,迎接了两部长。1627年十二月,察哈尔阿喇克楚特部长多尔济伊勒登、安班和硕齐、扣肯巴图鲁、昂坤杜棱等台吉,也先后率部依附于皇太极。

  在此期间,皇太极曾数次遣人策动喀喇沁部归顺后金,但其所遣使臣均被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人截杀。1628年二月,皇太极以使臣被杀为由,亲自率领精锐之师征战察哈尔。皇太极命其弟多尔衮和多铎贝勒为先锋,率精兵先进。多尔衮探知多罗特部青巴图噜塞棱及其部众在敖穆伦住牧,于是合兵袭击了敖穆伦,多罗特部多尔济哈坦巴图噜受伤遁走,台吉固噜被杀,其部众万余人被皇太极俘获(《皇清开国方略》卷11)。

  皇太极与喀喇沁通使,进兵察哈尔杀掠了多罗特部。于是,林丹汗兴师进抵喀喇沁部所在地,以武力裹走了喀喇沁苏布地塔布囊及其弟万丹伟征所属户口牧产。喀喇沁拉斯喀布汗与土默特、鄂尔多斯、阿苏特、永谢布的部分台吉联合,攻打了驻守赵城(在呼和浩特城一带)的林丹汗的一支军队。1628年七月,喀喇沁部首领派遣以4名喇嘛为首的使团与皇太极的使臣,刑白马乌牛盟誓,归顺了皇太极。

  趁此机会,皇太极决定第二次征察哈尔林丹汗。1628年九月,皇太极分遣巴克什和希福传令西北归顺的外藩蒙古各部率领所属兵马,到达约定地点,以征察哈尔林丹汗。敖汉部长索诺木杜棱、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会于都尔弼城;内喀尔喀诸贝勒所率兵马会于辽阳城;喀喇沁和科尔沁部会于绰罗郭勒。皇太极统领大军乘夜攻入察哈尔部的锡尔哈锡伯图、英汤图等地,俘获了很多人畜而还。科尔沁台吉满珠习礼及巴敦(孔果尔之子)力战察哈尔部众,将所获物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分别赐二人"达尔汉巴图噜"和"达尔汉卓哩克图"号。惟有科尔沁部长奥巴不忍心杀掠林丹汗及其部下,以足疾为由未到达所会之地,与其弟布达齐率部抵达察哈尔边界,虚张声势而还。皇太极遣人问罪,罚驼十峰,马百匹(《皇清开国方略》卷12)。

  1630年十一月,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楚琥尔、四子部落台吉伊尔扎布墨尔根台吉、阿鲁伊苏特部台吉齐桑达尔汉、噶尔玛伊勒登等各率所部先后归顺了皇太极。皇太极将他们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北岸游牧。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为了用武力夺回阿鲁诸部台吉,遂兴师到达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骑兵闻讯赶来,林丹汗早已越过兴安岭而去。

  1632年三月,皇太极决定第三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部长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四月下旬,皇太极率领大军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埒河。当夜,镶黄旗两个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林丹汗欲率部撤至漠北喀尔喀,但喀尔喀三汗与他不和。于是林丹汗率领所属10万之众,西奔库赫德尔苏,经呼和浩特,渡黄河到达鄂尔多斯。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呼和浩特,得知林丹汗已南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

  后金大军到达呼和浩特后,林丹汗在成吉思汗陵前举行庄严的仪式,宣称自己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遂带领察哈尔、鄂尔多斯部众,移动成吉思汗之陵,西渡黄河至大草滩。林丹汗在大草滩永固城一带拥众落帐,等待时机,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此时,一向坚决支持林丹汗事业的漠北喀尔喀却图台吉(土谢图汗部),于1634年初,率所部4万之众,直奔大草滩与林丹汗会合。林丹汗和却图台吉通过红教的关系,与藏巴汗和白利(康区)土司顿月多吉建立了联系(金巴道尔吉《水晶鉴》,留金锁校注)。

  1634年夏,林丹汗不幸因病去世。林丹汗福金苏泰与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领察哈尔和鄂尔多斯部众自大草滩返回鄂尔多斯。喀尔喀却图台吉率部进入青海。

  林丹汗病故后,皇太极于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前往鄂尔多斯寻找林丹汗子额哲。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渡过黄河,至托里图找到了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后来,后金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林丹汗子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之,设都统和副都统统治察哈尔左右翼。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发行版)。蒙古人之所以承认皇太极为汗,是因为当时的女真(满族)部和蒙古人似乎有着同一祖源关系,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的先祖就是猛哥帖木耳(猛哥帖木耳是蒙古名字,他曾于1412年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清”,改元崇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求助!察哈尔王怎么叛变的啊

察哈尔是蒙古的一个大部族,在成吉思汗时是大汗的警卫部队,直到清朝其在蒙古仍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康熙亲政初期,爆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战争一开始就波及了半个中国,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而当时的蒙古察哈尔王叛乱,就是因为蒙古部族受到吴三桂等人煽动,并且也有趁火打劫的意思,入主中原做皇帝是反叛者的最终目标。

察哈尔因何叛乱

记得在三藩叛乱时候,前方战事紧张,吴三桂势如破竹,康熙焦头烂额之际,却又后方失火,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尔尼趁火打劫,竖起反旗,直杀到京城附近,万般无奈之下,康熙接受孝庄的建议,起用老将图海,搜集八旗家奴,许下多多好处,这才稳住了后方,确保前方无忧。

这个察哈尔部到底是何来历呢?关于察哈尔部族,在清朝历史上,也算是曾经轰轰烈烈过。最著名的是两件事,其一是这次的叛乱,另一是在皇太极时期。察哈尔部是元蒙嫡裔,后来是漠南蒙古的一支,从后金崛起,便一直与之为敌,直到天聪九年皇太极派多尔滚征伐才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天聪八年,皇太极联合其他蒙古部落,多次亲征察哈尔部,该部终于败退,首领林丹汗率众逃往青海,病逝于途中。第二年多尔滚再次追赶此部,林丹汗妻、子不得不投降,并献上元代传国玉玺。

察哈尔部又因何在康熙朝要叛乱,重新和清朝为敌呢?

皇太极降伏察哈尔部之后,和他的兄弟子侄们接收了林丹汗的女眷,充实了他们自家的后院。皇太极自己后来的衍庆宫淑妃和麟趾宫贵妃即为林丹汗的大福金囊囊太后和窦土门福金。为了安抚察哈尔部族,皇太极还把自己的次女,孝端皇后的长女温庄公主玛咯塔嫁给了林丹汗的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婚礼相当隆重,之后又赐额哲为亲王,并为他们建造府第。

一方面笼络察哈尔,用软的柔情政策,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控制察哈尔,赐为亲王,但不给予扎萨克权力,由朝廷统一管理旗务,本着“权爵分离、直接管理、编骑入册、褫多兵权”的原则来治理。但是察哈尔因为自己大元帝国的嫡裔身份,一直做着恢复蒙古帝国的美梦,岂能甘心臣服于清?额哲比较安于本分,但是不久就生病而亡,只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女儿。四年之后,守寡在家的温庄公主又奉命嫁给了额哲的弟弟阿布奈,并与之生下两子:布尔尼(后来起兵叛乱那位)和罗卜藏。虽然如此,但是阿布奈显然不似自己的哥哥额哲那样恭顺,他从成吉思汗那里继承而来的高贵血统,让他桀骜不驯,不甘心从此成为满清的奴仆。他开始在自己的部落里重新定义自己的权威,开始渐渐要脱离清朝的控制,即使在公主活着的时候,也尽可能地不与清朝合作。在顺治驾崩和康熙登基两件大事中,他都没有前往,不去祭奠,也不去朝贺。也许是碍于温庄公主的情面,朝廷(其实该是孝庄)并没有做出什么行动。康熙二年三月,长期处于夹缝中生存的温庄公主终于不堪重负,早早离开了人世。这对于阿布奈来说,不啻是一件喜事,终于摆脱了朝廷的枷锁,于是他很快就重新续了弦,并且把本该陪葬给公主的珍宝也拿来用来哄自己新娶的福金开心,甚至把公主所生的小儿子送给自己已然分家而出的长子抚育,看都不愿意看见他。从此和清朝完全脱离,划清界限,再不朝觐。

康熙八年,礼部请封外藩蒙古诸王妃,朝廷才把怒气发泄出来,专门下旨“察哈尔阿布奈亲王之妻著停封,余如议。阿布奈系出征所获之人,乃尚以固伦大长公主,命为亲王。恩遇优渥,较之在内诸王及在外蒙古诸王,止有太过,并无不及。乃在外诸王贝勒等,每年俱来问安,年节来朝。阿布奈竟忘恩养,八年以来,不一朝请,且每年谴人存问公主所生之子,颁给恩赐,阿布奈犹不亲身一问太皇太后及朕躬安。公主所生幼子,阿布奈理应抚养,乃交于已分家之长子,更属何心?此等情节,著理藩院严察议奏”。

清廷终于忍无可忍,抓住时机,开始发难,八年五月理藩院遵谕复议:“阿布奈无藩臣礼,大不敬。应论死,革去王爵,不准承袭。”康熙当时已经除去鳌拜,开始总揽朝政大劝,一惯的仁心使得他免除了阿布奈的死刑,“著革去亲王,严禁盛京”。阿布奈瞬间成了阶下囚。康熙为了安抚察哈尔部族,恩准公主的长子布尔尼承袭了亲王爵位,并把安亲王岳乐收养的贝勒博洛的女儿封为郡主嫁给了布尔尼。虽然布尔尼的父亲不抚养他的弟弟,但是这丝毫没有引起他的憎恨,或者是生来的高贵血统,让他和父亲一样拥有梦想和野心,他丝毫没有感激康熙的恩情,反而积聚力量,蓄势待发,他要为自己的父祖复仇。

机会终于来了,康熙十四年三月,布尔尼趁着朝廷全力在南方平叛,无暇北顾的机会举兵谋反。他要毁灭清朝,致康熙于死地,解救自己的父亲,完成察哈尔的梦想。可惜,天不我与。温庄公主虽然去世了,她陪嫁过去的家人还有很多。温庄公主府的管家辛柱,虽然随公主去了蒙古,但始终是一颗满人的心。当他发现布尔尼的阴谋后,立刻派遣自己的弟弟,千里疾驰快马赶进北京城报信,使康熙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很快布尔尼的阴谋就被挫败,在图海的大军前溃败。布尔尼和弟弟罗卜藏也被朝廷大军射死,年幼的儿子被军前正法,这下斩草除根,朝廷没有再给自己留下后患。被囚禁着的阿布奈也被朝廷实行了绞刑。

察哈尔的叛乱来得快去得也快,却给了朝廷一个彻底分化铲除他们的机会。从此后,察哈尔蒙古作为一个实体再不存在,他们被从东北迁移到多伦诺尔一线,不再设首领,直接归属于朝廷理藩院管理。草原上不落的太阳终于陨灭。大元蒙古的嫡系子孙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不再具备争夺下天的实力。

为什么横扫林丹收遗孀?

皇太极五宫后妃中的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是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

林丹汗是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首领,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其所在的察哈尔部也是承继蒙古宗主大汗之位的所在部,其自号库图克图汗,史称林丹汗。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清楚地认识到,察哈尔林丹汗是他在蒙古方面遇到的一个主要劲敌,只有把林丹汗打下去,整个漠南蒙古才能俯首听命。因此他推行分化瓦解察哈尔的政策,利用蒙古各部封建主对林丹汗的强烈不满情绪,逐个地把他们拉到自己一边,结成针对察哈尔的军事同盟,而在军事上则采取果断的步骤,予以狠狠的打击。皇太极曾三次出兵征剿,天聪八年(1634年) 林丹汗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走死青海大草滩。其部众纷纷投奔到皇太极麾下。

麟趾宫后墙

天聪元年(1627 年) 正月,清太宗向奈曼部衮出斯巴图鲁、敖汉部琐诺木杜棱、塞臣桌礼克图等首领发出信件,要求建立友好关系,还要他们把他的信件传给克什克腾诸部,以扩大影响。奈曼、敖汉终“因察哈尔不道,来求圣主福庇”,于七月间,率众归附后金,太宗给予热烈欢迎,隆重接待。随着形势的发展,归附者日见增多,连林丹汗手下的重要人物也不断前来投诚。这使林丹汗进一步陷入孤立。七月,喀喇沁部派喇嘛四人,率五百三十人的代表团来沈阳“乞盟”。谈判成功,双方“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取得了共同攻取林丹汗的一致意见。以皇太极为盟主,针对林丹汗的军事联盟正式形成。在取得蒙古诸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持后,太宗放心大胆地向察哈尔进兵。天聪二年(1628年)二月中旬,太宗率精骑在敖木伦闪击了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余人,先挫察哈尔锐气。九月,太宗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征调归附的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贝勒,各率所部兵马,“会于所约之地”,他亲自率领满、蒙军队西征察哈尔。十九日,在接近敌人目标时,连夜进军,次日黎明,骑兵飞驰袭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诸地。派精骑追逐察哈尔败军,一直追到兴安岭,取得了初步胜利。十月中旬,皇太极返回沈阳。天聪八年(1634年) 皇太极再次西征,林丹汗逃到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失去了首领林丹汗,跟随他逃跑的部众一哄而散,连他的许多大臣也都各率所部自谋生路。他们看到向西逃没有尽头,莫如投靠后金。因此,陆续循旧路往回返。正巧皇太极率大军来到,把他们一一招抚。林丹汗的妻子也率众先后来归。

衍庆宫淑妃原是察哈尔汗的遗孀,史称窦土门福晋。她是蒙古阿巴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

窦土门福晋归降后金的时间是天聪八年(1634年) 闰八月,窦土门福晋在林丹汗手下寨桑德参庄等四大臣以及众多贝勒台吉的护送下,携其所属人众归降了皇太极。当时大贝勒代善鼓动众贝勒奏请皇太极“选入宫闱,抚慰众心”。对此,皇太极曾踌躇再三,代善等以“臣等为福晋委身顺运,异地来归,其作合实由于天”等为由,力劝皇太极。皇太极则顾虑娶林丹汗之妻可能会留下恶名,故而犹豫不决。

但他终以收纳窦土门福晋有利于笼络察哈尔林丹汗部众这一政治、军事的需要出发,迎娶了林丹汗之妻。而护送窦土门福晋的多尼库鲁克等,亦十分高兴地表示,此次来投,就是为皇上送福晋的,“皇上纳之,则新附诸国与我等皆不胜踊跃欢庆之至”。皇太极特命选良马四匹,备御用马鞍派人前往迎之。双方相见时,窦土门福晋与天聪汗皇太极互行抱见大礼。抱见礼是当时盛行在满蒙民族间特有的一种见面礼节,是彼此间久别重逢感情深厚的表示。有抱腰接面和抱膝相见等形式。紧接着,皇太极宰牛羊设大宴为其接风,窦土门福晋坐在左侧帐幄内出席了宴会,观赏了较射(射箭比赛) 和角抵(摔跤比赛)。

接踵而至的是察哈尔汗的苏泰太后、俄尔哲依太后和伯奇太后,因为已有了皇太极纳察哈尔汗遗孀的先例,故察哈尔汗的这些遗孀们很快有了各自的归宿。苏泰太后被议定许嫁给她的姐夫,即后封为和硕郑亲王的济尔哈朗(其姊此时已亡),俄尔哲依太后嫁给了后封为多罗饶余郡王的阿巴泰,伯奇太后则嫁给了后封为和硕肃亲王的豪格。

蓝缎彩绣钉珠料马蹄底鞋

娜木钟,姓博尔济吉特,系蒙古阿巴垓部额齐格诺颜之女,是成吉思汗之弟布尔格博勒格图的后裔。其嫁给林丹汗后,被尊为多罗大福晋,史称“囊囊太后”。天聪九年(1635年) 五月,娜木钟在侍卫索诺木的护送下率众前来归降,在一个叫西喇米尔格的地方遇到了以多尔衮为首的后金召抚大军。当初太宗议定囊囊太后娜木钟许嫁给后封为和硕礼亲王的代善,代善以娜木钟太穷为由拒绝了这位林丹汗的遗孀。起初,皇太极几次派大臣去催代善娶娜木钟,可代善不但拒不执行,而且还提出要娶苏泰太后。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得到满足,代善就娶了察哈尔汗的妹妹泰松公主,毫不留情地把娜木钟给晾在了盛京城外。僵持不下之际,皇太极的弟弟们阿巴泰、德格类、阿济格和多铎等向皇太极建议,说代善因嫌囊囊太后没有财产贫寒而坚决不娶,我们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其实当初是不该议定将囊囊太后嫁与代善的,娜木钟是察哈尔汗地位尊贵的多罗大福晋,实在是汗宜纳之。

面对此种说辞,皇太极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囊囊太后是多罗大福晋不假,但这些寡妇们中地位最尊的当属苏泰太后,其所生之子额哲是继蒙古大汗正宗地位的嫡长子,其手中有元代传国玉玺,归来时带来的财富也丰厚,所以才会出现争着娶她的局面。现在代善不要囊囊太后,这些王公贵族就让自己来收拾残局,皇太极很生气,就以已经纳了窦土门福晋为由而“坚执不从”了一个多月。经过两个多月的思考,皇太极认识到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地区) 地理位置重要,其蒙古诸部的人心向背直接影响着明与后金之间的力量消长。囊囊太后并不仅仅代表她个人,若不恩养前来归附的察哈尔汗妻妾及其部众使之各得其所,察哈尔部溃众就有可能投奔明朝或漠北其他蒙古部落而继续与后金为敌,那后金就又要腹背受敌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最后他终于答应纳囊囊太后为侧福晋。

标签: 太极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