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地之辩:新思维重聚焦,新定位再思考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954

诸葛亮躬耕隐居、藏修发迹于今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一直以来也没什么争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南阳方面忽然“翻案”,认为“三顾茅庐不发生在今湖北襄阳”,后来甚而至于大胆提出诸葛亮躬耕隐居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当年的宛城)。“宛城说”横空出世,一时间路人侧目。



“宛城说”者用以动摇“襄阳说”的最大理由就是一些史书记载的,“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以南为南郡”, 而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因隆中在汉水南边,当属于南郡,可见不是躬耕地。



持襄阳说者认为,“秦兼天下”,是从天下大形势着眼,可见只是大致分法,且南阳郡及南郡之立,距汉末已500年,其间难保没有一些变动,再则汉末南阳郡在汉以南的地块已非常之多,将汉南汉北二分法绝对化不能服人。



诸葛亮躬耕隐居、藏修发迹于今湖北省襄阳市隆中的史料非常多,比如王隐的《蜀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


习凿齿《与桓祕书》:“每定省家舅,从(襄阳)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又江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


盛弘之《荆州记》:“襄阳西北十里许,名为隆中,有孔明宅”。


《荆州图副》:“邓城旧县南一(十)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不胜枚举,其中很多还是实地考察报告。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汉末人士避乱的流向、军阀割据的形势、诸葛亮的宗法正统思想、诸葛亮的人文交游情况分析,得出诸葛亮躬耕隐居、藏修发迹于襄阳隆中的合理性、必然性。



从上述史料看,诸葛亮明明躬耕于襄阳,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却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陈寿写史时,也没有取“躬耕于南阳”之说,只用“躬耕于野”、“躬耕陇亩”模糊带过。



然则诸葛亮到底躬耕于何处?习凿齿提了一著名的“南阳邓县隆中论”——“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习氏此论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解决“躬耕于襄阳”的史实与“躬耕于南阳”的自称间的矛盾。习氏是诸葛亮的“异代相知”,襄阳本地人氏,“博学洽闻”,名高天下,此论一出,遂成定案。



而“宛城说”者就是从习凿齿此论展开置疑的: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属于孤证,孤证不立;邓县跨越汉江管辖隆中,与南、南两郡传统分界法不符。



笔者已经分析出,“宛城说”者否定习凿齿“南阳邓县隆中论”,会导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成为孤证,孤证不立;肯定习论,又变成直接肯定“襄阳说”。总之,不管肯定还是否定,“宛城说”都无法自圆其说。



反之,“襄阳说”者肯定习论,自然是“固所愿也”;其实否定习论,也顺带否定了躬耕于南阳郡界内可能性(实在南郡襄阳城周边)。总之,不管肯定还是否定,“襄阳说”都始终岿然不动。



笔者认为,躬耕地之争要用新思维重聚焦——诸葛亮是否真的躬耕于南阳郡内,才是真正的焦点!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超前研究隆中属不属于邓县、邓县跨不跨过汉江,毫无意义。



笔者是持“襄阳说”者,从简化思维、止争息讼的角度出发,认为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及习凿齿的“南阳邓县隆中”论,均可置而勿论。



不争论不代表不分析思考。笔者的新定位再思考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的是“曲笔”,诸葛亮实躬耕于襄阳,种种原因,他不便秉笔直书,因用“南阳”代之。



有一位著名的伟人曾经说过:“《红楼梦》……是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出来,真事不能讲,就是政治斗争”,这位伟人曾经写过一封家书,“自从六月十五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这“西方的山洞”,我们现代人知道,就是韶山的滴水洞,与“西方”并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一位伟人说过,“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实讲的是他不知道史无前例那个事。



真事不能讲,用贾雨村言写出来,就是政治的艺术。诸葛亮为什么不能写他躬耕于襄阳?一则他躬耕于襄阳时与当时的襄阳之主刘表虽是亲戚却不是同道,恩怨难明,他不愿写;二则,他上表时“汉贼曹操”已设立了襄阳郡,出于政治影响方面的考虑,他不能写。



因为上述原因,“躬耕于南阳”不能坐实,这也是它只是孤证的原因。



作为诸葛亮的“异代相知”,习凿齿与诸葛亮心心相印,他掌握了躬耕地密码,但不便完全解码,所以他提出了“南阳邓县隆中”理论,部分解码:“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是实;“亮家于南阳之邓县”,为虚。



明乎此,习凿齿在《襄阳记》中说 “襄阳有孔明故宅”、《资治通鉴》中说“琅琊诸葛孔明寓居襄阳隆中”,之所以用“襄阳”不用“南阳”,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