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如此强大,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时间还长达十二年?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308

突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从南北朝开始,就时常到中原进行掳掠。在隋朝还未统一中土之时,北方多次被突厥进犯,但在统一南北后,隋朝开始全力打击突厥。可从隋炀帝登基过后,群雄并起,很多势力攀附突厥,这其中便有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这是为什么呢?


突厥人


在《旧唐书》中有描写,在李渊、李世民起兵时,突厥的军队对晋阳展开袭击,大肆掠夺。李渊和李世民充分见识到了突厥的实力,为了能够继续在太原立足,因此他们决定忍辱负重,割地依附于突厥,并每年朝贡。实力弱小的情况下,不得不服从强大者,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


后来,李家父子的势力慢慢强大起来,俨然有统一北方的趋势,但在李家做大的同时,突厥人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经常会找一些借口,要求李家给更多的朝贡。李渊是一个天性保守的人,在军事上他并不激进,所以也就一直在隐忍着。


然而,后来大唐统一,并且李世民登基过后,为何依旧对突厥表示臣服呢?这着实叫人难以理解。凭借着大唐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和突厥进行对抗,可唐太宗他为何要低头?这其实还得从“渭水之盟”讲起。


突厥人


在公元626年,唐太宗即位没多久,东突厥的突利、颉利两位可汗便率领着十多万人开往长安。在此之前,这两位可汗曾率领15万人马攻占了并州,大肆劫掠了一番,这次两位可汗又出动十多万人马在长安不远处驻扎,自然是震慑长安,使得朝野惊慌,毕竟突厥的势力强大,手段残忍,这是世人皆知的。


李世民当时觉得直接和突厥起冲突,必然会遭到沉重打击,因此便使用了缓兵之计,献出了大量的财物,向突厥表示臣服,并与之结盟。在这盟约签订过后,突厥便撤兵离去了,不过倘若突厥不曾离去的话,或许整个中国历史都会改变。突厥人被利益所收买,给了唐王朝缓和的时机,却为自己埋下了无穷的祸患。


在受到了突厥兵临城下的屈辱之后,李世民便一直憋着一口气。但李世民当时选择隐忍不发,没有做出任何想要报复突厥的举动,而是悄悄地加紧训练国家的士兵,增强唐王朝的军事实力。就这样,李世民励精图治了很长一段时间,唐朝的实力增强了很多。


唐朝战争


在贞观三年(629年)的时候,唐朝各方面的实力都增强数倍,李世民分析了天下的形式,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这才决定出兵消灭突厥,解决这个祸患,也洗刷多年来的耻辱。李世民先派出的将军李靖领兵进攻突厥的领地,后来大败了突厥的军队,并且还将颉利可汗给活捉了。


此时的突厥已经大势已去,因此只好向李世民请求臣服。在此后的时间里,李世民继续清扫北方的诸国,最终使得北方的诸国首领都俯首臣称了。


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他将“欲取之,先予之”这一计策运用得简直是神乎其神。虽然李世民向突厥俯首称臣一段时间,但最后的结果表明,他并不是错误的。如果过早的和突厥发生冲突,恐怕天下的形式还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到时候和突厥两败俱伤,群雄并起,恐怕中原大地又要饱受战乱之苦了。所以说呀,与其说是李世民称臣十余载,倒不如说是李世民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余载。大家觉得这个说法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