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宣宗能够续写“仁宣之治”,而明英宗却不可以再创辉煌?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155

导语:


要数2020新年开头的第一年,最火热的影视剧是哪一部,无疑《大明风华》最为火热,席卷了各大电视台。由朱元璋这个草根皇帝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国祚276年;而后世对于大明王朝的总体评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大明帝王之中,昏庸无道皇帝不在少数,也有少数有所作为的帝王,如: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也有被被外敌俘虏的皇帝:明英宗。想必,纵观中国数百位皇位中,能够享受被外敌俘虏的皇帝,这个名额不多。


作为明宣宗嫡长子,大明朝的第六位与第八位皇帝,为何其父明宣宗承继大统之后,执政十年,能后继承“仁宣之治”的盛世,而传到明英宗手里,大明王朝差点断送在他的手里,其祖父明仁宗与其父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也就此断流。




明英宗


这自然与明宣宗与明英宗两位皇帝本身有极大的关系,其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明宣宗自幼经历战乱,后又由明成祖、明仁宗自幼亲自教导,成年后随明成祖参与北伐,自幼就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基础。


明宣宗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熟读明史对于这个时间的节点并不陌生,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承大统,即建文帝。我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用在建文帝身上,自然一点也不夸张,建文帝在继承大统之后,龙榻还未坐热,在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等心腹大臣怂恿下,针对其众多的叔父藩王开刀,大力进行削藩。先后裁撤掉周王、齐王、代王、岷王、湘王等藩王。眼看众多藩王因为削藩而最终家破人亡,这明摆着逼燕王朱棣起兵。


而众多藩王之中,数燕王朱棣的声望最高,威胁最大。最终在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起“靖难之役”,经过不到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攻破南京,朱棣称帝,即明成祖。


因此,我们可以说朱瞻基自幼生活在战火年代,虽然“靖难之役”仅不到四年就结束,但是在“靖难之役”战争初期,燕王朱棣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就连朱棣的大本营北京城就时刻难以保住,虽然最终朱棣夺取天下,想象下,这段童年记忆给朱瞻基年幼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经历战乱自然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有多大,这为日后的明宣宗执政都打下基础。


朱棣称帝后,朱瞻基作为嫡长孙,自幼聪明好学,因而深得祖父朱棣的喜爱,在永乐九年,就被明成祖册立为皇长孙。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棣对于朱瞻基的重视。


朱棣称帝后,就亲自挑选著名的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以胡广为老师,教导朱瞻基攻读儒家经典与为政之道。明成祖对于朱瞻基这些教育极为重视,以至于他与其祖父公出时也不中断。




朱瞻基


除了治国之道,明成祖朱棣也非常重视朱瞻基的武学这方面。由于朱瞻基长得健壮,生气勃勃,明成祖本身就尚武,因此,也自幼针对朱瞻基武学方面极为重视,自幼让朱瞻基习武。而明成祖朱棣经常带着朱瞻基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另外永乐朝时期多次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朱瞻基十五时,就随祖父朱棣出征第二次漠北的战役。




朱瞻基随明成祖远征漠北




因此,在明成祖朱棣亲自自幼教导下,朱瞻基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二、明仁宗为政方面的教育与锻炼。


明仁宗虽然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却监国二十余年,而明仁宗是出了名的仁慈宽厚性格。


自然在其二十余年监国之下,明仁宗实行的以“仁”治天下,针对大明帝国自明太祖以及到明成祖两朝多次远征漠北,明仁宗认为劳民伤财。明仁宗主张以休养生息、轻徭役,不主张对外大规模用兵,致使劳民伤财,百姓流离失所。


明仁宗监国二十余年,自幼朱瞻基针对政务方面,也就耳儒以沫,成年后,朝政方面,朱瞻基自然也时常参与。这无形中,都锤炼了朱瞻基的处理政务能力。




朱瞻基


因此,由明成祖、明仁宗自幼亲自教导与锤炼,朱瞻基也养成一个仁爱,文治武功齐全的帝王之才,因此,明仁宗驾崩后,朱瞻基继承大统,能够秉承明仁宗主张,继承与发扬“仁宣盛世”。


明英宗为何没能继承与发扬“仁宣盛世”,反而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这与明英宗成长环境、自身教育、性格方面、政务经验有极大的关系。原因具体如下:


其三、明英宗成长环境。


明英宗生于宣德二年,这个时期,其父明宣宗已经继承大统,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之后宣宗在位十年,励精图治,大明朝已经天下安定,四海臣服,万国来朝。


经过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四代先皇的努力,到明英宗继承大统之际,大明朝已经国富民强。


然而,毕竟明英宗是一位少年天子,继承大统时期,年仅九岁,面对这样一个数代先祖打下的江山,明英宗继位之初,由祖母张氏摄政,辅佐他治理大明江山。




少年明英宗


自然,没有经历战乱与动荡社会少年天子,自幼生长在一个温室里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百姓疾苦。自然对于民间疾苦不知为何物。


其四、明英宗的教育方便。


明宣宗英年早逝,明英宗继承大统年仅九岁,当然,由其祖母张氏与生母孙氏辅佐教育他。


然而,其祖母张氏念其年幼,本身就是皇长孙,现在又是少年皇帝,自然自幼溺爱,没有吃过任何苦难的少年明英宗,要想什么,其要求就能立刻得到满足。


童年的淘气、顽劣,不喜欢读书,加之祖母张氏的溺爱。因此自小就没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自然难成大器。


因此,由于教育方面的缺失,性格方面,少年的明英宗养生我行我素、率性而为的叛逆性格。


其五、政务方面。


明宣宗去世时候,明英宗还仅仅是个孩子,自然对于政务方面,没有一点经验,明英宗继承大统,由于明英宗年幼,朝政方面有张太后由张太后摄政,张太后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以三杨最为受倚重,在“三杨”主政内阁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


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


随着张太后以及三杨的先后去世,一直被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的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大明朝的宦官乱整也由此开端,大明朝帝国盛世命运也开始走滑坡路。


这位自幼缺乏教育与朝政锻炼的少年天子,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其后在土木堡战役中,损失大明精锐二十万之中,自己也成为俘虏。大明朝盛世也由此而下。




明英宗




总结:


明宣宗能够继承与发扬“仁宣盛世”,得益于自幼经历战乱,深知民间疾苦。其祖父明成祖、其父明仁宗的两代君主从小精心栽培,明宣宗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儒家治国经典,年长之后又多次跟随其祖父明成祖多次远征漠北,经历过战火的洗礼。


其父明仁宗监国二十余年,一生实行仁政方面的国策,明宣宗朱瞻基也从小耳儒以沫,成年后也时常能后参与政务处理方面。


由此可见,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对于明宣宗成为一代明君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纵观明英宗,俗称“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用在明英宗身上,也不为过。由于自幼继承大统,没有经历战乱,也不知天下百姓疾苦,加之我行我素叛逆性格,其祖母张太后摄政时期,正统朝帝国命运还可以正常运转,然而,张太后主政时代一过,大明帝国伴随着明英宗的“土木堡之战”而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