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汉朝历史介绍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901

汉朝历史介绍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汉朝重大历史事件:

1、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

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汉朝的历史有多少年

四百零七年;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扩展资料:

一、汉朝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二、刘协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

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参考资料:刘协-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汉朝-百度百科

汉朝历史简介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汉朝重大历史事件:

1、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

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统治多少年?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统治了404年。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 ,史称“孝宣中兴”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扩展资料: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

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中国历史上的汉朝有多强大?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巅峰。唐朝的强大只维持了百年左右,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衰落了。而汉朝的强盛则维持了400年。即使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它依然能吊打四方。曾经的汉朝到底有多强大呢?看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1、把草原帝国匈奴打到灭亡

汉朝初年时,匈奴异常强大。它统治着整个蒙古草原,直接控制范围到了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从青藏高原的羌族部落,到西域诸城邦,甚至中亚、西亚的强国,都臣服于它。

早年的汉朝也不是匈奴的对手,被迫采取和亲、纳贡的方式获取短暂的和平。不过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开始主动进攻匈奴。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多次大败匈奴。匈奴遭受重创,被迫北撤数千里。西域以及中亚诸国纷纷脱离匈奴的影响,而与汉朝结盟。

之后匈奴又经历了汉朝及其盟友的数次打击,再加上内部动乱,国力更加衰弱。汉宣帝时代,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

王莽篡汉后,匈奴不再臣服于中原。之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臣服于东汉,而北匈奴则与汉朝为敌。经过窦宪的两次北伐,北匈奴被灭。南匈奴则逐渐融入中原。强大的匈奴最终被汉朝消灭。

2、汉朝使者可废立西域国王

依托于汉朝强大的国力,汉朝使者在西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废立西域国家的国王。汉武帝时,大将李广利攻下大宛后,就另立亲汉贵族为大宛王。汉昭帝时,使者傅介子仅带数人出使西域,斩杀了反复无常的楼兰国王。

3、汉朝都护、使者可调动西域各国军队

美国的军队驻扎于世界各地,维护其利益。而汉朝更强,它在西域驻兵很少,遇到战事,西域都护或使者是可以直接调集各国军队的。

比如汉宣帝时期的外交家常惠,曾经调集了西域各国的4万军队,以惩罚杀害过汉朝官员的龟兹国。汉元帝时,西域副校尉陈汤调集了西域各国的数万军队,千里出击,斩杀了与汉朝为敌的匈奴郅支单于。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仅带了36名随从。但是依靠各国军队的支持,班超平定了西域。

4、汉朝直接控制越南和朝鲜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汉朝就直接统治了越南和朝鲜。这两个地方不是汉朝的属国 。汉朝在这里设置郡县,直接派遣太守、县令前来统治。

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1、文化:

儒家思想代替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在国家治理当中居于统治地位.秦朝统一的文字小篆难以认别,汉隶由此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章节。

不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班超“投笔从戎”都护西域,都是积极向外拓展的典范,体现出汉王朝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2、人才的选拔:

在汉以前,包括秦在内,尽管在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以才能博得官位的现象,比如张仪苏秦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物,但人才的选拔,更多的还是从皇室贵族当中起用,位居社会底层的人才很难有机会被选出来,到了汉朝,政府推行“举孝廉”的措施,使底层的人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3、对外关系:

汉朝具有创新精神,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西亚、欧洲等地区的交流。

4、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汉族正是在汉朝奠定了民族形成的基础

5、经济:

汉朝再经济上采纳桑弘羊的主张,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统一今两广一带,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扩展资料: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

1、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2、汉高祖刘邦与戚夫人的浪漫爱情故事:

吕雉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除了惠帝刘盈,还有鲁元公主。但吕雉好争风吃醋,在当了皇后后更做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毒"毒妇"的骂名。

刘邦是很有女人缘的,结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后一样走桃花运。在与项羽争夺江山期间,前期老吃败仗,但却收获到了一个年轻美貌、后来影响后宫的女人——戚夫人。

有一次败给项羽后,连饭也没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见一个老人。老人姓戚,带着18岁的闺女在此躲避战乱。一见带兵的刘邦,老人吓得连忙下拜,并带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给他吃。

刘邦见到老人的闺女,顿时动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后,心中窃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说相面先生讲他闺女有贵人之相,难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缘?于是要把闺女许给刘邦为妻。

虽然说刘邦心里暗喜,考虑家有妻室,已有吕雉,也客气了一番才应下。

据说,刘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老人当晚便让闺女服侍刘邦。

但因为这次"夜情",戚家闺女从此跟定了刘邦,后来成为刘邦后宫的宠妃。

到此,刘邦已有了三个女人,一个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吕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推荐几本关于汉朝历史的书籍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汉书》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

3、《汉纪》

《汉纪》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体例为编年体,三十卷,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荀悦。汉献帝觉得班固的《汉书》难懂,于是让荀悦根据《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重抄《汉纪》供他参阅。虽然《汉纪》的内容几乎全部来自于《汉书》,个人创作较少,但它促进了古代史书编年体的成熟与完善。

4、《汉武帝传》

本书是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传记,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书中对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历史功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学术价值很高,可读性强。

5、《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标签: 汉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