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北魏到现在到底有多少年了?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245

北魏到现在到底有多少年了?

公元2019-386=1633年,北魏到现在1633年。

北魏国号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国”之故,同时也区别于三国的曹魏政权。 北魏还有后魏和拓跋魏 、元魏的称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辫发的习俗,所以被南朝蔑称为索头虏,简称索虏,或称魏虏。

据历史学家田余庆考证,拓跋珪最初改称代王,不久改号魏王,可能跟他与慕容永争夺属于魏地的河东地区有关,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应当由他统辖。

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取其美好伟大之意,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尽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当多的人私下使用“代”为国号。

扩展资料: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春秋战国到北魏期间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2、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代表就是商鞅变法。

3、秦汉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秦朝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西汉实行编户制度。

4、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安排流民组织耕田。

5、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扩展资料:

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决定着古代农耕社会的兴衰,成为王朝兴替的最基本的制度因素。

最初一般都是自耕农占主体,国家实行均田薄赋的经济政策,经济得到发展,持续时间稍长的(一般有几十年到近百年即可)都可以发展成所谓“盛世”。

但繁荣的结果是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人口增长导致家庭土地的不断细分,而财富的积累导致土地的兼并和集中。

土地兼并实际上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向地主经济转变的过程,随着土地越来越向地主豪强手中集中,更多的自耕农转化为租佃经营的佃农。

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并没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反而使社会两极分化加快,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达到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能解决总人口的基本生存需要。于是,社会陷入崩溃,表现为农民起义或地方豪强崛起的割据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封建土地制度

北魏的八个柱国是?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扩展资料:

关陇门阀是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西魏八大柱国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

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

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西魏八大柱国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柱国

北魏到现在到底有多少年了?

北魏的详细历史

北魏的历史: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期间从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为止,北魏历经十七帝,共150年。

扩展资料

北魏建国后,其社会跃入封建制,生产力逐步发展。但在统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统一北方以前,继续将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没为奴婢,赏赐给诸王贵族和有战功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

赋税方面,在推行宗主督护制的地区,平均每户每年的户调是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征收的调外之费帛一匹二丈。

且任意增加临时征调,动辄每户要交三十、五十石粟。当时官吏没有正式的俸禄,贪污、贿赂、高利贷公行。太武帝统治期间,大将公孙轨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去时单马执鞭,回来则从车百辆。

拓跋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被驱迫当兵的各族人民在前冲锋,鲜卑骑兵在后驱逼。太平真君十二年,太武帝围攻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时,写信给刘宋守将臧质说,攻城的都不是我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免得他们将来造反。

北魏为了镇压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卢水胡等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军镇,进行严厉统治。魏律规定犯谋反大逆者,亲族男女不论少长全部处死,甚至还在实行原始的车裂法。 仅国史一案中,被灭族的北方汉族大姓就达千余人之多。

北魏前期落后的统治方式,引起各族人民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平真君六年九月,杂居在今陕西、山西等地的汉、氐、羌、屠各等族人民在卢水胡人盖吴领导下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爆发的起义(见盖吴起义)。

诸少数族和汉族被压迫人民争相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东起潼关,西至陇西(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一年后,起义虽被太武帝亲自率军镇压而失败,但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北魏为什么会分裂?

上层建筑不稳定。也就是皇宫里的政权交替更换。篡位夺权的太多了。胡太后掌权后宫。看重权力大过看重做事。政权不断更迭。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分裂是政党的分裂,观念的分裂。想的都是权力,想的都是自己,没有多少人去想这个这个国家该如何治理?分裂是早晚的事儿。走向灭亡也是注定的事儿。

北魏灭亡的原因

第八任皇帝魏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按旧制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导致外戚及士族掌权。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后六镇之乱爆发。胡党毒死元诩,立元钊,大将尔朱荣趁势讨伐,立元子攸,在河阴之变之后掌控朝政。

孝庄帝元子攸不能容忍,铲除了尔朱荣,但不久后就被尔朱家族所杀害。高欢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元修不能容忍高欢掌握朝政,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而宇文泰杀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北魏就此灭亡及分裂。

扩展资料: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母在太子继位后成为皇太后。

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献文帝乃由汉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献文帝以后即被赐死,由身为太后的冯氏所养大。

献文帝曾求当时当权的冯太后废除旧法,但被拒绝。后来直到笃信佛教的北魏宣武帝,才终于取消子贵母死,但他却导致北魏的外戚争权,最终导致北魏灭亡及分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北魏和三国是一个时期吗?

不是。

1、北魏国号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国”之故,同时也区别于三国的曹魏政权。北魏还有后魏和拓跋魏、元魏的称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辫发的习俗,所以被南朝蔑称为索头虏,简称索虏,或称魏虏。

据历史学家田余庆考证,拓跋珪最初改称代王,不久改号魏王,可能跟他与慕容永争夺属于魏地的河东地区有关,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应当由他统辖。

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取其美好伟大之意,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尽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当多的人私下使用“代”为国号。

2、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扩展资料

历史

北魏建国前身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到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315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猗卢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都于盛乐,迈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败,不久被其子拓跋寔君所杀,前秦又来攻代,代国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北魏前面是什么朝代,是先有唐还是先有北魏

北魏前最接近的就是十六国时期。唐是在北魏之后,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魏,东西两魏又发展成北齐和北周。杨坚篡北周位,建的隋朝,隋朝而后就是唐朝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

扩展资料:

一、十六国简介: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二、北魏简介: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三、唐朝简介: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十六国

百度百科-北魏

百度百科-唐朝

北魏皇帝本来是姓元的,为什么后来要改姓拓跋呢

元宏本叫拓跋宏,后因规定官民改穿汉人衣服,该说汉语,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帝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

标签: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