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麟阁:戎马一生 精神长存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961



11月29日,清晨的薄雾中夹着瑟瑟寒风,风雪欲来,记者驱车前往高阳县探访佟麟阁将军的故里和遗存。一路眺望着窗外苍茫大地,脑海中不断闪现佟麟阁将军的英勇事迹。


佟麟阁是七七事变时镇守南苑的第29军代理军长,是北平危亡之际死守抗敌的军事指挥,也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被毛主席称为“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少年立志 勤学苦练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到达了位于高阳县城东南17公里处的边家务村,养育了佟麟阁将军的这方热土。进入村口,几经颠簸,佟麟阁小学坐落于此。


宽敞整洁的操场上,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操场西侧竖立着一座佟麟阁半身大理石雕像,这是几位校友联合捐赠给学校的。


10点半,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和欢快的音乐,孩子们从教学楼内奔跑出来,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开始做操。“目前小学和幼儿园一共有250名学生,基本上都是本村的孩子。”学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为纪念佟将军,边家务村小学正式更名为佟麟阁小学。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位于学校二楼的佟麟阁纪念馆,“戎马一生镇敌魂 英魂痛失惊天下 精神长存警后人”三行大字庄重醒目。生动详实的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了佟麟阁的光辉事迹,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他从少年立志、投笔从戎至壮烈殉国的生平轶事。


佟麟阁性情温和恬静,投笔从戎后,他依然爱好读书和书法,每天书写大字十数篇,除战争紧急,从不间断。因而,他的书法,也颇有造诣。


心系家乡 扶困济苦


在佟麟阁小学外,记者偶遇了该村少林武校校长彭新远。出身于武术世家,他自豪地说:“在29军练兵时,佟将军邀请了边家务村的武术老师,也就是我爷爷的师弟李经国到军队中,刀枪棍棒,整连整排的进行教学,练成了29军大刀队,令敌人闻风丧胆。从喜峰口战役到卢沟桥抗战,屡建奇功,赫赫有名。”边家务村的习武之风沿袭至今。


对佟麟阁将军,边家务的村民们不仅是对一位革命将领的崇敬和钦佩,更饱含感恩之情。


边家务村水质不好,遇上干旱年头,乡亲们连苦水都很难喝上。1929年春节前夕,佟麟阁出资为乡亲们打了三口井,从此大伙儿都喝上了甜水;有一年春节,佟麟阁还乡,走访当地群众,看到有人家过年吃不上饺子,便当即周济了每户3块大洋,让大伙儿欢度新年;了解到村里缺乏牲畜耕地的困难,他吩咐家人买了一头牛,每天喂饱后栓到街边树上,供乡亲们轮流使用。


出于更长远的考虑,佟麟阁为村里办了一所小学。有一次,他看到出入的学生们有的着装整齐,有的褴褛不堪,就出钱派人到高阳县城买回一车直贡呢,给每个学生缝制了一身新衣服。


铭记历史 传承意志


从边家务村出来,记者前往高阳县城。


沿着繁华热闹的纺织商贸城,车辆驶入南北向的佟麟阁大街,双向四车道的宽敞大道连接着县城内外,车流不息。在佟麟阁大街与朝阳路交叉口西南角,便是佟麟阁广场。


寒冬里的广场上显得空荡清冷,这时来锻炼和休闲的附近居民很少,一座佟麟阁雕像在广场旁迥然挺立,威武传神。透过他深邃的目光,让人感受到佟麟阁胸怀韬略、忧国爱民的情怀,提示着后人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随记者同行的55岁老高阳人边振江热爱收集家乡历史和故事。“这座佟麟阁将军雕像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立的,当时他的后人也到场了,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十分热闹壮观。”边振江说,这么多年,家乡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把他当做楷模,没有他和众爱国将士,就不会有现今的繁华。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广场和街道,向他致敬,传承他的意志,也是高阳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佟麟阁殉国至今80多年了,故乡人民始终铭记着他的事迹,视他为高阳的骄傲和光荣。


▉相关链接


佟麟阁(1892年——1937年),原名凌阁,字捷三。幼时就学于舅父门下,熟读经史,仰慕班超、岳峰等先贤,自幼立下报国之志。17岁时,他成为县衙誊写员。1912年,国家正值内忧外患,他毅然投笔从军,执戈于冯玉祥部下,历任连、营、团、旅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佟麟阁以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在激烈的战斗中,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执意带伤率部指挥,头部再受伤,壮烈殉国,时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