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宠信宦官,还杀死忠臣于谦,为何庙号还能叫“英宗”?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41

这是平興论史。


作者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今天不评价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今天我们从谥号与庙号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解释。


1. 庙号与谥号的区别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对帝王的庙号和谥号还是有些许的混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普及一下。谥号简单的来说是对帝王一生功过的评价,在唐代以前,帝王们都是以什么帝为主,比如说汉武帝、汉昭帝、晋武帝、晋明帝等等。其中“汉”和“晋”是国号,而‘武’、‘昭’、‘明’等都是谥号。(汉朝皇帝的谥号一般都会在开头带一个‘孝’字)。每个谥号的含义也均有不同,一般是大臣们在死后给皇帝根据谥法进行选择,比如说‘武’: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由此可以显而易见。


而庙号其实和谥号的含义有一定的相似,庙号大家可以理解为对皇帝一生进行前后对比,相比前几任皇帝有没有创造新的辉煌,往后有没有造成民众负担等等。通常的庙号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孝宗、宪宗等(因为篇幅问题以后会出专题进行讲解)。在唐代以前(五胡乱华的少数民族政权庙号更是数不胜数,但鲜为人知,这里不进行深度地刨析),准确的来说是在两汉的时候,拥有庙号的帝王是供奉在太庙之中,受后世子孙香火的,他们的功绩必须震烁古今。举个例子,刘邦,大家都喜欢叫汉高祖,实际上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孝高皇帝’,所以大家习惯叫做汉高祖(注意:高这个谥法是汉代独创的,为了证明刘邦地位之崇高,功勋之卓著)。


相信通过一定的解释,大家对庙号和谥号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


2. 朱祁镇的庙号为什么是“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孝恭章皇后,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是明朝的第6位和第8位皇帝。


这里有人得问了,为什么他又是第六位皇帝又是第八位皇帝呢?这里平兴不给大家做过多的讲解,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夺门之变’的相关资料。总之,朱祁镇的一生总结一些,战败过、被俘过、被软禁过。大明也在土木报之变后遭受重创,仁宣之治的风采不再。很明显,对于这样一个皇帝,谥号和庙号都需要偏向中性,首先我们来看看明英宗的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是不是傻眼了,这么长,汉代的皇帝的谥号不都只有两个字吗?你还别急,你可以先去看看唐代的谥号,从高祖李渊开始,谥号就变得花里胡哨了,明代和宋代皇帝们的谥号还是算规整的。


睿,圣也。这是对睿这个谥法的基本评价,但是结合明英宗的事迹,你觉得这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呢?纵观明朝历代皇帝的谥号,除了明熹宗和明思宗(不包括南明诸帝),其他的谥号都是有些模凌两可甚至可以说拍马屁的成分在里面。所以,我们想要真正了解一个明清两代的帝王,必须从庙号入手。


庙号大部分来源于谥号,并不像《谥法》一样,庙号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英宗,没有办法按照谥法来解释,因为谥法中没有这个字。怎么办呢?我可以跟拥有同样庙号的帝王宋英宗赵曙相对比:


1.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列述一下他们两个人的不同点。宋英宗是以旁支入继大统,不像明英宗是正宗的皇家贵胄,本就可以说是皇位的既定接班人。宋英宗在后来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濮王赵允让争取皇考(进太庙意思差不多是),不惜与大臣们决裂,但是在位期间不像明英宗一样发生过土木堡之变那种规模的战争。


2. 而二者的相同点,只能从宏观上来讲。二者都对国家没有做出标榜千古的贡献,甚至有些许反其道而行。二者当皇帝的历程都很“坎坷”,宋英宗英年早逝,皇帝没当多久就驾崩了,而明英宗则被俘虏到漠北,归来的时候还遭遇软禁,复辟后相当于当了二次皇帝。


总而言之,英宗的庙号功过参半,但是以我们以上的分析,‘英宗’寓意着在位时期权利不牢固或者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政治动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做为。


以上是平興论史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