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帕夏太平公主,原来的埃及总统叫什么来着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69

原来的埃及总统叫什么来着

前任总统应该是:

2012年6月30日至2013年7月3日,穆罕默德·穆尔西,自由与正义党(第12届)

(后面因为政局动荡,还有两位代理总统,但名义上前任总统应该是穆罕默德·穆尔西)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埃及的帕夏是最高的行政军事长官吗

伊斯兰教国家高级官吏称谓。又译“巴夏”、“帕沙”。系突厥语音译,一说源自波斯语Padshah。 帕夏

其义与阿拉伯语“埃米尔”略同。13世纪塞尔柱王朝首先使用这一称号。奥斯曼帝国时,为苏丹授予军事最高统帅的称号,后用于称呼帝国高级文武官员。只属个人,不世袭。奥斯曼帝国在统治埃及、伊拉克等地时,将委派为该省区的总督也称“帕夏”。如派往埃及的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此该称号一般置于名后。另外,一些重要官员也用这一称号,只是前面还要加上不同的前缀,例如海军上将为卡普丹帕夏,卡普丹就非人名,而是海军上将这一帕夏的前缀专称。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宣布废除此称,后埃及、伊拉克也相继停止使用。约旦等国仍继续使用,其义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人的尊称,无特定职位。

19世纪初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谁在埃及进行了改革

19世纪初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进行了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年8月)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埃及阿里王朝的创建者。全名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

原系阿尔巴尼亚人,1801年应征入伍后,曾两次被派往埃及抗击入侵法军,因能征善战,被擢升为阿尔巴尼亚军团主要将领之一,留驻埃及。1804年开罗人民不满马木路克统治,发动了第三次起义。穆罕默德 阿里趁机站在起义者一方,起义取得胜利。1805年,阿里被拥戴为埃及帕夏。1807年率军击溃侵埃英军。自1811年起,不断向外扩张,1849年8月病故于亚历山大,葬于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原来的埃及总统叫什么来着

十九世纪初英国为何要替奥斯曼帝国平叛 英国为何不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叛军

英国作为殖民地大国,他的主要殖民地是印度。而埃及显然是通往印度的捷径之一,而且英国一直在谋划的苏伊士运河必须掌握在英国自己的手中。

说实话,埃及的阿里在经济和工业上有着诸多建树,但他的做大显然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乃至危害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毕竟阿里头几年就远征苏丹,其侵略性可见一斑。所以英国毫不犹豫的帮助奥斯曼消灭了这个不稳定因素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属于奥斯曼帝国吗?还是属于奥斯曼帝国内的一个割据王朝?

阿里王朝属于奥斯曼帝国埃及地区的一个割据王朝。后经过一系列战争后奥斯曼素丹逼迫承认其独立地位。

穆罕默德·阿里(Muharomad'Ali,1769~1849年8月) 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埃及阿里王朝(1805~埃及近代化奠基人1849)的创建者。全名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原系阿尔巴尼亚人,生于希腊沿海城镇卡瓦拉一驻军小头领家庭。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早年丧父,由其叔父和城防军长官抚育成人。曾经营烟草生意。1801年应征入伍后,曾两次被派往埃及抗击入侵法军,因能征善战,被擢升为阿尔巴尼亚军团主要将领之一,留驻埃及。

1804年开罗人民不满马木路克统治,发动了第三次起义。穆罕默德 阿里趁机站在起义者一方,起义取得胜利。1805年,埃及人们召开会议,拥戴阿里为埃及帕夏,奥斯曼素丹发兵进攻,但遭到失败,于是被迫承认阿里为埃及帕夏,建立阿里王朝。1807年率军击溃侵埃英军。自1811年起,不断向外扩张,1811~1818年出兵阿拉伯半岛,镇压瓦哈比教派反对土耳其人统治的起义,并占领麦加和麦地那,1820~1822年侵占苏丹,修建喀土穆城,1824~1827年参与镇压摩里亚半岛的希腊独立运动,1831~1841年间两度出兵西亚,打败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占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强迫奥斯曼帝国苏丹与穆罕默德·阿里签订《屈塔希亚协定》,承认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的统治权,并将叙利亚划归穆罕默德·阿里管辖。

在英、俄、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干预下,被迫接受1840年伦敦条约规定的条件,从国外撤回全部军队,仍臣属于奥斯曼帝国,仅保留埃及总督的世袭权和苏丹地区的终身管辖权。晚年积郁成疾,精神错乱。穆罕默德·阿里1848年逊位于其长子易卜拉欣(阿巴斯一世)。1849年8月病故于亚历山大,葬于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早年奋斗

1798年7月,拿破仑率35000名法国士兵入侵埃及,土耳其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阿里应征入伍,跟随土耳其正规军前往埃及抗法。经过长途跋涉的土耳其军队在登陆时,难以抵挡以逸待劳的法军炮兵的轰击和骑兵的冲杀,溃不成军,溺死者甚多。阿里率领的一支约300人的队伍也全军覆没。阿里却大难不死,侥幸被驻扎在阿布吉尔的英国海军从水中救起,随即逃回卡瓦拉。

失败并不能将英雄压倒。1801年初,阿里再次参加土耳其军队。当年,土耳其军队再次进驻埃及,同英国一起对法军作战。1801年5月9日,罗马纳战役以少胜多,使阿里雪耻扬名。阿里的骑兵利用夜暗,乘敌防备松懈之时,突袭法军,旗开得胜。由于他能征善战,计谋深远,很快由一名下级军官晋升为土耳其驻埃及省督的主力部队--阿尔巴尼亚军团的主要将领,声名赫赫。

为了夺取埃及的统治权,阿里处心积虑,双管齐下:一是利用灵活多变的政治手腕,不断变幻联合、打击的对象,使他的对手们的力量受到削弱;二是利用埃及人民的情绪和力量,向人民表示好感,千方百计地壮大自己的力量。阿里顺应埃及人民渴望统一和独立的历史潮流,凭着自己雄狮般的勇敢和狐狸般的狡猾,最终登上了埃及统治者的宝座,历时四十余载,并在埃及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进行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是阿拉伯国家近代史上的著名穆斯林君主。青年时原为文盲,45岁才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经籍。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在执政的43年(1805~1848)期间,为建立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人主权国家,他以富国强兵为总方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1)在政治上,他首先设计聚歼地方割据势力马木路克军团大小头领(萨拉丁城堡大屠杀:1811年3月1日,经过精心策划,穆罕默德·阿里以委任他的第二个儿子图松领兵出征汉志攻打瓦哈比人为名,邀请开罗附近的马穆鲁克大小头领及其随从470人前往萨拉丁城堡出席宴会。平素骄横惯了的马穆鲁克头领根本不会想到阿里敢把他们怎么样,因此他们只带着少数侍从,骑着马,肆无忌惮地前来赴宴。宴会结束后早有准备的穆罕默德·阿里立即对疏于防范的马穆鲁克首领发动突然袭击。通向大门有一道石头垒成的高墙,前面是狭窄的下坡石阶小道,当马穆鲁克们经过此处时,阿里军队突然从高墙上推下无数大石头,把他们砸得抱头鼠窜,死的死,伤的伤,与此同时,密集的子弹又毫不留情地雨点般飞过来,结果只有一个人漏网,其余的全部被歼。这就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萨拉丁堡屠杀事件。紧接着,穆罕默德·阿里在全国展开大搜捕,一共消灭了一千多人,残余分子或仓皇逃窜各地,或就地宣誓效忠阿里。至此,统治埃及达500年之久的马穆鲁克作为一股政治势力不复存在,他们的包税领地被没收并收归国有。),并肃清其残余,使长期分裂的埃及社会复归统一;继而推行一整套严密的统治体系,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

(2)在经济上,倡导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外贸易。在农业方面,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改革赋税制度,废除包税制和清真寺宗教地产的免税权;大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革新农业技术,鼓励发展优质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在工业方面,创办以军事工业为主的埃及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兴建官办纺织、造船、军火等工厂,积极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允许少量企业由私人资本家经营,限制外商投资;倡导洋为己用,引进西方先进设备进行仿制,聘请外国技师培训本国技术力量。在贸易方面,利用行政手段向人民销售本国产品,豁免出口税以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用本国铸造的货币取代土耳其货币,并确定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以稳定物价;在全国实行商业垄断,产品由国家专门机构统购统销,在国外开设商馆经办进出口贸易。

(3)在军事上,废除传统的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按照欧洲方式改组陆军,聘用西方军事专家训练新军;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创办军官学校以及步兵、炮兵等各种学校。到1839年,埃及已拥有23万陆军、2万海军,成为中近东地区一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4)在文化教育上,倡导以世俗教育取代伊斯兰宗教教育。他奖励学术,创立教育部和教育委员会,创办世俗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采取建立各种技术专科学校、聘请外国专家讲课、派遣大批留学生去欧洲学习等措拖,培养和造就出埃及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重视翻译出版事业,开办外语学校,培养翻译人员,组织力量把大批外国军事和科技书籍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创办印刷厂,出版、发行阿拉伯、波斯和土耳其等各种文字的书籍,出版埃及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

把阿里在内政方面的成就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他开始兴建埃及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放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不过他自己是文盲;建立了第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起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现代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批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反对埃及扩张和工业化而失败。"

通过全面改革,穆罕默德·阿里使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发展为地中海东部的强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他因此而被誉为"现代埃及之父"和"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对外活动

折叠对外扩张

阿里一旦完成创国基业后,对外称霸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从1811年至1841年,可以说是阿里穷兵黩武的30年。他参与镇压了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教派的起义,武装入侵苏丹,卷入血洗摩里亚半岛希腊人民的革命战争,出兵占领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甚至越过托罗斯山脉,占领土耳其部分领土。1833年阿里的势力达到了顶点,版图东起叙利亚沙漠,西至利比亚沙漠,北至地中海和托罗斯山脉,南至阿拉伯海和苏丹南部,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勃然兴起。按照《全球通史》中的说法,"他的计划是要在小亚细亚以南的奥斯曼行省以外创立一个阿拉伯帝国。"

折叠美梦破灭

但是,欧洲列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绝不允许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来妨碍他们的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拉拢俄、奥、普、土四国召开伦敦会议,以武力相挟,迫使埃及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穆罕默德为外力所迫,不得不交出除埃及之外的所有属地;不过,在埃及,他仍然是世袭的、自主的统治者。"阿里企图建立大帝国的美梦破灭了。1848年11月他又痛失爱子,致使健康状况愈来愈坏,并于1849年8月2日在忧愤中死去,享年80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阿里不是埃及人,却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他比他的前辈或同时代的人在客观上多有建树,对于埃及的历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马克思曾赞扬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称赞他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阿里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穆罕默德·阿里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并评价道:"默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他的成就很多,且都是革命性的······不过,这些成就一度使埃及转变为一个可怕的强国。"

LV品牌的历史

  [编辑本段]1.1早期

  (1854-1892)

  “路易·威登”作为一个品牌迎来巨大成功是在其创始人离世之后,尽管在路易·威登在世的时候,这一品牌的发展已经富有传奇色彩。路易·威登在世的时候曾经设计并推出过一款皮箱,名为“Gris Trianon”。这款皮箱重量很轻,外表以灰色帆布装饰。这款皮箱推出之后,很快受到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的青睐。1854年,路易·威登娶了同为33岁的艾米莉·克勒芒斯·巴利沃为妻。三年之后,路易和艾米莉的儿子乔治·威登出生。

  1860年,为了适应越来越强烈的市场需求,路易将他的工厂由巴黎迁移至阿斯涅尔。1867年,路易·威登在世界博览会上赢得一枚铜质奖章,这使得原本就已经受欢迎的“路易·威登”品牌更加声名大噪,并且其影响力开始超出法国,成为国际知名品牌。1869年,埃及帕夏(总督)伊斯梅尔订购了一套路易·威登的皮箱;1877年,俄国皇储尼古拉也订购了一套;西班牙国王阿尔封斯十二世也曾专门订购路易·威登的皮箱。

  1871年,路易·威登再次迁移至斯格里布大街1号。路易·威登将帆布用于装饰皮箱表面是非常高明的,因为它可以有效的保护箱内物品不被偷窃,然而这种设计风格也非常容易被人仿效和剽窃。1872年,路易·威登开始大规模改进这种风格,包括自创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帆布。这种新的帆布的颜色为褐红相间,被称为“有斑纹的帆布”。这一设计再次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很快又再次被人剽窃,赝品大行其道。

  路易·威登的皮具仍然销售火爆。在事业节节高升的同时,路易·威登的家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1880年,他的儿子乔治和约瑟芬·帕特莱尔结婚。在他们的婚礼当天,老路易将位于斯格里布大街的总店正式移交给乔治。三年之后,乔治的儿子贾斯通-路易·威登出生。

  1885年,路易·威登在伦敦开了第一家海外分店。1888年,乔治·威登推出威登皮箱的新设计。他将箱子的表面设计成西洋跳棋棋盘风格,颜色则是棕色和栗色相间。此外,在皮箱上还印有“路易·威登品牌验证”的标示。即使如此,这一新设计还是被人大量仿制。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这一产品为路易·威登公司赢得了金奖。

  1892年,路易·威登开始推出手提包产品,并发行了第一份包含皮箱、手提包和床具的产品名录。同年2月27日,老路易在家中去世,他的儿子乔治正式成为路易·威登公司继承人。

  [编辑本段]1.2黄金时期

  (1893-1936)

  老路易去世之后,乔治将路易·威登打造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1893年,乔治在美国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上展示了路易·威登的产品,从此这一品牌正式登陆美国。此后,乔治一直致力于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1894年,他出版了新书《旅程》。

  1896年,路易·威登正式推出了具有品牌标示功能的帆布设计,被称为“字母组合帆布”,因为这款帆布在风格上应用了大量具有象征含义的符号以及路易·威登的标示“LV”。随后,乔治再次远赴美国,游历纽约、费城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推行路易·威登品牌。

  在世纪之交的1900年,乔治被授权组织和设计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旅行用品及皮具”板块。1901年,路易·威登公司正式推出“汽船手提包”,这是一款体积非常小巧的手提包,可以置于路易·威登皮箱之中。

  1904年,乔治担任圣路易世界博览会主席一职。同年,路易·威登公司推出一系列新的皮箱设计,增加了皮箱内部的储物单元,用于放置香水、服装以及其他物品。

  1906年,乔治的儿子贾斯通-路易迎娶芮妮·维尔赛。同年,路易·威登推出车用皮箱。

  1914年,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路易·威登大厦竣工。当时,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皮具销售中心。在一战爆发之前,路易·威登在纽约、孟买、华盛顿、伦敦、亚历山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的分公司纷纷开张。

  1924年,名为“Keepall”的新箱包正式面世。这款箱包引领了轻型防水旅行式箱包的时尚。它适合短途旅行,因为只能存放少量必要物品。

  1929年,即品牌诞生75周年,路易·威登推出一款化妆包,并以“献给歌剧演员玛瑟·舍纳尔”为名面世。这款设计主要用于存放女性化妆用品,包括香水、镜子、粉盒等物品。

  1931年,路易·威登开始推出具有异域色彩的设计,包括鳄鱼皮手包、大象皮手包等。这些设计在殖民展览会上大放异彩。

  1932年,路易·威登推出“Nóe bag”。这款箱包的主要消费者是香槟酒的酿造者,用于装载和保存香槟酒。

  1933年,路易·威登运动型箱包问世。

  1936年,乔治·威登去世,标志着路易·威登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结束。乔治·威登总共设计并推出了超过700款新产品,绝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乔治去世后,他的儿子贾斯通-路易·威登继承了家业。

  [编辑本段]1.3向现代企业过渡

  (1937至今)

  1946年,为了抵制战后经济萧条的局面,路易·威登开始超越箱包设计一行,向其他领域投资。

  1951年,路易·威登为法国总统奥里奥尔的美国之行提供了全部旅行物品。

  1959年,帆布工业技术的改革为箱包生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原料,路易·威登再次推出一系列“字母组合”风格的帆布箱包。

  从1959年到1965年,每年都有25款,总计175款新产品问世。

  1968年,路易·威登在日本东京设立销售中心。

  1969年,贾斯通-路易·威登去世。

  1977年,路易·威登在沙特阿拉伯开设分公司。

  1978年,路易·威登在日本的东京和大阪开设分店。

  1983年,路易·威登与美洲杯划艇比赛合作,创立了“路易·威登杯划艇赛”。在路易·威登杯划艇赛中,经过淘汰赛而胜出的选手与前一年美洲杯的冠军选手比赛定胜负。同年路易·威登在台湾台北开设第一间分店。

  1984年,路易·威登在汉城开设分店。

  1985年,“Epi皮具”系列产品问世。

  1987年,路易·威登公司和大名鼎鼎的轩尼诗公司合并组成“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Moët Hennessy - Louis Vuitton, LVMH Group),正式成为跨越名包、名酒的奢华时尚品牌。

  1988年,冠名路易·威登的年度汽车锦标赛在巴黎举行。

  1992年,路易·威登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店。

  1993年,LVMH推出“Yaiga”系列箱包,为黑色真皮设计,主要针对男性消费者。

  1996年是“字母组合”系列帆布箱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LVMH开始为自己旗下风格各异的设计师大力宣传。

  1997年,LVMH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钢笔设计。

  1998年,美国著名设计师马克·雅各布斯加盟路易·威登,他主持设计了“字母组合清漆系列”皮包。同年,LVMH推出了自己编写的全球主要城市旅行手册。

  2001年,路易·威登推出“涂鸦系列”箱包,其著名的“魅力手镯”也于同年面世。

  2002年,LVMH正式推出一系列手表设计。

  2003年,日本著名画家村上隆和路易·威登的首席设计师马克·雅各布斯合作推出了限量珍藏版的“樱花”系列,以色彩绚烂而著称。

  2004年,路易·威登在世界四大城市巴黎、纽约、东京及香港庆祝成立150周年。

  2005年,巴黎旗舰店在重新装修后,于10月9日傍晚6时重新开幕,并于于同日于Petit Palais举行时装表演,亦有开幕庆祝派对,邀请世界各地的嘉宾参加。

关于埃及的近代历史

  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义的打击下被迫撤离。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执政,1807年击退英军入侵。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国,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灭马木留克势力,统一全国;兴办起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军队;培养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这些措施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实际上赢得了独立。但1840年英国等列强胁迫阿里接受伦敦条约,改革失败,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1849~1854),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1851年英国获得了修建亚历山大里亚至苏伊士的铁路线的特权。1854年,法国获得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埃及首次举借外债(见苏伊士运河问题)。伊斯梅尔帕夏统治时期(1863~1879),埃及部分摆脱了伦敦条约的束缚,收回一些主权,经济有一定发展。但西方资本却大规模渗入埃及。英法等国除在埃及开办企业外,还向埃及政府提供大量高利率贷款,并低价承购埃及政府发行的公债,到1876年,埃及负外债达9400万镑。伊斯梅尔被迫出卖埃及主权:1875年以低于 400万镑的价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全部股票,并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对埃及财政的“双重监督”;1878年组成有英法代表参加的“欧洲内阁”。伊斯梅尔企图依靠扩大棉花出口和大举外债,将埃及建设成为欧洲式国家的幻想彻底破产,埃及进一步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穆罕默德·陶菲克继位后推行卖国政策,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1879年,奥拉比创立祖国党,强调“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 9月他发起兵谏,要求实施宪政。1882年7月,英军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国投敌。阿赫迈德·奥拉比帕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率领人民英勇抵抗,成为抗英斗争的民族领袖。

  埃及历史

  1882年 9月,英军占领埃及。在克罗默等殖民主义者统治下,埃及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棉产量成倍增长,但绝大部分输往国外。外国投资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国人占有。埃及成了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埃及各阶层人民痛恨英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家和政论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号召埃及人民反对英国占领、争取民族独立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06年英军滋扰丹沙微村并滥杀无辜的事件发生后,激起广大人民的愤怒,民族运动再次高涨。1907年,卡米勒创立民族党,要求英军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月18日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废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侯赛因·卡米勒为埃及苏丹。英国的横征暴敛使埃及民不聊生。战后,埃及工人、农民、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性的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华夫脱党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主要创始人是扎格卢勒。该党提出撤销英国保护,实现埃及独立的主张,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1918年3月8日,英国统治当局逮捕扎格卢勒等人,开罗和全国许多城市为此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罢教、罢市和游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众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甚至建立了政权机构。斗争持续了40多天,英国统治当局不得不释放扎格卢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国统治当局再次逮捕扎格卢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于1922年 2月28日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其四项特权:英军驻守苏伊士运河区;保留防卫埃及国防和交通线的权利;保护在埃及境内的外侨及其财产的权利;保持对苏丹的最高统治权。

  1923年 4月11日,埃及颁布宪法,规定埃及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拥立前苏丹福阿德一世为国王。通过大选,扎格卢勒任首相。他力图通过谈判取消英国在埃及保留的四项特权,但英国拒不让步,于同年11月借机迫使扎格卢勒下台。此后直到1935年,在英国暗中操纵下,埃及内阁更迭十余次。议会屡被解散,宪法一度被废除。1936年 8月,英国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危及埃及安全为借口,同执政的华夫脱党政府签订了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将英国1922年提出的四项特权用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埃及历史

  战后,埃及工人运动也有一定的发展。1922年埃及共产党成立后,工会积极领导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的反英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控制了埃及所有的交通运输线和港口,几十万埃及人和大量物资被用来为英军服务。战争结束后,埃及人民为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实现埃及真正的独立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1946年 2月,埃及工人学生联合会成立。在该组织号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抗议斗争。要求终止英埃同盟条约、英军撤出埃及、改变现行制度、消灭贫富悬殊。反动军警开枪打死打伤示威群众数百人,并封闭工人学生联合会。不久反动当局又制造“共产党阴谋事件”,逮捕数百人。同年10月,在人民强烈反对下,埃英签订的英军继续留驻埃及的秘密协定被迫废止。1947年,埃及群众性反英斗争继续高涨,迫使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要求英国无条件撤军。

  1948年 5月,埃及参加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战争(见中东战争),战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恶化,广大人民、士兵和下级军官对法鲁克国王为首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极为不满。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军官组织逐渐成为埃及革命的领导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苏丹协定,并拒绝参加中东司令部。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军炮轰埃及城市,枪杀示威群众。10月16日,苏伊士运河地区 8万工人举行罢工,使该地区陷于瘫痪状态。接着,工人、农民和学生以及少数军警组织了志愿军和游击队,在运河地区与英军开展武装斗争达3个月之久。1952年7月23日,由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夺取了政权,国王法鲁克宣布退位。(见埃及七月革命)

  1952年以后的埃及

  1953年 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由穆罕默德·纳吉布任总统兼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1954年11月,纳赛尔自任代总统兼总理。1956年通过新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纳赛尔当选为总统。1958年 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叙利亚旋于1961年脱离阿联。1971年 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纳赛尔执政期间实行一党制,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是唯一合法的政党。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埃及于1955年拒绝美国提出的参加军事条约集团的建议;1956年 6月迫使英军全部撤出埃及;7月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见彩图);10月,英法和以色列3国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人民的坚决抵抗被迫撤军。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开始向埃及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占领西奈半岛(见中东战争)。战争结束后,苏联成为埃及武器供应的主要来源,并在埃及建立军事基地,派遣军事人员和顾问达 1万多人。

  埃及历史

  在经济方面,埃及政府通过国有化措施,征收大部分英法在埃及的企业和较大的民族私人工商业为国家企业,国家资本得到很大的发展,到1962年已成为国家主要经济形式。在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削弱了大地主势力,一部分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得了少量土地,封建土地关系仍占主导地位。由于实施了经济发展计划,生产得到发展,但因偏重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7年“六·五”战争后,国内经济十分困难。

  1970年 9月,纳赛尔病逝。10月安瓦尔·萨达特当选总统。萨达特是自由军官组织和1952年七月革命的重要成员之一,曾两次担任副总统。他执政期间对埃及的内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政治上由一党制转为多党制;经济上由国有化转向鼓励发展本国私人资本、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他驱逐苏联军事人员和顾问,接管所有的苏联军事设施,并于1976年宣布终止1971年签订的《埃苏友好合作条约》。埃及与美国于1974年复交,此后接受美国军事和经济援助。

  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向以色列发动自卫反击战,摧毁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在美苏调解下,双方就地停火。战后,埃及对以色列采取和平谈判策略。1978年9月的美埃以戴维营会谈达成两项协议;翌年3月签订埃以和约,结束两国长达30多年的战争状态,埃及收回西奈半岛。

  1981年10月6日,在开罗举行庆祝十月战争胜利8周年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暗杀(见彩图),副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当选为总统。穆巴拉克执政后,坚决镇压国内的恐怖势力。在经济方面,继续对外开放,主张变“消费性开放”为“生产性开放”,争取外援,吸引外资,坚持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积极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严格控制进口,保护民族工业,减少贸易逆差。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外交方面,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同美国的友好关系,加强同西方国家的联系,并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埃及历史

  1956年5月中埃两国建交。

  参考书目

埃及开罗有什么宫 求答案

阿卜丁宫是坐落于开罗的一个历史宫殿,为埃及总统办公室和住所。宫殿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由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伊斯麦雅•帕夏下令建造,于1863年开始建设,历经11年于1874年开始使用。

  阿卜丁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宫殿之一,无论是从装饰,还是绘画方面都是极其奢华的,宫殿的客厅等大都是用纯金装饰的,可见其不是一般的华丽。1921年的时候,又增建了一个花园,花园占地面积很大,花朵锦簇,植物茂盛,是休息放松的好地方。

  目前的阿卜丁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政办公场所,另一部分就是博物馆群了,分成银器博物馆、武器博物馆、王室博物馆、总统礼物博物馆、历史文献博物馆等,陈列国王时期的日用品、收藏品、文献资料,还有现在各国元首、国内外单位赠送总统的礼品等。

标签: 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