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麻木2013经典语录,mc麻木2012经典语录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376

“来来来,直播跳楼啦,1、2、3,跳!”

你偶然间在直播软件上刷到这个直播,猎奇的心理促使你打开了这个直播。模糊的画面上,一个人影在一个百货大楼的八层,摇摇欲坠。

直播间里不断有人在刷屏:

“怎么还不跳啊,我都等了一个小时了。”

“快跳啊,看完你跳,我就要去接娃娃了。”

你被说的也有些激动,想看到她一跃而下的场景,心底竟感觉有些刺激。

你也开始在直播间里刷屏“跳啊,快跳啊!”

终于在不断的怂恿下,女孩子跳了。

你长舒了一口气,心里想“那就对了,要不都对不起这么多人围观”。

没过多久你打开微信,发了条朋友圈“刚看到有人跳楼,吓死宝宝了。愿逝者安息,阿门!”

你心满意足的关上手机屏幕,虚荣的等待小伙伴的点赞和评价。

其实,你也是这场死亡的帮凶,你也要对女孩子的死负责。

展开全文

· 01 ·

前两天,甘肃一位19岁的高中女孩李某某,因为经常被老师骚扰,最终导致她精神崩溃,一个人站到了县城百货大楼的8层。

当时,去营救的消防员已经抓住了她的手,只是楼底下那么多的围观群众在起哄鼓掌,在不停的喊:“跳啊,快跳啊!”

我猜,是这些看客的话击碎了她最后一丝求生的念头吧,她说了一句,“哥,谢谢你,我走了”,然后挣脱了消防员的手。

年轻的消防员哭的声嘶力竭, 因为陷入了没能救到这个女孩的自责里,直到现在还在做心理疏导。

那些看客呢,嬉笑着,欢呼着,甚至还鼓着掌。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有人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陌生人的生命,而有人却对生命毫无悲悯之心,把他人的生命当成他们玩笑的工具!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如果说那名骚扰女生的老师是刽子手,那么这群冷漠麻木的人就是刽子手手里的那把滴着血的屠刀。

· 02 ·

鲁迅在一次演讲里这么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mc麻木2013经典语录,mc麻木2012经典语录

类似的这种冷漠的看客心理在生活中十分常见:

八旬老人摔倒后无人扶起;

驻马店一女子被汽车反复碾压,数十人经过,无人施救,女子不幸死亡;

mc麻木2013经典语录,mc麻木2012经典语录

。。。。。

太多太多这样麻木不仁的案例,让我们不禁陷入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看客心理呢?

在这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挽救起这条宝贵的生命?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一起震惊全球的案件,可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1964年,一名28岁的女子在其纽约的住所附近被歹徒持枪杀死。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她有38个邻居目睹此事,但无一人出手相助或报警。之后媒体不断对这一事件加以渲染,从而引发了民众广泛讨论。

与此同时,这起事件也引起了两个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Darley)和比伯·拉塔奈(BibbLatane)的注意。

他们研究了所有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后,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

无人帮助该女子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她的邻居多达38个,人越多,就越没有人去帮助受害者。因为责任被分散了。

这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旁观者效应(bystangder effect)。

· 03 ·

旁观者效应是指随着旁观者(看到了事件并且距离足够近,能提供帮助)数量的增加,旁观者帮助当事人的可能性减少的现象。

具体的原因,社会心理学家给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解释,其中最广为传播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

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而行事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紧急情况下更加突出。

比如当在场的其他人无行动时,个人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采取一种“不介入、不干涉”的态度。

这是由于周围环境或团体所产生的群体压力,让处在群体中的个人因这种压力而改变自己态度与行为的从众的社会心理现象。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场时却没有一个人提供救助,甚至会有冷嘲热讽的举动。

有时候一句话会救人,但是更多的时候一句话可能会害人,要有一颗从善的心

标签: 麻木201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