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汉姓的主要目的,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改了什么姓氏?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856

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改了什么姓氏?

拔列氏改为梁氏;叱罗氏改为罗氏;贺葛氏改为葛氏;是贲氏改为封氏;可地延氏改为延氏;阿鹿桓氏改为鹿氏;他骆拔氏改为骆氏;薄奚氏改为薄氏;乌丸氏改为桓氏;素和氏改为和氏;胡古口引氏改为侯氏;匹娄氏改为娄氏。

首先,孝文帝将自己的姓氏拓跋,改姓元氏,此后元氏彻底融入汉族之中,大多活跃于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地,可谓是名人辈出。比如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唐代大诗人元稹,就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

其次,鲜卑的几个大姓也改成常见的汉姓。比如说“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贺赖氏,后改为贺氏;独孤氏,后改为刘氏;贺楼氏,后改为楼氏;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穆、陆、贺、刘、楼、于,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姓氏,这些人中有许多是鲜卑后裔。

比如说比较著名的独孤氏,南北朝时期,曾经出了一个大名人独孤信,他有三个女儿,嫁给三个王朝的皇帝,但独孤信的后裔,就改姓刘氏了。另外,唐朝有个大诗人叫刘禹锡,据考证他的七世足刘亮,就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由独孤氏改姓刘的。

扩展资料: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曹魏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已经变成了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的局面,并演化出了士族与庶族两大社会阶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名言,便出于此。

由于鲜卑族自身并未得高深的文化素养,没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导致一味照搬此前的汉族政权政策,也就继承了这一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门阀制度。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当时胡人大都已能讲汉语,且穿汉服,只是还能说胡语、还穿胡服,这一改革只是加速了习俗改易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何在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为了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在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改革方面,共有100多种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有10个皇族宗室姓氏全部改变,除将帝姓拓跋氏改为元氏以外,又将纥骨氏改为胡氏,普氏改为周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悉氏。

扩展资料:

北魏孝文帝改姓革命内容:

1、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2、整顿吏治。

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3、迁都洛阳。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治吏: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成功的关键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胡姓”改“汉姓”,那么这姓“汉姓”时候之前没有?

有啊!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崇汉化,如改胡服贴身装为汉人宽袍,改胡姓为汉姓,其中就包括改独孤氏为刘姓。

至此,独孤氏作为大姓不复存在,因皇命不可违。

当时,只有个别王化不及的地方,保留了独孤这一姓氏。

为鲜卑八大贵族的姓氏之一,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改为汉姓「刘」。《魏书官氏志》有所记载。当今独孤氏在中国姓氏中不多见,在朝鲜族与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独孤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右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A.学习汉语 B.改穿汉服 C.采用汉姓 D.与汉人通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准确理解与识记,题干中表格的内容反映的是少数民族使用汉姓,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因此C符合题意,而ABD虽是改革的内容,但均与改汉姓的内容无关,故选C。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何在?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为了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在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改革方面,共有100多种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有10个皇族宗室姓氏全部改变,除将帝姓拓跋氏改为元氏以外,又将纥骨氏改为胡氏,普氏改为周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悉氏。

扩展资料:

北魏孝文帝改姓革命内容:

1、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2、整顿吏治。

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3、迁都洛阳。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治吏: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成功的关键

北魏孝文帝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改为汉姓是

元。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鲜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改革,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对中国古代以来直至今天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存在于公元386年到534年,是南北朝时代北方的第一个王朝。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

其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467年至499年在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鲜卑族社会发展进步的改革。

其中包括整顿吏治、树立三长、颁行均田之令,制定租调之法,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河南洛阳,改革鲜卑旧俗,禁着“胡服”,改穿汉装。

禁官场使用鲜卑语言,一律改用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死后不准归葬平城,并改其籍贯为洛阳等等。

这些改革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也对中国古代以来直至今天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 A.①②③④ B.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的识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点评:用表格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标签: 北魏姓氏